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二村:从藏在深闺到走向远方

黄山日报 2018-10-04 08:12 大字

图为面貌一新的万二村。樊成柱/摄□ 本报记者  袁玉灵  祁俊

忙完了秋收,歙县昌溪乡万二村贫困户汪向东悠闲地坐在巷口的青石板上,和村民拉起了家常。

提及今年的收成,汪向东怎么也没想到,做旅游接待让他收入比往年明显增多。“今年算是能脱贫了,以后也想正儿八经开个农家乐。”幸福的笑容绽放在汪向东脸上。

万二村,地处深山腹地,交通闭塞、经济落后,被列为省级贫困村。由于山场多耕地少,加上面临行路难、增收难等问题,村里的青壮劳动力普遍选择外出务工。

一条狭窄的盘山路通到大山尽头,便是村庄。从明朝末年开始,这里的先民开山取石,垒石砌塝,硬是在深山坳里依山就势造出了200多幢徽派民居。高高的石塝上,层层街巷青石逶迤、纵横贯通,整个村落气势磅礴、浑然天成。

“第一次来万二村,一下子被这个原生态的石头村震撼住了。”去年4月,市社科联副主席吴清健作为省第七批选派扶贫干部,到村担任党总支第一书记、扶贫工作队长。“这个村庄太独特了,不就是现成的旅游资源吗?”他一来就和村“两委”商讨,如何利用风貌独特的古村落优势开发旅游,让这个藏在深闺里的石头村走向远方。

经过多次集思广益,一条以旅游脱贫为突破口的乡村振兴之路逐渐清晰起来。

发展乡村旅游光有独特的村貌不行,首先需要整治村容村貌、提升基础设施、提高村民素质。2017年,搭乘着美丽乡村建设这趟“快车”,村里安装了路灯,新建了文化广场、旅游公厕,修缮了祠堂和石板路,提升了水、电、通信设施……昔日脏乱破败的万二村面貌焕然一新。与此同时,该村紧紧抓住脱贫攻坚机遇,争取资金建设了停车场,拓宽了村口道路,搬迁了养猪场,为下一步发展乡村旅游奠定了坚实基础。

“2017年12月16日,万二村正式拉开了旅游发展的序幕。”吴清健始终记得这一天,因为这一天,村里收到了第一笔100多元的旅游收入。

2017年12月16日,一个明媚的冬日,万二村迎来了首个10余人的旅行团,这个团来自上海师范大学天华学院。前期,在吴清健的牵线搭桥下,双方就旅游扶贫合作签署了协议,天华学院将帮助万二村做好旅游规划和宣传推介工作。由于没有住宿的地方,他们带着帐篷住进村里,给村里100多元场地租金。“这个穷山沟与大都市终于联系起来了。”吴清健欣慰地说。

在高校的宣传推介下,一批批来自上海、浙江、江苏的游客纷至沓来。从去年12月至今,村里共接待游客2000多人。

石头村开始热闹起来了,获益的当然是村民。“一个人一顿中餐收30元,最多的一次接待了100多人,还请人来帮忙呢!”妻子生病后,汪向东没有外出打工,靠着卖茶叶、打零工,一年收入万把块钱,“还是搞旅游钱来得快,也来得轻松。”

汪向东尝到了发展旅游的甜头,很多贫困户也得到了实惠。“帮忙洗菜、洗碗,一次能挣100多块,我们觉得很满足。”贫困户吴丽冰身体不好,在村里从事保洁工作,也经常帮忙做旅游接待。目前,在汪向东的引领下,村里有三四户村民开始尝试接待游客。

随着万二村名气越来越大,游客越来越多,许多客商嗅到了商机。据了解,今年村里来了五六批客商考察,有黄山本地的,也有上海、深圳外地的,他们看中的都是这里的原生态旅游资源。

一边探索乡村旅游产业发展,一边积极落实扶贫政策和项目。今年,该村扶贫到户项目包括茶园管护、竹园管护、菊花种植、油菜种植等,覆盖所有贫困户;到村项目包括新建旅游接待中心、万二茶厂、有机茶基地等6项,已按照时序进度顺利推进。“下一步,我们将因地制宜种植铁皮石斛,调动贫困户及留守老人一同参与,目前,已经与企业达成了初步合作意向。”多元发展,全面开花。2017年,万二村集体经济收入达到11.2万元,通过了省级美丽乡村验收,跻身“黄山市百佳摄影点”,目前正全力向“中国传统古村落”冲刺。

站在万二村,周围的群山连绵起伏、苍翠葱茏。翻过山岭,左边是阳产土楼景区,右边是文昌古道,万二村处于居中的绝佳区位,当交通瓶颈实现突破,石头村的旅游发展前景可期,乡村振兴指日可待。

新闻推荐

志愿服务添彩黄山

国庆长假期间,屯溪老街活跃着一群党员志愿者服务队伍,他们本着“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服务精神,为八方游客提供帮...

歙县新闻,故乡情,家乡事!不思量,自难忘,梦里不知身是客,魂牵梦萦故乡情。歙县,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