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茶园“坡改梯”助农增收后劲强歙县种好茶更“种”好生态

黄山日报 2020-12-18 06:42 大字

本报讯新安江水缠绕连绵群山,生态茶园孕育绿色希望,田园山谷一派生机盎然……今年以来,歙县在新安江沿线和重点产茶乡镇实施“坡改梯”工程,促进生态环境高质量保护与经济社会高水平发展有机结合。

12月16日,笔者在深渡镇昌中村茶园基地看到,160亩生态茶园依山就势而建,原本铺满山坡的茶树被一排排竹片间隔开,宛如一条条绿带沿着山坡层层叠叠生长,成为一道靓丽景观。“由于存在坡地茶园园面坡度大、表土裸露等因素,茶园难以抵挡径流或降雨冲刷,通过‘坡改梯’,为茶园有效地保水、保土、保肥以及今后的机械化操作打好了基础。”昌中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汪庆琪介绍道,实施茶园“坡改梯”,使坡地茶园形成相对梯地。同时,对不成行的茶树进行移植、补植,通过规范修剪、合理施肥等技术措施改变茶园面貌,维护好茶园生态环境,提高茶园效益。

茶产业是歙县农业主导产业之一,因地理环境和种茶历史久远,大多数茶园的茶树树龄较长,80%以上茶园分布在高山上,且以坡地茶园为主,基础薄弱,管理粗放,导致水土流失严重,成为制约歙县茶产业高质量发展和新安江百里大画廊规划建设的短板。

(下转第三版)(上接第一版)

今年2月初,歙县先后在溪头、深渡等地选择60余亩茶园,探索木桩打桩、竹片拦截、泥土填充等生态模式,因地制宜开展茶园“坡改梯”试点工作,并逐步向新安江沿线和重点产茶乡镇全面推广。

山上茶园相连,山下江水悠悠。茶园之间,一行行枇杷树错落有致。新安江畔的武阳乡正口村一片80亩生态茶园,不仅四面有层峦叠嶂的山林,更有新安江水的滋润。为提高“坡改梯”茶园综合经济效益,正口村在茶园内发展枇杷、油菜等“林下经济”,促进治山理水与治穷致富有机结合,让越来越多的百姓从中享受到发展带来的实惠。“结合‘坡改梯’水土保持项目,我们把原来跑水、跑土、跑肥的茶园改造成了生态茶园,同时套种经济作物,收益也更高了。”正口村村民王国良说,“‘坡改梯’后既护坡固土,又提高土壤肥力,管理也更省时省力。”

今年,歙县在沿新安江乡镇和重点产茶乡镇开展“坡改梯”项目,对坡地茶园进行修复改造,共实施面积3428亩,计划投入资金750万元。项目实施各乡镇以行政村为单位,由村级股份经济合作社负责实施,计划于今年12月底前全面完成。对于验收合格的项目单位,根据实际工程量造价,按照每亩2000—2500元的标准,通过以奖代补方式兑现扶持政策。“通过坡改梯项目的实施,茶园的茶树成行、梯地显露,提升了茶园“颜值”,有效减少了水土肥的流失,便于机械化操作和人工作业,同时保护了新安江百里大画廊的秀美风光,确保新安江流域水质持续向好。”歙县茶产业发展中心农艺师庄玲芳说。

·凌利兵吴嘉成庄玲芳·

新闻推荐

吉砚斋识小录

□董建多能释达受多能,刻章除寿山、青田等石,在歙县溪中捡拾五彩陆离石子刻随形印,汪燡有诗句“点顽今有术,碎石...

歙县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歙县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