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外培训,“紧箍咒”越念越紧

黄山日报 2019-04-02 07:54 大字

□记者黎小强文/摄

安徽省日前发布关于规范校外培训机构发展的实施意见,提出对校外培训机构采取更严格细致的属地化管理,培训结束时间不得晚于20∶30,不得一次性收取时间跨度超过3个月的费用,培训内容不得超出相应国家课程标准,培训班次须与招生对象所处年级匹配,培训进度不得超过所在县(市、区)中小学同期进度,培训时间不得和当地中小学校教学时间冲突,不得留作业,严禁组织举办中小学生学科类等级考试、竞赛及排名等。意见表示,为切实减轻中小学生课外负担,中小学校须开足、开齐、开好每门课程并做好课后服务工作。对中小学校不遵守教学计划、“非零起点教学”等行为,要坚决查处并追究有关校长和教师责任。对此,黄山市有关方面如何看待?记者展开调查。

机构遵章守规盼更完善

3月27日晚,记者走访市中心城区部分校外培训机构。

一家名为“松鼠A1智适应教育”的机构里,学生在楼上上课。一自称是打工者的工作人员说,剩下的学生不多了,负责人不在,他不了解情况。

无忧教育机构的墙上挂有办学许可证、《教师信息专栏》《教师管理制度》《收费和退费管理制度》,孩子们在教室写作业,黑板上写有“自律、高效、认真、坚持”八字,老师在一旁看着,间或上前辅导。机构张姓负责人领记者先看安全设施。这里两层,200多平方米,楼上楼下都有灭火器、应急灯,楼上设监控,消防通道畅通,木质楼梯结实。他介绍,一共50多个学生,生均面积达标;教师四五名,都有教师资格证,没有从中小学聘请教师;归纳式课程,没有超纲。对不得晚于20∶30之规定,他坦承执行不严,觉得每名学生学习程度不同,有的需多辅导,可适当延长;规定不得一次性收取时间跨度超过3个月的费用,实际操作不便,因为一学期也就4个多月,建议能一学期一收。

点金教育机构只有一层,却有400多平方米。晚8时许,一些家长坐在大厅等候。机构王姓负责人告诉记者,他们以前有100多名学生,为遵守规定,缩减40多名,这样保证在20∶30前结束;灭火器、消防栓、应急灯等消防设施齐全,消防通道畅通;七八位教师都有教师资格证。他建议,连锁教育机构最好能一次性办证;招生费用一学期一收为宜。

家长有人愿意有人无奈

对送孩子参加校外培训,家长多认为望子成龙是人之常情,只要条件许可都会如此,只是要规范且有效果。

在无忧教育,一女性家长说,该机构老师不错,送孩子来做作业,省心。现在课程复杂,家长也辅导不了孩子。另外,孩子不听家长的话,家长多说几句,孩子可能就吼。老师再讲,他们也听。至于费用,既然想孩子将来有出息,条件又许可,就不会计较。谈及是否会增加孩子负担,她认为,要彻底改变应试教育的弊端。作为家长也没办法,总不能看孩子输在起跑线上。

在点金教育,一中年男子介绍,自己是歙县人,在屯溪安家,白天打工。周一至周五,女儿放学就来做作业,他负责接送,“不送来更是负担,孩子在家一会儿喝水,一会儿上厕所,一会儿玩手机,在这里就认真了,原来在班上成绩中等,现在中上等了。”

谈到送孩子培训,市民刘先生大吐苦水。他为在某校读书的女儿报了英语、数学、物理三个班,多是任课教师办的,不报名不好。个别是任课教师暗示的校外培训机构,不去也不好。关键是效果都不明显,还付出高昂学费,“一小时一二百元,一年要3万多元!”

学校加强教育严惩违规

中小学如何联动,促进上述实施意见更好落地?部分学校负责人接受采访。

屯溪二中负责人丁学军称,该校每学期与教师签订廉政责任书,平时加强教育,一旦发现课外从事有偿家教,查实后向教育主管部门通报,扣除全部绩效工资。对做好课后服务工作,他建议由教育主管部门向物价部门申报,统一收费标准,让课后服务合法、规范。

屯溪三中负责人江立新告诉记者,学校与教师签订责任书,严禁课外从事有偿家教,并加强师德教育。校外培训之所以有市场,也与家长不正确的育人观有关。他们不注重孩子的可持续发展,只看重分数,攀比之风越演越烈。为此,该校致力办好家长学校,指导家长科学育人,同时根据学生需求开设文化、艺术、礼仪等15门校本课程,鼓励教师积极奉献。

部门强化管理欢迎举报

记者从市教育局了解到,《黄山市校外培训机构审批管理暂行办法》早已印发实施,对校外培训机构的申报材料、设置审批、监督管理等方面都作了明确要求,旨在进一步规范黄山市校外培训审批和管理行为,营造公平有序、健康安全的培训环境,切实减轻中小学生过重课业负担。围绕关于规范校外培训机构发展的实施意见,黄山市也将进一步出台落实方案。

据悉,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将不定期向社会公布校外培训机构“黑白名单”。同时,教育部开发“校外培训机构管理服务平台”,社会公众今后可进入该平台网站查询校外培训机构信息,监督办学行为,投诉违规机构,也可根据属地管理原则向所在地教育行政部门举报投诉。

新闻推荐

农商银行积极支持春耕备耕 信贷“及时雨”滋润江淮大地

■陈超晨方春洲郭夏夏本报记者李晓磊阳春三月,万物复苏。在歙县森村乡森泽农业有限公司的食用菌基地大棚里,一棵棵羊肚...

歙县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歙县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