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绿色名镇 歙县徽城镇

黄山日报 2019-09-28 08:17 大字

新中国成立70年来,歙县徽城镇取得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在努力建设宜居宜业宜游的文化名镇、旅游重镇、经济强镇、黄山第一镇、安徽省十强镇的征途上,全面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效。

徽城镇位于歙县中部,隋末至今为郡、州、路、府、县治驻地。镇域总面积61.5平方公里,耕地面积7728亩,林地面积3567.8亩,辖13个村、10个社区,常住人口约12万。皖赣铁路、合福高铁、黄杭高铁、慈张公路、歙黟公路、徽杭高速公路(在徽城镇金山村设有道口)穿境而过,交通区位优势明显。2018年,完成财政收入5.56亿元,固定资产投资6.5亿元,招商引资8.9亿元,重点项目投资6.2亿元,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21418元。先后荣获“中国绿色名镇”“十大最具魅力特色古镇”“全省最佳旅游乡镇”“安徽省文明乡镇”等荣誉称号。

环境整治不停步

城乡面貌日益更新

美丽乡村成果佳。投入资金1200万元,倾力打造南源口五里牌、南屏忠堡、就田、程家坞等4个省级中心村,其中南屏村荣获“黄山市美丽乡村建设先进村”。建成农民休闲绿地公园5座,新建停车场6个、公交站台4个、健身场所6处,安装健身器材30余件。新建滨江绿道450米,实现村庄道路硬化亮化全覆盖。完成小菜园整治约6000平方米,清理粪缸约150个、旱厕45间、乱堆乱放300多处,整治破旧危房30多间,拆除村内猪栏50多个,对村庄环境实施扫网式清理整治,有效改善了村庄人居环境。创城创卫在行动。2018年,106家包保单位对161个老旧小区和商业开发无物业小区开展集中整治。各包保单位陆续与物业管理公司签订老旧小区常态化管理协议,切实提升老旧小区常态化管理水平。坚持每月对161个老旧小区全覆盖巡查和打分考核,对106家包保单位实行月排名通报,激励先进,鞭策落后,巩固好老旧小区整治成果。重点摸排17个重点城乡结合部,分别安排党政班子成员牵头、镇干和村居干部包保,聘请第三方整治乱堆乱放,先后开展了2轮集中整治,取得明显成效。印发宣传折页20000份,通过电子显示屏、横幅等展示宣传标语100余条。出动人员1600余人次,清理村庄巷道360余条,清理乱堆乱放740处,卫生死角620处,牛皮藓1600处,垃圾800车。筹措资金400余万元,统筹推进161个老旧小区和17个重点难点问题整治,加快城区基础设施建设和背街小巷环境整治。投入资金近200万元,完成“蓝色屋面”专项整治30万平方米。全面开展环保退养第三方测量64户,面积约2.4万平方米,签订关停拆迁协议35户,其中22户完成关停拆除验收;发放补助资金210万元。

践行为民服务宗旨

强化基层组织建设

机关效能创新加速。镇、村(居)两级政务服务网平台全面上线,镇、村(居)办理事项实现了从线下到线上的延伸,打通为民服务“最后一公里”。截至目前,镇级完成事项办理清单167项,村级完成事项办理清单918项,社区完成事项办理清单654项。四级办理深度达到90%以上。机关作风明显改善。坚持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坚决贯彻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力戒形式主义官僚主义。认真履行“一岗双责”,经常性开展警示学习教育、业务知识培训和谈心谈话,提高机关办事效率,改善为民服务态度。全年接待办事群众27986人次,办理事项32655件,办结率达99%。及时发放各类民生工程资金近755.3万元。强化基层组织建设。镇党委下辖16个党总支,168个党支部,3024名党员。始终坚持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严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严肃党内政治生活,严明纪律和规矩,抓早抓小,防微杜渐。通过落实党委理论中心组学习、主题党日、“三会一课”、“徽城夜话”等活动,加强党员干部教育管理。强化党建引领,推进全镇各项工作有序顺利开展。

新时代呼唤新使命,新使命呼唤新担当。我们将继续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决做到“两个维护”,认真落实中央和省、市、县委各项决策部署,发扬斗争精神,攻坚克难,奋力铸就徽城经济社会发展的新辉煌。

