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朱子文化在徽州活起来——朱子文化调研座谈侧记

黄山晨刊 2018-10-10 04:00 大字

□ 记者 程向阳 文/摄

今年是南宋理学大师朱熹先生诞辰888周年,为纪念这位伟大先哲,传承弘扬优秀传统文化,9月29日,市社科联组织10余名徽学专家专题调研朱子文化。专家一行考察歙县中学古紫阳书院遗迹和屯溪区篁墩朱子祖墓遗址,就古徽州朱子文化保护和发展研讨、座谈。

A 仍具时代意义

朱熹字元晦,又字仲晦,号晦庵,宋朝著名哲学家、教育家、诗人,儒学集大成者,被尊称为朱子。朱子文化博大精深,影响中国和世界800多年。

徽学专家张脉贤说,篁墩是古徽州重要码头,曾有18座桥横跨两岸,万家灯火、车水马龙,文化遗存丰厚。紫阳书院是徽州教育的典型。如此丰厚的历史文化遗存不但是徽州的宝,更是徽州的精神命脉。程永宁说,儒学和理学都曾是中华文化的主流核心。从孔子到朱子,经过千年磨砺,在学术、生活、文化上都是相通的。

安徽朱子学学会副会长方利山说,朱子文化是中华文化的主干,是徽州文化的核心内容,现在包括他的出生地福建南平以及广东和台湾、香港等地区乃至东南亚一带都非常推崇,作为祖籍地的黄山市更应加强研究。要树立徽州文化自信,振兴朱子文化,政府和民间凝聚共识、加强保护、深度挖掘。

安徽朱子学学会副会长、徽州竹艺轩雕刻有限公司总经理朱伟觉得,弘扬朱子文化与生活关系密切。如《朱子家训》虽时隔800多年,仍具有时代意义。

市文化委党组成员、副主任张妙文感言,朱子文化在古代徽州乃至古代中国地位极高、作用明显,如今在社会治理体系中仍具积极作用。弘扬朱子文化,就是要把它融入优秀的中华文化中,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

市社科联党组书记、主席杨永生认为,徽州文化灿烂辉煌,朱熹理学是徽州文化的核心内容。古徽州有丰富的朱子文化遗迹遗存,通过调研考察、座谈讨论、建言献策,进一步繁荣徽州文化,实现徽州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B 遗存现状堪忧

当天,专家组一行先后考察歙县中学古紫阳书院遗迹、遗存及屯溪区篁墩朱子祖墓遗址、朱家巷遗址、程朱阙里坊遗存等。针对古徽州域内朱子文化文物、遗址、遗迹、遗存的现状,专家们议论纷纷。

黄山学院旅游学院党总支书记毕民智说,目前徽州境内的朱子文化遗存级别都是国宝级的,如紫阳书院、篁墩朱氏祖墓遗址、朱家巷遗址和程朱阙里坊遗址等,但目前保护和利用层次低,实为憾事。各级政府要认可这些文物,尽快鉴定并保护起来。

市政协教科文卫体专委会副主任陈政说,看到朱子文化的遗存现状,感觉急人。文物部门及当地政府应进行初步统计、列出清单、编成册子、再挂牌,第一步做到不流失,下一步修缮保护。

朱伟说,参观完紫阳书院,看到书院败落地空在那里,感觉太可惜。

张脉贤说,市程朱理学研究会成立于1997年,5个国家、13个省都来人,可见朱子文化的影响。朱熹一直自称新安朱熹,其优秀思想在世界上闪光,但我们自己并不自信。

张妙文说,黄山市境内有较高价值的朱子文化遗存要争取省保和国保,有资金保障,保护才不是空话。

程永宁说,作为徽州人,对程朱文物遗存的保护现状感到遗憾、惭愧。

C 保护迫在眉睫

当天下午的座谈会上,专家各抒己见。

张脉贤认为,在传承和振兴朱子文化上可突出几个重点,发掘几个亮点,如程朱阙里坊、紫阳书院、朱氏古墓、程氏古墓、朱家巷等。

程永宁觉得,十九大提出传统文化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可谓正当其时。市社科联要形成调研报告,及时向市委市政府提出。市里可筹划成立徽州与徽州文化研究、转化、发展工作领导组,强力推动。

市文化委党组成员陈琪说,朱子文化遗存在徽州境内越来越少,保护难度越来越大,相关部门要高度重视。同时,弘扬朱子文化不能单向进行,要让二程文化、戴震文化和程瑶田文化形成共同体系,统一保护和打造,让徽州文化更加丰富多彩。

市程朱理学研究会会长翟屯建建议,要把朱子文化纳入中国传统文化理论研究体系中。朱熹精神就是徽州文化思想的灵魂,可将其纳入2019年社科课题,可把文庙和紫阳书院打包申报文化保护项目。政府可尽快复建程朱阙里坊,适时规划和建设百亩甚至千亩范围的程朱阙里文化园,作为文化产业来打造。

市档案局党组书记、局长田玉峰认为,针对目前现状,各乡镇、村要结合市政府刚出台的《古文物保护规范性文件》出台具体保护措施。

徽学专家陈平民建言,要把朱子文化现有遗存整体打包,申报省保或国保。乡、镇、村要做好初级工作,政府和民间相互配合,结合美丽乡村建设、百村千幢保护工程等项目引入资金,通过项目开发,达到保护和利用目的。

黄山学院教授汪柏树呼吁,篁墩是徽州历史第一村,洛闽二学的源头都在篁墩,要尽快整理这里残存的文物。

新闻推荐

叶村叠罗汉,一家三代人的传承

□记者程向阳吴玉莲汪嫒汪悦文/摄在刚刚过去的歙县三阳乡农民丰收节上,叶村的叠罗汉再一次惊艳全场。而在罗...

歙县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歙县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