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岩:丹青绿碧江

黄山晨刊 2018-09-05 07:57 大字

□ 江伟民

作为一名数学老师,努力教学,是他的工作;而作为省美协会员的他,在闲暇时光倾情丹青,把所见、所思、所学付诸笔墨,却是他打小就勾勒好的一个梦。为了圆一个儿时的梦,孙岩的路走得艰难而执著。

1967年,孙岩出生于歙县坑口乡瀹潭村。8岁那年,父亲病重辞世。遭此不幸的家庭犹如抽掉了房屋脊梁。母亲在悲伤之余,擦干眼泪,用自己瘦弱的肩膀扛起了生活重担。穷人的孩子早当家,孙岩读书刻苦,成绩优异。为了保证他有书读,哥哥、姐姐也帮着母亲做工分,只留下了他这个唯一的读书“种子”。1984年,当他被黑龙江鸡西建筑学校录取时,家里穷得连路费都凑不齐。“黑龙江在北方,冬天特别冷,我却连件像样的棉衣都没有。母亲到教委求情,最后录取到县城的徽州师范就读。”

在县城读书,离家近,熬上一筒酱,就能打发一个星期。在徽州师范学校,孙岩的美术老师是知名画家、徽州版画家沈鲁先生,四年的师范学习,孙岩在速写、素描、造型上,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孙岩是个有心人,他把节俭下来的生活费用于购买笔墨纸砚和国画颜料,正式开始了国画的学习创作。在友人的引荐下,他结识了新安画派名家吴辛园、叶瘦谷两位老师,在老师们的悉心引导下,笔墨功夫日益见长。“记得有一次去请教吴辛园老师,吴老师第一句问我,你的画作画了多少时间?我讲我很快的,我半天就够了。吴老师就说,中国画是用时间打磨的艺术作品,你拿回去,画两天再拿来。”

孙岩把学习、教学、绘画融为一体,事事力求极致,做到最好。融入其间的还有长达数十年之久的孝道。1989年,徽州师范毕业的第二年,母亲终因过度劳累而病倒,最终瘫痪卧床。医院回话,母亲只有四个月时间,然而在孙家众兄弟姐妹的精心护理下,母亲奇迹般地活了过来,并且能慢慢地拄拐行走了。在县城安家后,他把残疾的母亲、年迈多病的岳父岳母接到家里一起生活。孙岩的妻子汪飞龙是一名下岗职工,加上儿子读书、考研,生活不富裕。但对孙岩来说,尽孝是不能等待的,再穷也要让老人过上温暖的晚年生活。

1996年元旦期间,孙岩只身前往杭州,拜会中国美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王伯敏先生。王先生书赠一款:“能见黄山白岳便是福。”以此鼓励孙岩,在徽州这片大好山水里,多写生,多研习,师化自然,终有大成。

孙岩的画室简陋,却别有风味。孙岩研习书画30余载,从宋元时期的山水画入手,融入新安画派清逸简淡之风,其画作意境幽深,朴茂苍茫,既有古人的法度,又不失自己的个性语言。特别是九十年代的杭州之行,让他在后来的创作中,更多地吸收浙派技法,在继承中求变,在变化中继承。孙岩为人低调,待人诚恳,画友交流时,他总要求大家讲实话,指缺点。“古人云,闻过则喜。在艺术上也是一样,你指出不足来了,我才能从中受益。”

今年7月,孙岩的儿子孙旭鸿从清华大学硕士研究生毕业后去南方工作。孙岩坦言,自己现在能更好地放松心情,放飞梦想。孝道洇霞云,丹青绿碧江。此生唯探索,笔中多皖南。孙岩的心中蕴藏着对家乡深深的爱恋,正是缘于这份爱恋,才使他的笔下呈现出了不一样的皖南风光。

新闻推荐

朋友互换车辆驾驶车况不熟肇事撞墙

□记者姚大盛晨刊讯近日,歙县的徐师傅由于对借来的小轿车车况不熟,因没控制好油门,导致车辆失控,车头右侧“扎”进路...

歙县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歙县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