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红斌:只为不再“卖果难”

黄山晨刊 2018-05-30 00:00 大字

□ 江伟民

他说,五月一到,整个人像个陀螺,一转起来,就难以停下。人在转,电话也在不停地响。有下订单的,有称来三潭看看的,还有的是直接来工厂拉货的……他就是歙县淮源村村委会主任、歙县绿色三潭枇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吴红斌。

一江碧透,枇杷金黄。歙县三潭枇杷自2016年遭受天寒重灾以来,今年是首个大年、丰收年。在历史上,凡遇大年,就会出现枇杷滞销现象,上世纪浙江等地的罐头厂兴盛之时,偏小的小形果,都被收去做成了罐头,一点也不会浪费。新世纪以来,罐头厂式微,小形果走不了市场,只能挂在树上,采了也只能倒在路边……家在淮源村的吴红斌亲眼目睹了这一切,心在疼。有什么办法能让果农不再卖果难?2005年,吴红斌开始了熬制枇杷膏的尝试。他觉得,只有延伸产业链,拓展销售方式,才能从根上解决销售难题。

在三潭,历史上都有土法熬制枇杷膏的历史。通过对一些小形果取汁煎熬,最后形成赭黑色的膏状装瓶封存,等待客户上门选购。枇杷膏是化痰止咳的良药,平时取半勺冲饮,亦能润肺生津。可惜的是,卖的不知买的,买的找不到卖的,枇杷膏的生产销售一直以来,只是在一个小圈中徘徊,形成不了规模,更谈不上产业链。

“要想取得良好的效果,首先得打响品牌。”吴红斌坦言,他从一开始的土法熬制,逐步采用机械替代,形成日加工量20吨鲜果的规模,这条路整整走了13年。“你们看到的这些设备,都是我自己绘图研发,然后通过机械厂加工出来的。”大小机械十几套,光这些铁家伙,就花费了300万元。

“其实这些都不算什么,最难的是拿着成品一个地方一个地方地去跑,求检验,求认证,求资质。”一个产品的研发,需要各种各样的资质认证。在县农委、质监等职能部门的支持下,吴红斌的枇杷膏研发取得了成功。成品出来的那几年,吴红斌依旧脚不沾地跑,他需要一个畅通的销售渠道……

“俗话说,功夫不负有心人。我们三潭枇杷膏品质这么好,一定会有一个好的市场。”吴红斌介绍,今年还没有开始生产,北京等地的多家超市就把20吨膏的订单下下来了。“这样我就有底了,我曾对淮源村的果农说过,我这里的门是常开的,小形果来多少收多少,保底价一块二。”今年,吴红斌计划收购小形果50万公斤,仅此一项可为当地果农增收120万元,初步实现了自己让果农“不再卖果难”的原始梦想。

采访结束时,我们在吴红斌的枇杷膏加工基地里发现了一面锦旗,一问才知,这是去年上丰乡梨农送来的。去年上丰雪梨丰收,采收后期的果实,无法处理,吴红斌得知情况后,主动联系上丰果农,斥资10万余元,在当地收购了5万公斤,用以加工梨膏。“梨膏和枇杷膏加工有相似之处,一些技术指标和要求是相同的。虽然我们是首次加工,但现在看,市场反馈的效果不错。前不久,我们还与溪头镇的桑葚基地达成协议,共同研发桑葚膏。我相信,也一样会取得成功的。”吴红斌信心满满。

吴红斌曾当过多年的棉溪村村委会主任,棉溪并村淮源,当过三年的监委会主任,前几年再次被村民推选为村委会主任。吴红斌认为,身在其位,就要谋其政,自己只是干了一点该干的事。

“我们公司力争用三年的时间,把规模扩大一倍,到时就能为更多的果农服务。”回城路上,吴红斌朴素的言语一直萦绕耳际。是啊,只有心里装着百姓,才能得到百姓的认同。

新闻推荐

汛期洪涝增加钩体病暴发风险专家建议特定人群接种疫苗

□记者许晟晨刊讯当前黄山市已经进入洪涝灾害多发季节,钩端螺旋体病暴发与流行的风险增加。日前,记者采访了解到,为...

歙县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歙县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