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村民办事有人帮矛盾纠纷有人管渔亭镇“1+10”工作模式显成效

黄山晨刊 2017-08-30 14:17 大字

□朱子丹

晨刊讯当前,黟县渔亭镇桃源村美丽乡村建设正在进行中。村里正打算在沿漳河岸边修建一处小公园,然而在村里让好事落地,可没那么容易。

因为各自的鸡毛蒜皮小“利益”,村民们都可能各说各话,统一不了思想。村民老孙就当众闹起情绪:“修沿河公园要占地,拓宽道路要占地,我看修不修都是这样!公园修好了,路修好了,来来往往的游客还多,闹心不闹心?”“老孙,吃饭也能噎着,怎么还能不吃饭?”有村民的一句插话瞬间引得大家哈哈大笑起来。

7月的天气,火伞高张。趁着中午刚吃罢饭,党员胡银飞把自己分包的十几家农户召集起来,开个小会。这是渔亭镇创新社会治理,探索建立的党员联系农户“1+10”模式,每名党员联系10多户群众,通过“农家会议”等形式充分讨论问题,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帮助群众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实际困难。

“茶余饭后,村里的党员干部跟大伙儿坐在一起,听听政策,说说家常,还办了很多实事。”提起“1+10”工作模式,村民余利平说。

为扎实推进“1+10”,渔亭镇结合党员承诺、设岗定责和星级评定等活动,在全镇农村党员中设置村规民约监督、社会治安维护、文明新风倡导、矛盾纠纷调解、环境卫生整治等10类岗位,明确党员为联系户服务的10条工作职责。同时,村级党员便民服务站的建立,让村民“足不出村”就能享受到一站式服务。

杨帆是渔亭镇团结社区为民服务中心的便民员,社区里高龄老人的服务事项、五保老人的各类办理服务等,都由她来代办。别看事儿都不大,两年累计下来,她总共为村民代办的事项有100多件。

“‘1+10’让每一名党员勤串门、知民情、暖民心,密切了党群关系,有效解决了党员发挥作用难、管理难的问题。”团结社区书记黄志辉说。

如今,一个个村级便民服务中心、调解室投入使用,彻底解决了党员开会没场地、村民办事找人难、矛盾纠纷没人管的难题。目前,渔亭镇各村、社区都建立起了便民服务中心。

基层党建这个“引擎”,激发了党员干部自觉为民服务的内在动力。楠玛村党员刘根发感慨:“过去村里的党员,一年也不碰个头。现在党员带了头、立了标杆,乡亲们也有了奔头。”

渔亭镇的村民见证着家乡的变化:道路宽阔干净,徽派小楼拔地而起,各村的文化广场各具特色,完备的公共设施相继建成……村民们都高兴地说:“咱们现在的生活,连城里人都羡慕呢!”

新闻推荐

农民洪武用影像留住乡愁

找景观,抓瞬间,瞄新潮,捕民风……有晨曦初露时,有牧歌唱晚时,有夏雨初霁时,有瑞雪冰封时,在黟县柯村山水田园间,在村落巷弄里,总有一个人背着相机在拍照。他就是黟县乡村摄影第一人洪武。洪武是一...

黟县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黟县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