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档案西窗明月滴水心

黄山日报 2020-06-15 00:54 大字
程亚星

亲人离世的悲伤,并不仅在离世的那一刻。而是后来,当他从我们的生活中渐行渐远的时候,这个过程往往和着泪、粘着血。回顾我哥程兵不长的人生,可以用他创作的两句诗联来概括:半辈劳碌忍寂寞,一生鞠躬度芳华。

我哥是一个外冷内热、嘴犟心慈、爱憎分明的人,他把青春年华和灿烂岁月都奉献给了故乡歙县,无论顺境、逆境,他都深深地爱着这片生他养他滋润他的故土。

我哥是一个有着深厚文化情怀的人,我俩在聊天时曾经谈到文化是一种多么奇妙的东西,我们见过一夜成名的人,也见过一夜暴富的人,但唯独没有见过一夜之间就满腹经纶的人,因为文化是无法速成更无法伪装的。他曾说过,这世上有本事的人太多,像我们,必须十分努力,十分勤勉,十分认真地对待工作,才能无愧于后人。

2003年有一天,我哥打电话跟我说,这几天为了“汪观清艺术馆”的事情着急上火,已经好几晚都睡不着觉了,歙县错过了黄宾虹,不能再错过汪观清。原因是当歙籍著名画家汪观清表达了想把他的作品以某种方式回归故乡歙县时,我哥和几位有情怀的文化官员找相关部门一一去说明、去争取,力促“汪观清新安艺术馆”成立,让这笔宝贵的文化财富回归了家乡歙县。

2007年,我哥受命牵头编撰《中国历史文化名城——歙县》丛书,面对来自全国各地的文化名人,在组稿启动会上,我哥作了近一个小时的精彩发言,发言结束后赢得了满堂掌声。但是有谁知道,为了准备这一个小时的发言,他头天晚上通宵备课,查阅了大量资料,发言提纲几易其稿,以至于发言结束,由于过分投入,胃痉挛疼痛难忍。

2009年3月23日,我哥在歙县旅游工作会议上即兴创作了一首诗来解读家乡歙县的“歙”字:“秦皇建县赐美名,汇山聚水画中行,丽鸟飞来合羽落,归去尚欠徽州情。”得到了众多文化名人的高度赞赏,评价这首诗是古往今来对“歙”字最精准、最形象、最优美的解读,是歙县对外传播的一张名片。

这些不为人知的细节,正是源自我哥对文化发自内心的敬重和对家乡基于血脉的情感,更是我哥献给故乡的一份可资传承的文化礼物。

我哥编著过十多本书,《慕缘堂随吟》是他计划里的第三本诗集。他的这些诗都是利用生活里的零碎时间,在手机上划就,在微信中群发,在品诵间修订的……很多读到的人说,这是一些吟之有物的诗,是一些接地气的诗,是一些能与下里巴人互动共振的诗……我哥在开始构思这部诗集时,曾受丰子恺老先生颇多诗作影响,文友洪振秋在微信朋友圈读后,跟我哥说这些诗颇有缘缘堂主丰子恺先生的遗风。我哥的诗歌写作竟然与丰子恺老先生及他的名著《缘缘堂随笔》自然融合,《慕缘堂随吟》这样的书名也便顺理成章了。洪振秋是一位热心人,他主动承缨,代我哥向丰老先生女儿丰一吟女士求得题签,成就了徽州文坛一桩锦上添花的美丽圆满之事。为此,我应该深深地感谢洪振秋先生!感谢丰一吟女士!

我哥在弥留之际跟我说了一句话,他说:“我死后,我会在天上看到大家,我一定能看到你们。”我仔细琢磨这句话,似乎明白了他坚强的外表下有着多么柔软的内心,他对这个世界有着太多不舍、太多不忍、太多牵挂……

送别我哥那天,正好是“世界读书日”,我们在这个特别的日子送别一个读书人,送别一个写书人,值得庆幸的是,我哥此生不长,幸未枉然,他的情感与精神连同他已经出版的14本书和尚待整理的33本诗稿,将陪伴着我们,教化着后人。

新闻推荐

歙县外贸进出口保持较快增长1-4月,外贸进出口总额8265万美元

本报讯今年以来,歙县不断创新举措,实行一对一包保服务,利用云服务等大数据平台,不断优化出口退税等服务流程,减少企业因疫...

歙县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歙县这个家。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