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桃花源里 幸福花开(精准篇) ——黟县产业扶贫纪实

黄山日报 2017-09-25 14:16 大字

□本报记者祁俊袁玉灵

编者按:产业扶贫是实现稳定脱贫的必由之路,是铲除穷根的根本之策。黟县因地制宜创新产业扶贫模式,精准选择产业扶贫项目,多元化发展,形成了贫困户与帮扶企业共赢的良好局面,成为黄山市唯一产业扶贫到村项目覆盖率达100%的区县。本报记者通过深入采访,特推出系列报道。

伴随着一场场秋雨,黟县桃花源里正迎来最美的季节之一,一片片绿油油的稻田渐变成深浅不一的黄色,洋溢着丰收的喜悦。在渔亭镇汪村,50多岁的村民蔡东海正忙着检修农机,他是村农机服务队的农机手,也是村里的贫困户,“土地入股,扶贫款入股,秋收后就会有分红啦!”蔡东海说着,露出了幸福的笑容。

交通不便、人口稀少,致贫因素多、脱贫难度大,是黟县13个贫困村、2683户贫困户的基本情况。近年来,黟县紧紧围绕“***,不落一人”的攻坚目标,全面落实“脱贫摘帽、全面小康”各项举措,特别是把产业扶贫作为脱贫攻坚的核心抓手,因地制宜发展特色种养业,努力实现“造血式”脱贫。截至目前,全县贫困村、贫困户达到“一村一品,一户一业”标准,在全市率先实现产业扶贫项目到村全覆盖、到户全覆盖。

精准是产业扶贫的核心,只有资源把握精准才能聚焦产业;只有项目选择精准才能培育产业;只有指导服务精准才能壮大产业。两年来,黟县结合实际积极探索扶贫之路,把扶贫开发的重点放在产业培育上,精准发力,让扶贫资金跟着扶贫对象走,扶贫对象跟着特色产业走,特色产业跟着市场经营主体走,努力放大扶贫资金的杠杆效应,走出了一条具有黟县特色的扶贫脱贫之路,形成了“政府推动、市场拉动、龙头带动、创新驱动、社会联动”的良好发展局面。

县农委负责同志告诉记者,为发挥产业扶贫优势,确保***取得实效,该县对13个贫困村2683户在建档立卡的基础上全部进行了摸底排查,并对13个村里的自然资源、生产要素、发展条件等一一进行了调查,根据每个村的不同情况进行扶贫项目、扶贫产业选择,确保实现稳定脱贫。(下转第二版)

(上接第一版)“我今年卖茶叶收入2万元,前两天又通过入股分红拿到690元,还有1亩多的抛荒地也作为土地入股,下个月就开始种覆盆子。这幢新房去年盖的,现在基本装修好了,年底就可以搬进新居了。”在宏潭乡塘田村,被严重股骨头坏死疾病缠身的村民周世银说起村里的扶贫露出了开心的笑容。

塘田村位于黟县与黄山区接壤的大山深处,是个典型的以茶、林为主导的深山贫困村,生态优质、茶叶品质好是该村的优势。该县针对这一实际,拟定了茶产业扶贫之路。从去年开始,村两委决定与村里茶叶合作社签订帮扶协议,将全村贫困人员吸收进入合作社,并将23万元扶贫资金作为贫困户入社的股份资金,支持合作社建厂房、购生产机械设备,不仅让每个贫困户年终拿到分红,而且在收购鲜叶时还以比收购价高30%向贫困户倾斜,仅这一项村里贫困户每年收入不少于2万元。精准的资源把握让产业落地真正开了花、结了果,塘田村也于去年底成功出列。

确定了每个村不同的扶贫产业,该县又积极引进帮扶企业,结合帮扶企业的需求和各贫困村的情况,为他们量身定做一对一的帮扶模式,力求每个企业帮扶项目精准,确保双方合作共赢。

五溪源中药材科技有限公司是黟县近两年通过招商引资成立的一家以开发滋补类中药为核心,集育苗、种植、加工为一体的综合性农业科技型企业。“虽然我们企业自身也建了一些生产基地,但这几年企业发展迅速,对原材料需求更多。县农委在了解情况后,仔细分析各贫困村实际,鼓励我们选择土地资源比较丰富的湖田等贫困村进行对口帮扶,和我们一起引导农民种植黄精等中药材,这样既扩大了企业的原料基地,也通过我们企业的优惠措施让农民有了稳定的产业发展。”公司负责人吴广伟高兴地介绍说。

在千变万化的市场面前,单家独户家庭分散经营,很难抵御大市场的狂风巨浪,贫困户更加缺乏应对市场的能力。如何破解这一难题?在扶贫攻坚战中,黟县根据产业特点和发展状况、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育程度等情况,全力探索建立企业及新型经营主体与贫困户的脱贫利益联结机制,形成了各具特色的脱贫增收模式。对主导产业成熟、产业链完善的贫困村,采取“龙头企业+合作社+贫困户”等形式,以订单、务工、股份为纽带建立利益联结关系;对产业链不完善的贫困村,则以订单为主要联结纽带,建立稳定的产销关系;对未形成主导产业的贫困村,则采取“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贫困户”的形式,以务工、入股为纽带建立联结关系;对无基地和园区的,则以订单、务工、租赁为纽带建立利益联系关系,带动贫困户增加经营收入、工资收入、租赁收入,帮助贫困户实现稳定脱贫。

在开展产业扶贫的同时,县农委还有针对性地加强扶贫服务指导,为贫困村、帮扶企业出谋划策,确保扶贫取得实效。对有生产经营服务需求的贫困户,鼓励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提供农资供应、农机作业、品种技术、疫病防治、市场信息、产品营销、烘干加工和仓储物流等服务,实行服务费用优惠或免收。

识真贫、扶真贫、真扶贫。两年来,黟县充分发挥富民产业的“造血”功能,将产业扶贫作为***、精准脱贫的着力点,从种植、精深加工、销售等各个环节,努力形成“全产业链、全价值链、全循环链”的产业集群,带动了全县13个贫困村的全面发展。“目前,全县对塘田村、泗溪村、三合村、兰湖村、溪下村、大星村确定了茶产业扶贫,在丰梧村、汪村、宝溪村、湖田村则实施的是粮油产业扶贫,还有发展黄山黑鸡、皖南花猪、泉水鱼养殖等等,全县特色种养业贫困户达标586户,超额完成了目标任务。”县农委负责同志介绍。

新闻推荐

西递镇:以文化人 引领文明和谐新风尚

“西递楹联飞余韵,九州妙笔唤文章。”西递楹联文章征集大赛收集征文140余篇;老年戏剧票友协会,《红梅赞》《红灯记》《沙家浜》等一首首经典名曲轮番上演;农民书法大赛,书法家挥毫泼墨写对联,上门...

黟县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黟县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