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日“穷土窝”今朝变“金窝”

黄山日报 2021-04-14 05:45 大字

从“养在深闺人未识”到“八方游客慕名至”,歙县深渡镇阳产高山村落凭借保存完好的300多栋徽派土楼建筑群为主要看点,做实做优农旅融合,使昔日的“穷土窝”而今变成了“金窝窝”,成为众多游客的网红打卡地。

四月的阳产村落,青山环抱,依山就势而建的土楼群鳞次栉比、质朴壮观,具有浓郁的山区民居建筑特色,放眼望去,极具乡土美感。万物滋生的季节也让阳产迎来了今年第一波旅游旺季,当地村民纷纷当起了“土导游”,向游客介绍自己的家乡。游客在游览的同时,一场场民俗戏曲、红色歌谣节目轮番上演,质朴的旋律回荡在山间,让众多游客感受到了特别的旅游体验。

“像这样成片的、又原始和完整的土楼村寨,又在这么高的山腰上,在全国确实是不多的。虽然都是泥土墙面,看上去比较‘土’,但我觉得正是这些原汁原味的乡土建筑,会给这里的村民带来无限财富。”浙江游客叶春华说。

而曾经的阳产并不是这番热闹光景。现年50多岁的村民郑枝花在这里生活了大半辈子。她说,因为阳产村地处高山,土地稀少,大家基本没什么收入,每年就靠采茶的三四千元过日子。她家两个孩子读书时,从小到大的学费都是东借西凑的,生活很拮据。由于贫穷,早年有很多村民选择了外迁,曾经千余人口的繁华村落一度几乎成了“空心村”,大量长年无人居住的土楼也由于缺少管护,面临失修破败。

穷则思变。当地政府为保护阳产土楼这一独特人文景观,从2013年开始,以土楼群为亮点,举办晒秋节、摄影节等一系列特色活动,拉动乡村旅游,让阳产土楼的知名度有了大幅度提升。同时加大对乱搭、乱建、新建的整治力度,完善基础设施,最大限度保持土楼原始风貌,使得大量的摄影爱好者和游客慕名而来,小山村迎来新的发展契机。

“从2013年发展乡村旅游,人气渐渐旺起来后,一些在外面打拼的村民也陆续回来了,开农家乐、当土导游,从那时起,村民逐渐走上了富裕路。”村委委员郑四清介绍说。

村民在接待游客的同时,将自家种植的茶叶、笋干、山核桃等土特产卖给游客,昔日靠肩挑背扛下山还卖不起价的农产品,如今成了“抢手货”。

“以前,到了采茶季节最担心茶叶卖不起价,现在好了,游客来了,不仅茶叶好销了,家里的笋干、山核桃、萝卜干等都可以拿出来卖,价格也比以前好。”在村口摆摊卖土特产的村民吴雪凤开心地说。“一年多的话,十几万元可以挣的,少的像去年因为疫情游客有所减少,也挣了有七八万元,收入是以前的10倍以上。”正在打理客栈的村民郑枝花说。

(下转第三版)(上接第一版)早年前,阳产土楼旅游业刚起步那会,一度进入到了自由发展模式。一到旅游旺季,大量自驾游车辆随意进入村庄,停车场爆满、道路拥堵成常态,整体秩序较为混乱,甚至有当地村民把私家车当做“摆渡车”,有偿接送游客上下山,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为有序统一运营管理,2016年,黄山市属文投集团正式入驻阳产景区,成立黄山市歙州阳产土楼文化旅游发展有限公司,这样的运营模式受到当地部分村民的极力抵触。

“刚开始,有些村民不太理解,认为这个村刚刚有一点知名度,现在就有开发公司进驻了,可能会对他们现有的利益造成一定的冲击。”歙州阳产土楼文旅公司总经理汤晓说。

为了解除村民顾虑,公司先后投资3000多万元,新建旅游接待中心和停车场、投入正规合法换乘车辆运送游客、建设景区导览图及标识牌等。同时,为村民提供就业机会,从事驾驶员、保洁员、保安等工作,还通过导游讲解培训、规范农家乐经营,让游客体验感大幅提升,村民收入亦稳步增长,这才让村民们打消了顾虑。

“经过四年多的建设和运营,村民已经从刚开始的不理解,到现在全力支持配合。村民年人均旅游收入也从几千元提高到了两万元以上。”汤晓说。

据了解,现在,阳产村慕名而来的游客每年呈20%以上增长,高峰期游客日接待量超5000人。村民们纷纷办起农家乐,当起了土导游,吃上了旅游饭,一个节假日的收入甚至远远超过了以往一年的收入。阳产乡村旅游热门景点年旅游综合收入也已突破1300万元,农家乐客栈、民宿生意一片红火,乡村面貌焕然一新,群众幸福感显著提升。

·郑宏凌利兵·

新闻推荐

黄山市7家企业入选首届安徽消费体验馆

为了宣传安徽产品,促进企业高质量发展,安徽省消保委于2020年8月至12月在全省范围内开展了首届安徽消费体验馆遴选活动...

歙县新闻,故乡情,家乡事!不思量,自难忘,梦里不知身是客,魂牵梦萦故乡情。歙县,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