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传统村落集中连片保护利用的思考

黄山日报 2020-09-09 04:15 大字

徽州古民居□程奕

内容提要:黄山市是全国传统村落集中连片保护利用示范市,建议强化规划引导、整治村落风貌、强调文化传承、突出特色维护、保护生态环境、完善基础设施、保障居民生活。同时,更要突出村级集体经济的发展和农民增收

◎一是建立自然融合、和谐发展、全面提升的生态环境保护体系

◎二是建立农业生产、传统加工、旅游带动的“三产”融合产业体系

◎三是建立德治为先、自治为基、法治为本的新型社会治理体系

◎四是建立资源整合、各方参与、互惠互利的结构优化发展体系

今年6月,财政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将黄山列入国家2020年传统村落集中连片保护利用示范市名单,将获得中央财政定额补助。黄山市正在制定传统村落集中连片保护利用示范工作实施方案,明确工作目标及具体任务,细化工作举措、配套措施及实施步骤,统筹使用中央财政资金及地方资金,重点在传统村落传统建筑改造、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对民间资本投资改造传统村落按投资额给予奖励等,并建立完善长效机制,全面提升保护、利用效果。

黄山市作为国家级徽州文化生态保护区的核心区,境内除了闻名世界的黄山风景名胜区和世界文化遗产西递宏村外,古民居、古祠堂、古牌坊、古书院、古戏台等古建筑遍布全市各个角落。从2012年12月第一批16个村入选中国传统村落名录到2018年的第五批,黄山市有271个村落(第一批16个,第二批27个,第三批25个,第四批24个,第五批179个),占全省400个68%,数量名列全国地级市第二。歙县也以148个古村落数量上榜名列全国区县第一。国务院从2014年开始启动每村300万元的传统村落保护资金,让全市传统村落在环境整治、基础设施建设、古建筑修缮及恢复等方面取得很好的效果,特别是与美丽乡村建设和人居环境整治有效结合,让传统村落绽放异彩。

虽然黄山市传统村落已经走在了全国前列,但也还存在发展中的短板:一是与全市大旅游紧密度不高,全域性带动不强。几年来发展起来的民宿大多数集中在市区、城区和旅游景区内以及周边沿线。二是传统村落保护利用与村集体经济发展结合度不高。三是保护与发展的融合度不高,有的几乎脱节,存在就项目而项目的现状,对传统村落改善人居环境确实发挥了很大作用,但其带动作用和长效机制还明显不足。四是传统村落发展布局规划缺失。

黄山市是全国传统村落集中连片保护利用示范市。笔者针对存在问题,建议强化规划引导、整治村落风貌、强调文化传承、突出特色维护、保护生态环境、完善基础设施、保障居民生活。同时,更要突出村级集体经济的发展和农民增收,结合自己工作实践,提出如下思考:

一是建立自然融合、和谐发展、全面提升的生态环境保护体系。

一是加强乡村风貌保护。强化规划布局和空间设计,对房屋改造、景观提升等项目建设全过程进行专业监管,杜绝城市化建设手法不恰当地运用在乡村,确保传统格局和历史风貌得到整体保护。二是坚守乡村生活形态。在传统村落提升过程中,坚持用最少、最自然、最不经意、最有效的人工干预,在完整保留村庄的整村风貌和巷道肌理的同时,尽可能地将原汁原味体现乡村生活、乡愁记忆和历史印记的原始元素保留下来,最大限度地保持乡村原真自然的生活形态。三是优化乡村生态环境。全面推进片区人居环境整治、路灯亮化提升、美化绿化工程等基础设施提升工程,对违章建筑坚决拆除,对不和谐建筑进行改造,开展垃圾分类及美丽庭院创建,提升了乡村的人居环境。

二是建立农业生产、传统加工、旅游带动的“三产”融合产业体系。

一是大力发展乡村旅游,精心设计和品质建设,可以将原本闲置的农房、猪圈等破败建筑进行改造,植入特色餐饮、精品民宿、手工制作、文化体验、乡村生活等业态,将其打造成为各类文化活动空间,吸引游客来体验原汁原味的乡村生活,打造民宿综合体。二是全力发展生态农业,按照有机的标准,在项目区块种植绿色蔬菜瓜果,还可以选择性饲养家畜家禽,生产出来的生态农产品直供民宿综合体。建设游步道,打造景观节点,设置摸鱼捉虾等乡村体验区块,将生态农业基地打造成为休闲观光农事体验区,满足游客参与采摘、种植、饲养等农事体验活动的需求。三是积极发展乡村手工业,以公共空间为载体,建设一批家庭工场、手工作坊和乡村车间,通过就地生产加工,将初级农产品打造成为特色商品、伴手礼等,增加农产品的附加值,提升乡村的溢价空间。

三是建立德治为先、自治为基、法治为本的新型社会治理体系。

一是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领导基层治理、团结动员群众、推动改革发展的坚强战斗堡垒作用,不断激发农村党员群众建设家乡的内生动力。以主题党日活动为抓手,定期向党员干部通报传统村落项目建设、产业发展等情况。围绕环境提升、资源整合、合作社组建等重点工作,动员村民支持建设,推动了基层组织建设与乡村治理的有机结合统一。二是以优秀传统文化弘扬推动乡风文明。把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精神内核渗透进乡村建设的全过程,以润物无声的方式植入村民心灵。同时,通过组织村民开展垃圾分类、化解历史矛盾、参与村庄建设等方式,不断营造互帮互助、和谐安宁的良好氛围,推动乡村社会更加文明。三是以深度参与培育社区主体意识,引导他们从“村民”角色向“主人”身份转变,健全管理规章制度,使得村民在深度参与过程中形成乡村社区发展的主体意识。

四是建立资源整合、各方参与、互惠互利的结构优化发展体系。

一方面,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引导作用,将政府给村集体的各类补助资金进行整合,折股量化成为村集体持有的股份,以公司化管理、市场化运作的方式,将原本闲置的各类资产资源和分散的个体农户组织起来,共同发展生态农业、民宿餐饮、工坊体验等乡村新业态。

另一方面,为保障农民和村集体最根本利益,实行农民负盈不负亏的分配机制,对村集体和村民以林权、土地经营权、房屋使用权等资产资源资金入股的部分采取特殊保护,享受“保底收益”。无论公司经营状况如何,村集体都能享受到“保底收益”。

构建集体经济运行新机制,促进乡村经济可持续增长。通过创新乡村产业发展的组织模式,重新将原子化、碎片化的农民组织起来,与村集体和地方政府形成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责任共同体、经济共同体和命运共同体,并按照“公司化管理、市场化运作”方式,推动混合所有制公司实质性经营,从而带动乡村产业发展壮大,协同推进村民增收致富和村集体经济发展壮大,实现共同富裕。

新闻推荐

补链强链扩链招大引强选优歙县前8个月引进亿元项目17个

本报讯今年以来,歙县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下达的招商引资目标任务,立足资源、区位、平台优势,努力克服新冠肺炎疫情带来的...

歙县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歙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