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禀赋深耕细作

黄山日报 2021-04-21 03:16 大字

标准化种苗驯化日光温室大棚

□章庆华宋微程向阳

黄山市是新安医学的发祥地,历史上有“北华佗、南新安”之美誉,新安医学作为徽文化的一颗明珠曾闪亮神州。当下,随着“大健康时代”的到来,包括新安医学在内的中医药及健康产业迎来了重大机遇。如何做大做强中医药产业,让瑰宝重放光彩?黄山市在充分利用丰富的中药材资源禀赋和良好的产业基础优势上,因地制宜、抢抓机遇,努力将资源优势转化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动能,使中药材产业真正成为带动地方经济发展、助力乡村振兴的重要力量。

抢抓机遇扩大种植规模

黄山是新安医学的发祥地,历史上名医辈出、著作宏丰,有“北华佗、南新安”之美誉。新安医学肇自北宋,盛于明清,涵盖各科,内容丰富,理论系统,卓然成家者有900余人,医籍800多部,在中医学流派中堪称“首富”。

黄山市独特的气候和生态资源,适合天然中药材发展,中药材资源丰富,全市已知可供药用的植物有190科、1300种。当前,随着健康中国和健康安徽建设的稳步推进,中医药产业的巨大市场空间进一步激发,中医药产业迎来发展新机遇。黄山市中药材种植业亦发展迅速,目前,全市菊花、山茱萸、绿萼梅、杜仲、林下黄精、白芨、黄蜀葵等特色药材生产基地已基本形成。其中歙县芽典生态农业有限公司的黄山贡菊基地和祁门县黄山仙寓山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的祁黄精基地被评为“十大皖药”产业示范基地。休宁县蓝田、海阳,歙县许村、上丰、溪头等已成为菊花专业种植乡镇。黄山区发展多花黄精、三叶青、瓜蒌、葛根、灵芝、垂盆草、玫瑰花等药材基地共7100亩。祁门县已扶持黄精、白芨、重楼、草乌、元胡等中药材种植面积1.6万亩(不含林木类),建成千亩以上示范基地5个,百亩以上示范基地27个。黟县2020年出台“五黑”农业特色产业扶持政策,对前胡、黄精、青梅等中药材种植基地予以扶持,新发展中药材6121亩。徽州区出台了《徽州区促进特色现代农业发展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每年安排500万元专项资金扶持特色产业发展,2020年全区发展菊花、铁皮石斛、浙贝母、覆盆子、蔓荆子、前胡、黄精等中药材种植面积(包括菊花)4095亩。

位于黄山区三口镇白果树村的黄山春凯生态农业有限公司就是一家成立不久,以中药材种植、生产加工和销售为主的企业。这两天,在公司的中药材种植基地里,去年栽种的三叶青正冒出碧绿的新芽,仿佛在播报着春天的美好讯息。三叶青具有清热解毒、消肿止痛、祛痰止咳、活血止痛和增强免疫力等功效,被誉为“天然植物抗生素”,人工种植市场前景广阔。公司负责人孙荷芳说,“别看这些苗不起眼,却都是‘宝贝’。这片基地种植了70亩左右的三叶青,周期一般为两年,亩产量在200斤左右,鲜货亩产值约4万元。”

据介绍,通过“公司+基地+农民专业合作社+农户”的产业经营模式,该企业带动周边农户种植中药材500亩,吸纳了20余名村民在家门口就业,全年务工费用支出30余万元。一年多来,公司共投资200多万元,租赁山地200亩,林地300亩,种植黄精300亩,重楼10亩,三叶青60亩,滇黄精育苗20亩,实现收入100余万元。

黄山中医药文化底蕴深厚,资源禀赋优越。近年来,市委、市政府找准定位、抢抓机遇,高度重视中药材产业的发展,把中药材产业作为加快农业产业化进程,推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促进农民增收、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措施之一。经过几年的努力,全市中药材产业取得了良好效益。截至2020年底,黄山市已有中药材种植种类31个、面积15.2万亩,总产量2.5万吨,总产值达到12.4亿元。其中菊花9.0万亩(产量8959吨、产值9.8亿元)、占全市中药材总面积的59.2%。另有黄精1.2万亩(产值0.5亿元)、杜仲0.9万亩,山茱萸0.6万亩、绿萼梅0.5万亩、白芨0.5万亩(目前没有产新)、覆盆子0.4万亩,其他中药材1.7万亩。

