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潜口民宅

黄山日报 2018-12-01 08:12 大字

□韩朗亭文/摄

走近黄山第一峰紫霞山下,依山傍水的潜口古村便风光地进人视角,啊,我无法说出它有多美,真是“锦江春色来天地、玉垒浮云变古今”。天地古今在这里得到了升华。此刻,陶令不知何处去,只有今人又重来。

入村走过明代建筑的荫绣桥,便是斑驳古老的石牌坊。这个石牌坊也叫方氏祠坊,正面无字,让你去想像,只雕刻着一个怪异的鬼,手里拿着一支笔,脚上有一只方形大斗,不难看出,是合而为“魁”之意。牌坊背面刻着月宫桂树图,显然,建造这座牌坊者,是希望家族中多出文魁星,登高折桂,光耀先人。

前面迂回的山路上,有一造型美观、四柱居空的方形小亭,这是建于明嘉靖三十年的善化亭。亭额下有善化亭三字,亭柱上有副耐人寻味的对联:走不完的前程停一停从容步出;急不来的心事想一想暂且丢开。告诫人们做事做人都不要急功近利,急于求成。这是古人的慢节奏,与现代人的“只争朝夕”精神有点格格不人了。

顺着山势而上,走出旧时祭祖和供老人娱乐议事的乐善堂,辗转来到司谏第。该第始建于明弘治八年(1495年),是江南现存的明代遗构中较早的建筑之一。为明永乐初进士、吏科给事汪善的孙子祭祖所用。据“歙县志”述:汪善为官“弹奏不避权贵、缙绅惮之”。现在享堂中,仍悬有明成祖敕谕匾一块。该第木构架用材宏大,棱柱、月梁、荷花墩、单步果和斗拱上,都有各种十分精美的雕刻。尤其枫拱如流云飞卷,显示出明代营建风尚。上昂铺作在江南明代大木作中极为罕见。这已不是什么民宅,而是官第了。

这里真正的普通农民住宅是方观田宅,方宅也是明中期所建。为一进三间砖木结构楼房,天井、楼厅、小青瓦、马头墙均用护缝制装饰,楼下青砖铺地。大门有门罩保护,门内罩饰霸王拳。尤其是屋柱与柱磉之间加一木质,有防震、防潮、防腐功能。

站在曹门厅废墟前,不由让我生出种种怀想。四十多年前,我在歙县西溪南公社竦塘村搞工作队,离潜口村近在咫尺,一个叫江雪薇的村姑带我来这里,她是竦塘村人,在潜口邮局当话务员,我们工作队的队员在她家轮流吃派饭,就这样认识了。当年她带我来时,只见有些破旧不堪的民宅散落在小山间,好像没有现在这么多,原来有些民宅是从附近区县和乡镇拆迁搬来重建于此的。

岁月无情地飞转,这些历经500年风雨的民宅,有的幸存下来,默默地诉说着天地间的沧桑,有的却遭到人为之害。曹门厅即在“文革”时期的风雨中消失。我曾亲眼目睹这座颇为壮观的明嘉靖年间的华宅,如今只剩门厅和两廊部分。它的原貌再也无法恢复,我能找到的只有乡愁般的回忆了。

新闻推荐

黄山市首个党组织:红色小练铸忠魂

本报记者殷骁近日,经过为期3个多月的紧张施工,面积约200平方米的黄山市徽州区岩寺镇小练革命斗争展示馆正式开馆,该馆以...

歙县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歙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