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走赵村看变化

黄山日报 2018-08-28 05:10 大字

一条条道路交错纵横,干净整洁,连接着左邻右舍;一栋栋老宅错落有致,原始古朴,成为别样的风景;一口口古井星罗棋布,清澈甘甜,唤醒了童年的记忆……行走歙北上丰乡丰源村赵村,粉墙黛瓦,小桥流水,颇有“村在景中,景在村里”的感觉。

曾经的脏、乱、差,如今的洁、净、美,变化仿佛就在一夜之间。

“也不怕大家笑话,我们村一些边角旮旯的垃圾几十年没有清理过了,这一次下来,可是清爽多了。”赵村村民叶欲忠对环境整治带来的变化赞不绝口。从7月底开始,赵村结合美丽乡村建设,以陈年垃圾、废弃杂物清理为重点,对田间地头、房前屋后、河道沟渠、村组道路沿线等领域进行打扫清理,彻底改变村子脏、乱、差的旧貌。

露天粪缸、菜缸的存在严重影响群众人居环境质量,是涉及民生问题的“关键小事”。赵村环境整治第一战就是全面清除露天粪缸、菜缸。“这一次共清理拆除露天粪缸、菜缸220多个。对拆除清理的区块,根据群众生产生活实际需要,新建三格式卫生厕所或配套公厕建设,见缝插绿,打造小品景观。”上丰乡丰源村党总支书记吴星铭介绍。

农村环境整治如火如荼,环境质量和农民幸福指数也节节攀升,“望得见山,看得见水,留得住乡愁”不再是一句口号。

美丽乡村建设是实现乡村振兴、改善人居环境的重要载体,是一项长期性的工作。如何实现美丽乡村建设向纵深推进?上丰乡党委书记潘利青有着自己的想法:“以环境整治为切入点,按照精致精美、特色韵味的要求,依托赵村自身优势和产业定位,聚焦美丽村庄和美丽产业,以村庄文化品牌构建、特色风貌塑造和资源优势凸显为重点,打造文化特色鲜明、主题品牌突出、产业经济鲜活的美丽乡村。”

历史悠久的青石板路,古色古香的徽派民居,长满青苔的口口古井,无不昭示着赵村历史上的繁华。新时代的赵村人继承和发扬祖辈吃苦耐劳的优良传统,生产加工的茶叶、菊花、雪梨、柿子、黄桃等农副产品声名远播,也为赵村人带来了实实在在的经济效益。

“将本地特色农业生态化、产业化,打造生态特色品牌,同时借助上丰花果山、岩源革命老区等地方旅游资源,发展赵村乡村休闲旅游产业。”上丰乡丰源村党总支书记吴星铭表示,下一步,赵村将结合美丽乡村建设,依托深厚的文化底蕴和良好的生态条件,加强配套服务设施建设,构建观光、住宿、餐饮、休闲相结合的综合服务体系,让乡村休闲旅游业成为赵村新的经济增长点。 

·凌利兵 吴登·

新闻推荐

蔬菜价格上涨市场供不应求

□记者吴玉莲晨刊讯8月23日,记者从黄山市不少农贸市场了解到,一周以来,受持续高温干旱天气影响,蔬菜价格持续上涨。...

歙县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歙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