歙县:枇杷住“暖棚”清明可上市

黄山日报 2020-03-31 05:24 大字

本报讯歙县的三潭地区是全国五大枇杷产区之一,“三潭枇杷”作为国家地理标志产品,通常在5月中下旬上市。歙县农业农村部门探索让枇杷住进“暖棚”,在有效抵御倒春寒等恶劣天气的同时,也将枇杷上市的时间大幅提前,探索出春季观花与枇杷采摘体验的农旅结合新路子。

3月30日,在位于歙县园艺场的“三潭枇杷”品种资源保护基地,数百株枇杷树由于住进了“暖棚”,很好地避开了连日来倒春寒气候的影响。一株株矮化了的枇杷树上,枇杷果长势喜人,不但果形硕大,色泽也十分鲜亮。淡淡的绒毛覆盖在白花枇杷果实上,令人垂涎欲滴。歙县农业农村局高级农艺师张均明告诉笔者,在刚刚过去的周末,这里已经迎来今年的第一波白花枇杷收获,枇杷果实汁水饱满,口感甜中略带微酸,深受人们喜爱。

“三潭枇杷”因产于歙县新安江沿岸的漳潭、绵潭和瀹潭三个村而得名,至今已有800多年的栽培历史,是安徽省的传统名果。由于其生长周期覆盖一年四季,又异常“娇气”,一直以来难以逃脱被天气“牵”着走的命运。一到枇杷集中上市的时候,果农们在迎来丰收喜悦的同时,往往也伴随着枇杷鲜果销售的烦恼。近年来,歙县农业农村部门开展“三潭”枇杷设施栽培示范项目,通过试点实施,让枇杷树住进“暖棚”。住进“暖棚”的枇杷树,不仅摆脱了“靠天吃饭”,还能通过设施栽培技术改变或控制枇杷生长发育的环境,克服冬春季低温的不利影响,稳定枇杷的品质和产量,灵活调控枇杷成熟期,延长枇杷的采摘周期。目前,已在歙县园艺场、深渡镇定潭村等地发展大棚设施枇杷200多亩。

“让枇杷住进暖棚,能够保住冬季枇杷的头花,让头花形成果实,这样一来果实的品质就比较好。同时,通过大棚内双膜加内棚的保温措施,能够大幅提前枇杷成熟时间,在清明节左右就能上市,有利于与春季旅游客流结合,发展观光旅游加枇杷采摘,促进枇杷产业良性循环和农旅深度融合发展。”张均明表示。

·吴灿凌利兵·

新闻推荐

歙县:乡村旅游正复苏

勤消杀、问来处、细登记,3月20日,歙县杞梓里镇坡山村迎来接待首日首批游客,各农家乐接待户严格按照防控要求完成一系列...

歙县新闻,故乡情,家乡事!不思量,自难忘,梦里不知身是客,魂牵梦萦故乡情。歙县,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