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学生在乡村也能幸福起跑——黄山市乡村初中教育发展调查

黄山晨刊 2018-05-28 11:27 大字

□ 记者 李晓洁 汪悦 吴玉莲

近年来,随着工业化和城镇化快速推进,农村人口大量向城镇特别是城市转移,乡村教育“空心化”现象日益严重。一些乡村学校硬件相对提升,但生源数量却远远赶不上学校发展的脚步,办学规模也出现萎缩。正因如此,黄山市多所乡村中学从自身做起,探索乡村教育的改革之路。近日,记者走访黟县、休宁县、歙县等地多所乡村中学,了解乡村中学教育现状,思考、寻找、发现乡村教育“空心化”的症结与破解之道。

A

招生困难,乡村教育呈“空心化”

近日,记者在黟县美溪乡美溪中学内转了一圈,明明是上课日,校园内有几间教室却空无一人。校长戴晓峰有些无奈地说:“那本是初三年级的教室。”让人有些意外的是,这所原本涵盖有三个年级的乡村中学,如今却只有初一初二两个年级共67名学生。戴晓峰说:“这几年很多青壮年劳动力都去城里打工了,他们的孩子也越来越多开始接受城市教育,这给我们乡村中学带来的最大影响就是生源锐减。2015年,只有4名六年级学生愿意来我们学校上初一,家长觉得人数太少不适合开班,因此那一年我们没有招生,那一届学生也就是现在‘消失\’的初三年级。”

歙县王村中心学校的招生人数也出现过明显下降,目前中学部有初中教学班11个,初三也只有3个班级。这样的困境还曾出现在休宁县临溪中学,“不是我们的老师不优秀,而是我们没办法留住那些学生。”谈及招生问题,校长焦宗祥感叹说,乡村中学的学生一直都不好招,为能吸引生源,他到临溪中学的第一个暑假就带着学校教师到村里学生家中做工作,与家长、学生进行沟通,动员他们到临溪中学上课。“多的跑了十多次,是在龙田乡一个学生家里。”焦宗祥记忆犹新,当时公路没有修好,需要翻山越岭,教师们还在那里住了一晚。“困难说不完!”焦宗祥说。

B

学校做法,各有妙招突破困局

面对“空心化”困境,戴晓峰不甘心放弃,今年41岁的他已扎根深山教育整整18年,把乡村教育发展好不仅是他的工作目标,更是人生追求。2015年,对戴晓峰来说是难熬的一年,为了让这样的困境不再继续,他在学校内部管理上更加严格要求,由于学生是全寄宿制,因此除了要保障学生的安全外,学校更是抓紧一切在校闲暇时间为学生进行学习上的辅导,就这样渐渐打出“美溪中学管理好”的口碑。“学生方面,我们学校学费、教辅资料、伙食费都是全免的,尽量为学生家庭减负担。师资方面,目前全校老师年龄最大的40多岁,最年轻的24岁,年轻老师占到一半以上,基本都是本科学历。此外,这几年学校还在硬件设施上继续加大投入力度,在师资等软件上要求更高,希望以此能带给学生更好的教育。”戴晓峰介绍,2017年学校招生36名,且近几年来学校的普高录取率达到了60%,每年更是有1-2名学生能被屯溪一中录取。

通过家访、动员,临溪中学也成功吸引了不少生源,但如何留住他们仍是焦宗祥一直思考的问题。“我们逐渐总结建立了一套适合农村孩子发展的方法。”焦宗祥说,农村孩子的家长很少有陪读,基本都是靠学校进行管理,因此学校坚持特色发展,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丰富学生业余生活,引导学生学会求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处、学会做人。在教师队伍建设上,临溪中学强化“公开+量化”的教学管理模式,形成学校浓厚的教学教研氛围,重视教师外出学习和交流,开展各类教学比武,努力提高全体教师的业务技能。“教师队伍建设也是学校生源的一个保障。”焦宗祥说,学校实行了校委会领导下的学校聘任班主任,班主任聘任教师,教师选择班级相结合的聘任制改革,优化组合,使很多人成了教学骨干,教师的教学能力、合作精神等综合实力得到有效提升。焦宗祥表示,目前教师队伍老龄化现象相对严重,平均年龄48岁,学校还没有30岁以下的教师,下一步学校将强力推进教师队伍建设,逐步培养年轻教师。据了解,近十年来该校每年中考达省示范高中统招线40人左右,达普高统招线50余人。

王村中心学校为保持并发展生源,走“德、智、体、美”兼顾的办学之路,使体艺活动硕果飘香。如2012年学校代表黄山市出征省红领巾阳光体育健身大会并取得历史性突破,2013年被省教育厅命名为“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长跑先进学校”,2014年被省体育局、省教育厅命名“安徽省体育传统项目优秀学校”等,该校至今义务教育综合获得一等奖4次、二等奖2次、三等奖4次。正因为如此,近几年不断有周边学子慕名而来,大大增加了学校的生源。