扬优成势放大产业效应

4月12日,在峰源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组培苗培育室内,记者看到技术总工史廷先正在检查药草登记生长情况。标准化种苗驯化日光温室大棚内,工作人员正在给中草药白芨锄草,一派忙碌景象。黄山峰源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是祁门县一家主要从事药用植物组培苗研发、工厂化繁育、规模化种植及中药日化用品、保健食品研制生产的龙头企业。企业通过对保健品、化妆品等大健康产品的开发及标准研究,致力延长中药产业链,提升中药附加值。

目前公司建有祁门御医文化展示馆、实验室、工厂化育苗车间及日光温室大棚,具备年产3300万株组培苗的能力。据了解,公司2020年实现总产值3550万元,解决就业240人。“今年,公司将新增中药材种植面积1000亩,完成6000余亩中药材的抚育管理;药材产品加工和新安医学文化旅学研实践基地的建设。”公司党支部书记项彬介绍。

峰源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只是黄山市大力发展中药材产业的一个缩影。黄山市拥有全国一流的生态环境和丰富的中药材资源禀赋,通过多年的培育和发展,已取得不菲成绩。

2020年,全市与中药材生产有关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达318家。拥有菊花加工类省级龙头企业4家,市级龙头企业4家,新申报市级龙头企业6家。其中歙县雅氏茶菊精制厂年销售额达1.5亿元。徽州区花智造生态农业有限公司打造有机菊花全产业链,成为黄山市生产高端菊花产品代表企业。黄山区山大士酒业有限公司自主研发高端桑葚、覆盆子蒸馏酒,深受市场好评,成功跻身第二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黄山华绿园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是茶及草本植物深加工专业制造企业,年产值4000多万元,主要提供茶、枸杞、黄精、葛根、玫瑰等速溶粉和固体饮料产品。

全市76家菊花企业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严格按照国家相关标准执行生产。由黄山峰源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牵头制定的省级地方标准《中药材栽培技术规程-白芨》已审定通过。各区县因地制宜,结合林地资源优势,鼓励支持发展黄精、重楼、白芨、灵芝、绿萼梅、山茱萸等中药材仿野生生态栽培,发展高品质特色中药材。至2020年底,黄山市获评有机中药材种植企业和基地共5家。

2019年以来,市农业农村局与省农科院也开展了产学研多项合作。2020年,省农科院已提供菊花脱毒原原种苗1400株用于工厂化扩繁。截至目前,已合作筛选菊花地方优良株系6个、灵芝新品种4个。其中“灵芝品种选育和仿野生栽培技术研究”获得2020年度安徽省科技成果。今后3年,市农业农村局将与省农科院就“安徽药用菊花提质增效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省级重大专项继续开展产学研合作,并与安徽农业大学和安徽中医药大学就黄山市珍稀中药材种质资源保护和开发利用进一步深化合作。

发展壮大中医药产业,是更好服务百姓健康的需要。黄山市将进一步加强政策支持、资金投入、人才培养,在坚持走标准化、品牌化发展道路,切实保障中药材品质,不断拓宽中医药市场的基础上,放大中药产业效应,推动中医产业与旅游康养产业协同发展,使中药材产业真正成为带动地方经济发展、助力乡村振兴的重要力量。

本版责任编辑:司红

版式设计:杨育童

新闻推荐

半日清明半日茶

江红波文/图清明那天,本想早点回家。晨起时,在老家的群里看到考坑岭塌方的图片,心里“咯噔”了一下,后山的竹子被泥...

歙县新闻,故乡情,家乡事!不思量,自难忘,梦里不知身是客,魂牵梦萦故乡情。歙县,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