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拉松热 也需冷思考
■大卫
原定3月9日举行的临泉国际半程马拉松赛,在赛前一个多星期突然宣布取消,据阜阳市人民政府网站发布公告称,赛事取消的原因是实质性响应投标供应商不足导致流标。至于是否再进行下一步招标,还要看政府部门的计划安排。但据媒体报道,一些跑友对此表示不理解,猜测是不是参赛人数太少的原因所致。
由于一些地方政府看重马拉松赛可以推介城市、拉动旅游等作用,以及全民健身热潮的兴起,近年来,我国的马拉松运动如雨后春笋般蓬勃发展。据不完全统计,2018年安徽省举办800人以上规模马拉松赛事超过50场,在马拉松中国田径运动协会认证赛事中,安徽籍跑者人次也排在全国前列。安徽省重点培育了合肥国际马拉松赛、生态大圩国际半程马拉松、亳州国际马拉松、黄山歙县新安江山水画廊马拉松、池州国际马拉松赛、六安国际马拉松等品牌赛事。
当然,任何事情都有两面性甚至多面性。在国内马拉松赛事快速增长的同时也暴露出诸多问题,比如赛事品质良莠不齐、赛事风险加大、专业性不够、文化内涵和文明意识欠缺以及跑友吐槽较多等。这就需要我们对“热”现象进行必要的“冷”思考。
对万千跑友来说,马拉松是一个释放自己、热爱生命、追求健康的大舞台。马拉松作为市场化运作的体育赛事,同样需要高度专业化、科学化、人性化的赛事组织。而不少地方的马拉松比赛,商业等附加元素的味道越来越浓,体育竞技的本质却受到忽视。有的运营者为了追求更“轰动”的宣传效果,置比赛的专业性于不顾,甚至会人为“设计”各种宣传点,如进赛道递国旗,就公然违反了国际田联、国际路跑协会的规则和章程。失去了专业性这个基础,再热闹的马拉松比赛只会离体育精神越来越远。
马拉松是展示城市文化沉淀、文明传承的一个重要途径。这就要求主办的城市,不能只顾一时热闹,赚一时眼球,只求攒个人气。摈弃“一哄而上”的操作方式,不管是赛道设计,还是配套服务,只有秉持工匠精神,追求更专业、更人性化、更细致周到,才能满足人们的期待,沉淀为一种传承久远、积淀深厚的城市文化标识和城市精神气质。
中国的跑友们已经跑向世界。在奔跑中与世界相遇,与不同的历史人文对话,同样也需要将专业的体育精神带往全世界。国内马拉松已到了提升质量的关口,“减负”之后轻装上阵,办出高质量,办出文化味,才能真正让马拉松文化助推城市影响力的提升。
新闻推荐
汪春芳春天的气息渐近,喜爱户外活动的人们在着急地寻找春天的影子。卖花渔村,带着诗意的小村庄,漫山遍野已盛开着灿...
歙县新闻,故乡情,家乡事!不思量,自难忘,梦里不知身是客,魂牵梦萦故乡情。歙县,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