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生态双引领致富菊花分外香

黄山日报 2018-11-15 01:00 大字

初冬时节,歙县4万亩贡菊遍地绽放,处处芬芳。位于歙县许村镇塔山村的菊花基地里,朵朵菊花硕大饱满,花开正艳。这一簇簇繁花背后,凝结着当地通过品种选育与技术创新,推动贡菊产业健康发展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黄山贡菊有着700多年的种植历史,栽培一直延续着分根繁殖、扦插、播种和压条等多种传统方式,其中分根繁殖因便捷高效被广泛应用。但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粗放式的栽培弊端逐渐显现。

“分根繁殖就是以贡菊前一年根部发出的芽为母本进行分栽,这样好坏基因统统继承下来,病毒也会带到新芽苗里。我20多岁就开始种菊花、卖菊花,30年来贡菊退化非常严重,花型越种越小,花瓣越开越稀,枝叶的三分之一都是焦黄枯萎,如果继续这样退化下去,对整个产业发展都非常不利。”菊花基地所在企业山里山茶业有限公司负责人李少松介绍。

菊花基地大棚内一垄垄贡菊按组培苗第一代金贡菊1号和白贡菊1号分组排列,枝叶葱郁,花朵长势喜人,一块“黄山贡菊品种选育与栽培技术创新示范基地”的牌子分外醒目。李少松指着牌子解释道,“品种选育,就是选择退化比较轻的优质苗移栽到基地里,再经过科学技术手段,培育苗的细胞组织,也就是组培苗,好中选好,优中选优,栽培就是通过扦插的方式脱毒栽培,把这种黄山贡菊好的基因恢复起来。”

负责管理基地的是塔山村村民沈金彪,种了一辈子贡菊,他还是第一次种出这么大个的菊花。“花朵从原来的3.5厘米长到6厘米,花蕊的厚度增加了将近三分之一,产量也上去了,品质也上去了,我算是学到了技术。”他笑着说。

为达到增产目的,大力施用化肥是传统种植户的普遍做法,但连年重施化肥,导致土地板结严重,肥力逐年减弱。去年,基地从改善土壤的角度出发,与黄山瑞能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合作,购买60多吨有机肥,菊花按照80%配方肥优化和每亩300公斤有机肥料配比施肥,开展有机肥替代化肥田间对比试验及示范,效果显著。

“这个叶子在阳光下绿得发亮,说明土地非常肥沃。”李少松指着贡菊葱郁的枝叶,展现着成功后的骄傲。“到12月翻耕的时候,准备一次性施70多吨有机肥,这样坚持五六年,就可以缓解土地板结问题了。”

在成片成片的花丛中,笔者还见到一面面整齐排列的“小黄旗”。基地遵从绿色、环保、无公害理念,从花蕾开始就不喷施农药,靠张挂黄色诱虫板,防治蚜虫等一些病虫害对菊花的侵蚀,降低农残。

“歙县是贡菊的家,我们更希望贡菊能够在这片土地上健康地生长下去,产业健康发展才能带动更多群众致富。”李少松表示。·吴成洪詹静·

新闻推荐

□区县传真小川乡扎实推进民生工程

□程敏谢桢晨刊讯今年以来,歙县小川乡紧紧围绕乡村振兴战略,科学谋划,创新举措,持续狠抓民生工程落实,着力提升群众满...

歙县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歙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