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塞雷港口 状元从此有

市场星报 2022-01-25 00:50 大字

有人统计,安徽历代各县进士人数以歙县为最,有400多人。安庆以桐城为最,有200多人,望江为27人,邻县怀宁97人。就全省来看,还有不少县为个位数。望江总体位居中游。望江本地民谚云:沙塞雷港口,状元从此有。开科取士以来,望江没有状元,一直等到雷港淤塞为沼泽、为广袤的农田,还是没有状元。甚至,在这块土地上留下的名篇名句也微乎其微。翻阅县志记载的历代诗文,鲜有值得咀嚼的篇什。有一个地名“路灌”,倒是进入了诗人的视野。可惜文献不足征,我也只能姑妄言之。

向乡党讨教“路灌”地名的由来,大多语焉不详。六十多年前,这一带只有几十户人家,涨水期间就是湖泊。如今,路灌周围有良田几万亩,人口上万。清初诗人查慎行似曾经过此地,留下两首诗。第一首《路灌沟阻风》:行李先愁过吉阳,萑苻何物尚披猖。孤舟喜出两关阻,一雨能生三日凉。纨扇云皴山入画,芦花风起客思乡。柴桑旧事吾犹记,咫尺翻嫌路渺茫。

据查慎行《敬业堂诗集》记载,此诗写于己未年(1679年),诗人由浙江老家到湖北荆州,路灌在其行程线上。由诗歌中的柴桑(今九江)、吉阳(今东至县的村名,与路灌隔江相望)等地名,再由萑苻、芦花等景致,大抵可以推测写的是今日青草湖一带。第二首《重泊路灌沟忆十八年前曾阻风于此》,写于十八年后的丙子年(1696年):沙嘴沿回又一湾,人家初在淼茫间。帆生浦口霏微雨,岸走云根断续山。芳草迎船依旧绿,白鸥如我几曾闲。可怜路灌沟边柳,暗阅劳生六往还。这一年夏秋之际,他先从安徽到九江,后由九江返杭州,重泊青草湖畔的路灌沟。

查慎行虽然不是一流诗人,但有学者称其为“清初学宋诗人中成就最高者”,他的“月黑见渔灯,孤光一点萤。微微风簇浪,散作满河星”(《舟夜书所见》)因为收入语文教材,接受过义务教育的人,都知道他的大名。查氏一生写了五千多首诗,有两首写到路灌也不是什么新鲜事。只是这难得进入诗句的地名,今天却因为本地方言的讹变,写成“路甘”,让人不明就里。好不容易与文化搭了一点边,又湮没在一片荒蛮之中。

查明代地图尚无此地名,清代地图始有“路灌口”,整个望江县,地图上除了县府和华阳镇,就这个地名,可见路灌口在当时是水路要冲,正因此,诗人舟行皖赣之间,曾“六次往还”此地,十八年后,他还记得当年的大风,这路灌口一定给他留下了很深的印记。直到今天,还有一条地图上根本不绘制的窄小的路灌河,由东南方的路灌集,流向西北的赛口镇,汇入幸福河,再流入皖河,奔向长江。我回家可以沿着河堤步行,也可以由路灌河划船到赛口镇,还可以经过路灌河西边的青草湖,舟行湖上,回赛口。我的外婆家就在路灌河旁边的鸟嘴村,路灌河的堤坝比外婆家的房顶还高。河里是红菱和莲花。夏秋时节,河里花开热闹。

青草湖的儿女,约有两成在外打工、就业。无论耕种故里还是负箧他乡,都在忙忙碌碌。查慎行当年被风挽留在青草湖畔的路灌口,曾感叹“芳草迎船依旧绿,白鸥如我几曾闲”,他何曾闲下来一日?有些人想做大事,过了大半辈子也不知道何为大事。——只要自己觉得有意义,就不要停下来,不管是在冰河上捕鱼,还是淤泥里插秧;不管是闹市中小本买卖,还是书斋里做大学问。状元的时代早就过去了,但状元、进士构成的文化隐喻不会消失。

沼泽里逐渐堆积沃土,十几年就能种出最好的庄稼;富足生活累积几十年,知礼好学,湖畔也能孕育出好儿女,那时,他们的生活将更饱满充实,更自在丰厚。太阳下山了,田野里升起乳白色的雾气。我沿着堤坝漫步,步履迟缓。对青草湖畔的未来,我还有很多幻想。

新闻推荐

最美志愿者助民迎新春

1月15日,歙县徽城镇丰乐社区开展“共驻共建迎新春,情系社区送春联”主题党日活动,组织志愿者和书画艺术家为居民写春联...

歙县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歙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