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住于山水之间

黄山日报 2021-08-30 00:55 大字

孙洁文/图

初秋时分,我们从县城出发,沿七雄公路,驱车约七公里,便进入青山环抱,渐江东流的雄村,这里,原名洪村,元末曹姓人入迁后,取《曹全碑》中“枝分叶布,所在为雄”句而易名,已历800余年。这是一个依山傍水却隐于山水间的小村,也是一个以文入仕的典型村落。

距竹山书院和桃花坝一两百米,有一家花筑·歙县徽乐古韵民宿,简称徽乐堂,掌门人凌志远老先生从事徽州民歌民乐传承,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徽州民歌省级代表性传承人,擅长各类弹拨乐器演奏及徽州民歌吟唱,闻之如聆仙乐,不由作古风之叹。

走进飞檐翘角的门庭,迎面的景观便是“徽乐古韵”的赏花饮茶抚琴处,枝蔓藤叶叠延,兰草紫苏静默,一些瓜果结于藤蔓挂在墙头。坐在大伞下方的长凳上,看碧叶青雨,滴翠草色,心,一下子就安静下来。

绕过墙垛,便是观鱼之处,矮松紫罗兰晚香玉等花木围绕,水清,微绿,掬食投之,红色的鱼儿们聚拢过来,喜气且快意。旁边的花圃里,是两株60余年的牡丹,据说是老屋主人60年前结婚时所种,看着牡丹粗壮的枝干,不由遐思无限,不仅可以想象春天开花时的盛景,还能描摹老人60年爱情的模样;芳香,也甜蜜。院落边上有盖着斗笠的压水井,旁边有坛瓮,可以蓄水;一些树木和花草,有石桌,有弃用的磨盘以及一些石头、农具、草帽等;有三两菜地,蔬菜长势正好,采摘一些,井旁择洗,土灶烹炒,田园农家的生活状态,扑面而来。

进了古朴厚重老徽派房子“徽乐堂”,全套徽式家居状态,灯笼条桌八仙桌,瓶镜座钟烛台,字画条屏茶具应有尽有,还有音乐、檀香、砖雕、珊瑚、坛罐以及道家的异体字,丰富精致,目不暇接。

跟随主人的步伐,我们参观了以徽州民歌民乐曲目名为房号的7间客房,总体呈一个“7”字形,一楼两间徽式床房,分别命名为“万年欢”“接新人”;老宅二楼一间大床江景房,一间小一些的江景房,分别是:“数百子”“小桃红”。哈,墙上挂的是方见尘的画;新楼一楼一间江景大床房“春之花”,二楼两间:“山花子”“燕双飞”,所有客房提供徽式家居用品,并新式洗漱设备,24小时热水、中央空调及地暖,床卧用品清新美雅,推窗远眺,竹叶青青,养眼怡情。

楼厅多设字画书写处,随时可以挥毫泼墨;还设有静思茶室,修身养性,短叹长吟。茶室门口,是高高的徽式廊亭一座,倚坐在美人靠上,看看马灯和插花,弹弹琵琶,哼哼曲子,风吹来,伴着飘来的渐江涛声,“文昌阁”尖顶挑檐上的风铃声,遗风古韵,让人甘心地沉醉下去,绵绵思绪,便浓得再也化不开……

在一楼的志远徽州民歌民乐艺术馆,我们开了一个小型笔会,文友恰七人,听凌志远老先生的徽腔徽调徽乐演奏并弹唱。听曲子的过程中,我其实很震撼,特别喜欢那首《新安江号子》,兼具了江水的气概,浪腾涌,涛澎湃,奔流磅礴,古木苍藤,崖苔白沙,忽忽卷动的萧瑟,雄浑、壮阔、激昂。《摘茶姐卖茶郎》悠扬动听,《春耕忙》比较欢快,《四绣红绣鞋》《四季探妹》则韵律沉着,一怨三叹,意韵悠长。老先生对徽州民歌的激赏态度和激情演绎,应该是一种独特的乡愁。

旁边是厨房,餐厅,精美的徽式菜肴更是让你止不住赞叹;哈哈,就连卫生间都独出心裁地命名“溷藩”。是啊,心若无尘自在,自有徽歌入梦来。

千年古韵,一梦徽州。

在宰相故里雄村,在渐江之畔,在徽乐堂,奏徽乐,唱徽歌,看竹影,赏牡丹,培青苔,品香茗,望雄溪,眺竹山……不用自怨自艾,不必苛责生活,此地,自有诗和远方!

新闻推荐

重走红军路走进歙县许村寻红色足迹忆峥嵘岁月

6月2日,沿着当年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行进路线,黄山日报社重走红军路采访小分队走进歙县许村镇箬岭村、许村村等地,寻红色...

歙县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歙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