篁墩,找寻回家的路

黄山日报 2019-08-06 07:47 大字

□程云芬

这些年走过一些徽州的古村落,看了一些古朴的村里祠堂,许多姓氏都有,唯独没有接触过关于任何程氏家族脉络的事物。我隐约有过想探究程氏脉络的想法,如同一颗突然划亮的火柴,却始终缺少一个助燃物,因此屡屡熄灭。随着一个关于篁墩“程朱阙里”牌坊的出土新闻,就像那个引爆点,瞬间点燃了火花,唤醒了我内心沉寂已久的夙愿。择一日,急奔篁墩而去。

篁墩是坐落在屯溪屯光大道尽头路边的一个村落,屯光大道来来回回经过无数次,却从未在篁墩停留过,以往只是一个路标存在,此次不然。从路边进去不远,小桥流水,一座简易的明代分水尖双孔石板桥,溪流边是水埠头,她们掩映在一片枫杨林里,这便是篁墩村的古水口,典型的徽州村落水口布局,景致秀美。

皖南夏季的田野,玉米正在地里灌浆,绿豆在结荚,隐秘生长,不远处传来狗吠声,屋舍俨然,炊烟袅袅,依山傍水,几近入画。

村庄静寂,偶尔有骑着电瓶车的女子呼啸而过,周末的缘故,遇见几个顽皮的孩子,问他们在哪里上学?答,是在离篁墩不远市区的东城小学,话没说完,转而不见他们身影,不知又是去哪里嬉戏去了?

在村内程氏统宗祠内,看见日前出土的“程朱阙里”牌坊构件若干,乾隆御赐“洛闽溯本”镌刻牌坊之上。皇帝的玉玺印记震撼眼球,直观的佐证通达荣耀后代,不仅是荣耀,更是历史。篁墩人文极其厚重,学界素有“北有山西大槐树,南有福建石壁村,中有徽州古篁墩”之说。

说起篁墩历史,村里老人满是自豪。篁墩的文化底蕴徽州绝无仅有,奈何我早些年书读得少,所知甚少。“程朱阙里”“洛闽溯本”,用名门望族和身世显赫是绝对担得起的,徽州人口口相传,无人不知。老人家说道,篁墩是个包容的村庄,有几十个姓氏至今和谐共处。老人家的言语流露出的,在我听来,更是一座千年村庄源远流长的文化自信。

沿着村内老街行走,老街并不长,遗存下来几百米的样子。据史料记载,篁墩原为黄墩,迄今约1500年,黄墩是今天能找到的最早徽州村名。这里曾经是通往古歙县的官道,这里曾经有码头,篁墩是个集散地,素有“徽州文化第一村”美誉。

从篁墩回到家,吃晚饭时和老父亲闲聊说起,父亲说了很多,他的爷爷就姓篁墩程,曾经是屯溪老街二马路大新布庄的前柜,很会做生意。布庄的隔壁是药房,对面是一家当铺。后来大新布庄解散,年幼的父亲随他爷爷去黎阳街摆摊卖布……

目前,篁墩村共有56个姓氏。近些年,篁墩引来世界和全国各地不少寻根问祖的各姓氏宗亲,成为黄山市文化旅游的一大亮点。

新闻推荐

歙县荣登首届中国文化百强县榜单

本报消息记者赵天彪报道近日,《2019(首届)中国文化百强县》名单在北京发布,黄山歙县榜上有名。歙县是古徽州府治所在地,是徽...

歙县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歙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