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头穿草鞋的牛

黄山日报 2019-10-22 10:10 大字

□吴拯修

徽州千百年来一直流传着一首民谣:“前世不修,生在徽州,十三四岁,往外一丢。”“往外一丢”,是指徽州男子到了十三四岁就要外出当学徒,在商界学做生意。这一“丢”,丢出了一句人所共知的俗语叫“无徽不成镇”。

徽州境内山多田少,群峰耸立。但利随弊行,徽州山重水复,易守难攻,非逐鹿之地,是战乱时期理想的避难场所,战争少有殃及。所以每逢中原烽火四起,徽州都会是中原世族大规模南迁的首选。徽州因而人口激增、土地资源越来越贫乏。唐代以降,徽州一年所产的粮食,只能养活全境十分之一的人口。于是人们蜂拥而出,求食于四方。

我的父亲就是当年被“丢出去”求食的一员。他是1924年由一群贩牛的徽州老乡带到浙江江山去的。他记得爷爷当年把他交到其中一个牛贩手里只说了句“该去哪儿去哪儿吧”。那年他十三岁,离毕业还差两年。

这一批牛贩的目的地是江山的贺村,当年这里的牛墟是华东最大的牛交易市场。

从徽州至开化的千年古道,再从开化至江山的沿途,一拨又一拨的赶牛队伍,在父亲的脑海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牛贩赶牛,一般是两三个人赶二三十头。为了防止牛只离开队伍擅自喝水吃草,行进时要给牛嘴套上“牛控”——一种草编或者竹编的牛用口罩。牛只长途跋涉,为了减少牛蹄的磨损,要给牛的前蹄穿上草鞋。

与牛一样,父亲也脚着草鞋。他跟着一群大人,走出歙县北乡上九村,过岩寺,经屯溪,越马金岭,晓行夜宿,一路走到了江山的清湖码头。

清湖最大的泰记南货店收留了他,先是学徒,后来是店员,直到1942年日本兵放火烧掉了清湖街上几乎所有的店铺。

泰记的老板决定撤出清湖这个兵匪常顾之地,父亲从老板手上买下了火烧屋的地基,开办了“泰和兴南货店”。

在父亲经历的那个特殊年代,他的事业注定要频频受挫。但他沉而再浮,屡仆屡起,几度兴衰,把徽商百折不挠的进取精神发挥得淋漓尽致。他经历过土匪的蛮讨硬抢,有一次还差点丢了性命;经历过国民党伤兵赖在店堂不走,长枪横放在柜台上,要走了当天所有的进账和许多商品;日本人进驻清湖时,他被抓去当挑夫,好不容易逃了回来,但随身携藏的财帛被搜走,四岁的儿子夭折……他屡受打击,但每次都能东山再起,一次又一次地把自己的店开成当时清湖码头销售量最大的南货店。

父亲的每次沉而复起,几乎都是白手起家,但他总是信心满满,底气十足,这源于他的徽商诚信处世风格。

民间素有“义不经商”“无商不奸”之说,但徽商却反其道而行之,他们本着先义后利、义中取利的信条走进市场,恪守货真价实、童叟无欺、奉公守法、互惠互利等基本道德,自然博得广大生产者和消费者的欢迎,使他们在生意场上左右逢源,处处受益。这也是徽商兴旺的不二秘诀。

在上世纪五十年代的三次歇业中,我曾亲眼看到他把顾客赊欠的账单一烧了之。他经常说的一句话是:诚信是无穷的资本,顾客是衣食父母。

1953年,父亲遭遇了人生又一次劫难。“泰和兴是在1942年才开的小店铺,老板吴炳荣曾经在泰记南货店当过店员。1950年土地改革时,吴因为打过学徒一个耳光,被划成了资本家,还劳改了两年。”(《清湖码头》,罗德胤,上海三联书店,2009年3月第1版)。说这话的是王建昌老人,其中所说的“吴炳荣”正是我的父亲。王老说的是事实,只不过时间上不是“1950年”,而是“1953年”。

经过一系列时代浪潮的“洗礼”,父亲最终顺应了时代,以供销社职工的身份于六十岁时退休。

退休后的二十年里,他经常为乡邻们义务写对联。父亲能做到这一点,得益于徽商的“贾而好儒”的文化传统。徽州的南货店有一个规矩,学徒每天都要练习写字,做了店员以后每天也要用毛笔写字,所以,不少人都练就了一手过硬的书法。父亲晚年为乡邻服务,不图回报,乐此不疲。看得出来,这二十年,是他心情最为舒畅的黄金岁月。

父亲和母亲生养了九个子女,可惜前面四个都夭折了。父亲对子女不苟言笑,极少有肌肤相触之事。他对母亲说得最多的一句话是:喜欢孩子别挂在脸上。父亲是个严父的角色,小时候我没少挨他的打。但他却教给了我终生受用的做人道理,用行动告诉我什么叫自强不息。

在他八十三岁那年,我陪着他回了一趟歙县的老家。沿着他出生的那个村庄慢慢地走了一圈,会见了一些他多年未见的亲友,到山上祭拜了爷爷奶奶。在返程车过马金岭时,父亲的眼里闪着泪光。我想他一定是想起了七十年前的那次长途跋涉——即将进入浙江的地界,面对前面茫茫的人生之路,一个徽州男孩孤独无助地回望。

若干年后,当我自己也有了叶落归根的念头时,我才领悟了父亲最后的徽州之行,也许,这是他对生命行将终结的预感,也是他对人世的告别。回清湖不久,他无疾而终。

历史上徽州商人有“徽骆驼”之美称,但在我看来,毕竟骆驼在江南是稀罕之物,我倒更愿意称颂父亲为“一头穿草鞋的牛”!

在父亲即将110岁诞辰的时候,我们兄妹有一个共同的心愿,那就是重走一次父亲当年的南下古道,用心去丈量父辈创业的时代艰辛。

新闻推荐

张力量赴歙县调研脱贫攻坚工作

本报讯10月17日,市委常委、纪委书记、监委主任张力量赴歙县石门乡调研脱贫攻坚工作。张力量实地调研市纪委认领扶...

歙县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歙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