创新转型升级

经济实力稳步提升

农业经济走新路。建有七川、旸村蔬菜基地,稠木岭、鲍家庄、琳村“三花”(珠兰花、茉莉花、白兰花)基地,就田瓜果、南屏枇杷等经果林基地。2014年“问政贡笋”被评为国家地理标志,并已顺利举办4届“问政贡笋节”。2018年,该镇农村经济总收入138282.2万元,村集体经济性收入194.61万元。现有股份制经济合作社6家,其中练江合作社集体资产达到1亿元,经济合作社11家,家庭农场4个及专业合作社42个等新兴经济主体,涉及种植业、林业、畜牧业等,辐射带动农民3000余户。项目建设强攻坚。坚持精准招商、以商引商、产业链招商和平台招商,推进招大引强选优,聚焦机械(汽车)电子、智能制造等产业,围绕金磊产业园,着力引进一批汽车核心零部件制造、高端装备制造企业项目。近年来,全力为金山快速通道、污水厂二期、徽文化旅游度假区、歙州广场、颐高电子等重点项目推进提供要素保障。2018年新签项目7个,总投资6.02亿元。其中工业项目2个,现代服务业项目5个。目前,全镇拥有规上企业达41家,规上工业年产值20.87亿元,工业税收超500万元企业6家,超100万23家。旅游业打出特色牌。辖区内有5A景点1处,中国历史文化名街1处,中国传统村落5个,国保3处,省保17处,市保11处,县保50处,民宿27家。依托“一山一水一城”(问政山、新安江、徽州古城),形成了以“西街一号”和“贡笋山庄”为核心的民宿群,各类民宿27家。打造南屏万亩茶园、千亩枇杷园,引进了鲍川渔梁艺术写生基地、水天一舍·徽州风情美术馆、妹滩“慢驴工坊”等项目,推动镇域旅游实现新发展,2018年全年接待游客155万人,旅游经济收入达到22.8亿元。

守住民生底线

社会事业健康发展

社会保障暖人心。2018年发放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金180万元,农村五保供养金48万元,低保高龄补贴5万元,困难残疾人救助33万元,特扶补助53万元,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20万元,医疗救助金33万元,农村危房改造发放补助资金19万元。2018年全镇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参保9855人,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参保9140人,新农合参保21531人。深入宣传两孩政策,鼓励和提倡按政策生育,发放计生奖扶资金153万余元,开展孕前优生参检对象315对,免费为贫困户进行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签约率100%、参检率95%。脱贫攻坚不掉队。严格落实脱贫攻坚“十大工程”,精准施策,精准帮扶,2018年发放教育补贴9.07万元,先后发放三次特色种养业补贴共30.3万元,易地扶贫搬迁补贴9万元,外出务工补贴3万元,金融小额信贷126万元,顺利实现了33户80人高质量脱贫。2014-2018年共255户762人完成脱贫,还有1户3人拟在2019年脱贫。基础设施有保障。2014-2018年累计投入项目资金4100万元,实施道路、水利、护岸、环境整治等项目,完成南深线整治、南屏村农业综合开发、琳村至方家村道路硬化、就田和金山迁坟安置点等工作。2018年全年安排移民后扶项目资金127万,完成古关村中排水涵及道路硬化、大梅口村中道路硬化及排水、金山护岸拦河坝及埠头新建、方家村道路硬化、渔梁社区村中道路硬化等工程,投入133万完成南屏村潘岭地质灾害治理和紫阳榨川滑坡治理工程。

预防和处置并举

社会大局和谐稳定

文化滋养润人心。有镇综合文化站2处,村级文化活动室13处,社区文化活动室10处,各类图书室23个,藏书23000多册,文艺宣传队30余支,文化志愿者400余人。2018年镇“扫黄打非”进基层工作荣获省级示范点。13个行政村实现农民体育广场全覆盖,23个村(居)均安装健身器材。综合治理卓有成效。全镇23个村(居)划分为88个网格,每个网格选聘1名网格员,配备手持终端,负责网格内不稳定因素的收集、报送和及时处置。镇综治中心完成国标化建设,设有群众来访接待室、矛盾纠纷调处室、监控研判室、中心办公室满足规范化建设标准及日常工作所需,实施“雪亮工程”智能提升基层社会治理水平。近5年,共受理信访666件,化解矛盾纠纷2453件,调解成功率达98%以上。

新闻推荐

歙县城区拓展面貌新

歙县历史悠久底蕴深厚,山水美景与人文景观交相辉映,是令人心驰神往的徽文化之乡。新中国成立70年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

歙县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歙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