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灏:代代才人出笔笔响徽音

黄山晨刊 2018-11-21 06:46 大字

□ 江伟民

初识汪灏,是在三年前《岁月》栏目组采访一名画家的工作室。此时的汪灏在徽州“消失”了8年之久,刚于2014年从合肥回歙不久,以至圈外人不识。

1967年,汪灏出身于徽州区西溪南镇的一个小村子里,父亲曾是民警,后调到紫阳饭店、新安宾馆等处工作,喜欢画画,爱好音乐。汪灏自幼受父辈影响,爱上了绘画这一行。父亲转行服务业,每年都要接触不少知名画家,使得汪灏有幸得到书画界名家谢稚柳、张仃、汪观清等人的言传身教。

埋下了种子,一旦遇到阳光雨露,就会发芽长大、开花结果。1985年,汪灏高中毕业报考美术专业时,终因没有系统的学习专业知识,以致落榜。俗话说,失之东隅,收之桑榆。未能走进高等学府专业从事艺术学习的汪灏,却阴差阳错通过招工成了歙县工商银行职员。

在当时,银行部门的薪资待遇高,汪灏的本职工作就是储蓄宣传,写写画画。入职初期,汪灏如鱼得水,有了工资,不仅生活有了保障,还能不时添置所需的宣纸、笔墨等绘画器材,为自己的绘画梦想打下了基础。1996年,29岁的汪灏举办了个人画展,2001年又出版了个人画集,成了当时歙县美术界举办个人画展、出版画集最年轻的一个。

随着时间推移,汪灏顿然有了一种感觉,如果自己就这样四平八稳地耗在单位,必定会影响到自己的艺术发展。在他的内心深处,有了离开的想法。

汪灏知道,一旦离开薪资丰厚单位下海,有可能会闯出一片天地,也可能会一无所获。这是一次人生的决择。他义无反顾,尽管许多亲友不能理解,但父母和妻子都坚定地支持他。2006年,39岁的汪灏只身来到了省会合肥,开启了影响他一生的一次重大旅程。

歙县是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徽文化是三大地方显学之一,有着丰厚的文化底蕴。尽管已经离开了歙县,但汪灏心中依旧离不了家乡情结,他的绘画创作,处处彰显着徽州元素,并从中走出了一条属于自己的路子。特别是后来做了多家美术杂志的主编、策展人之后,更把推广家乡的重责扛在肩上。

汪灏的花鸟画处处透着浓浓的家乡情结,或以黛瓦马头墙、或以阁楼窗棂,或以假山院落作为补景,笔笔响着徽音;他尤善作枯荷残苇、重雪繁霜系列,在凄清的构图中,读出乐观、坚贞、温暖和希望。原中国美术学院院长、原中美协事主席肖峰先生赞道:这是时代精神的一种体现,笔墨当随时代,亘古不变的是笔墨,变化的是内容所反映的精神,汪灏的画中,总是充溢着这样一种乐观的、积极的精神。他的作品表现了对故乡山水的依恋,寄托了对大自然的美好遐想。

破茧是一种勇气,化蝶是一种美丽。广阔的平台,为汪灏的艺术提升创造了可能。在合肥8年,汪灏接触到了全国各地的书画界名家,从中汲取技法养分,完成了人生和技艺上的双层蜕变。2014年,汪灏回到歙县,在七里头徽州艺术品市场设立画室,一边创作,一边挖掘新人,继续通过画展宣传家乡。其中两个大展览,“冰上鸿飞”和“宾虹精神”,紧密围绕徽州故土进行推动宣传,为徽文化、新安画派的传承和推广做出了努力。

文化的宣传推广,需要做两件事,那就是“请进来、送出去”。目前,汪灏正着手在南源口筹建“徽州风情民俗美术馆”,为更多艺术家们来到徽州探研徽文化提供便利;另一方面,他已与浙江开化根博园签订合作意向,设立宾虹画馆,把新安画派宣传出去。

新闻推荐

歙县农商银行逾期信用卡客户催收公告

截至2018年11月14日,因下列客户信用卡账户透支款项严重逾期,经本行多次催收,仍未还清透支款项,为维护本行的合法权益,现予...

歙县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歙县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