C

社会声音,支持认可乡村教育

章鹤飞是王村中心学校两个学生的家长,原本家住歙县森村乡渔岸村,2011年为让孩子就近读书,在王村买了宅基地盖了房子。“主要是考虑孩子读书,我们小时候读书环境都不太好,现在村小没几个学生,王村中心学校无论是师资力量还是每年中招考试的成绩,在我们当地都很有名。”章鹤飞告诉记者,大女儿马上要上初中了,小女儿刚上一年级,成绩都还不错。虽然去年章鹤飞在屯溪也买了房子,但他还是坚持让孩子在王村中心学校读完初中。“孩子已经适应了农村学校的节奏,老师也非常尽职尽责。”章鹤飞说,他们夫妻在王村开了家店,孩子在王村中心学校上学,平常可以方便照顾和监管。

在临溪中学,有这样一些学生,他们家住屯溪,原本在中心城区上学,但因为跟不上节奏、成绩下降等原因,选择在临溪中学上学。临溪中学九年级学生欣欣(化名)就是其中一位,欣欣的妈妈告诉记者,“孩子之前在屯溪上学,成绩一直位于年级前50名,初二却跌到了年级180名。听说临溪中学的教学质量挺好,便在初三转过来了,现在成绩已经恢复到原来的水平,精神状态很好,孩子也很自信。”欣欣的妈妈对临溪中学的管理模式非常认可。

美溪乡政府文化站工作人员李寿山认为,十九大报告提出的乡村振兴战略其中也包括乡村教育的振兴,改革开放后黄山市教育事业不断发展,乡村教育也愈来愈受到社会重视,而乡村教育的根基就在学校,“美溪中学曾由于生源锐减出现过一段时间的困境,但最终在戴校长及其同事的努力下走出低谷,近两年教育质量明显提升,各方面工作也进入了良性轨道,这显示出乡村教育是有其生命力与活力的。关键在于如何发展,如何让一个又一个乡村学校留住人、培养人。”

D

政府保障,全面缩小城乡差距

记者从市教育局了解到,截至2017年底,黄山市共有初中57所,其中乡村初中44所,全市义务教育阶段初中在校生34736人,其中乡村在校初中生4971人,占全市初中学生总人数的14.31%。教师方面,全市初中教师共3356人,其中乡镇教师2655人,占全市初中教师人数的79%。相关负责人表示,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和户籍制度改革的实施,乡村义务教育面临一系列新挑战,其中最突出的问题就是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大量涌入城镇学校,乡村义务教育学校“空心化”现象严重。乡村学生大幅减少,资源空置严重,年轻教师、优秀教师留不住,经费投入不足等等,都严重制约着乡村学校的发展。

如何破解乡村义务教育学校的“空心化”?黄山市做出了一系列积极尝试,全面缩小城乡差距。

学生方面,继续落实以补助公用经费、免除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教科书费、补助乡村家庭经济困难寄宿生生活费和乡村校舍维修改造资金为内容的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聚焦乡村贫困人口,把建档立卡等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作为脱贫攻坚重点对象,确保孩子不因家庭经济困难而失学辍学。据统计,2017年共补助义务教育阶段家庭经济困难寄宿生生活费731.19万元,受助学生5941人。此外,积极试点营养午餐计划,指导各区县在改善山区学生午餐营养上先行先试,如徽州区2011年起实施乡村中小学生营养膳食补助工程,每年投入资金200余万元为全区乡村中小学生按照每生每天4元标准提供免费午餐。

师资方面,多渠道拓宽乡村教师来源,除公开招聘以外,每年分别单列专科和本科层次的定向招生计划,用于定向招收初、高中毕业生进入师范类院校学习。2017年,黄山市定向培养初中起点乡村教师专科招生签订协议人员59人,启动实施“夕阳红”支教计划,每年招募一批退休的骨干教师到乡村学校支教补充乡村学校教师队伍,2017年教师退休返聘到乡村学校支教的有32人。除此之外着力提高乡村教师待遇,依法依规落实乡村教师工资待遇政策,全面实施乡镇工作补贴制度,各区县根据财政情况按教师绩效工资总额一定比例增加教师绩效工资总量,为乡村基层和艰苦地区教师增加生活补贴。

学校条件方面,逐步改善校园硬件条件,2017年全市建成67个校舍和运动场,乡镇寄宿制学校基本满足学生寄宿需要,同时结合乡村学校少年宫项目,配齐配足音乐、美术器材,并建设音乐教室、舞蹈教室和美术教室,改变以往体艺类教学器材不够、课时不足等现象。此外,通过“三通两平台”建设的稳步推进,各中心学校、教学点均接入宽带网络,目前全市424个乡村教学点全部实现在线课堂全覆盖,实现城乡教师“零距离”互动,进一步缩小城乡教育差距。

市教育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黄山市将继续落实好乡村建档立卡家庭学生资助政策;以中心校为依托,利用同步课堂、教师走教和一体化管理等手段,使村小、教学点融入中心校的教育教学管理体系来全面提升乡村中心校的义务教育水平;师资方面,为城市、县城义务教育扩容预留教师编制,选择乡村教师到城区挂职学习,尽快实施义务教育阶段教师无校籍管理,促进区域内的教师交流。

新闻推荐

文化为魂生态为媒歙县打造最美“皖浙1号风景道”

本报讯这个五月,围绕聚焦“皖浙1号旅游风景道”,歙县陆续举办了第二届徽州古城全国摄影作品展启动仪式暨2018“三潭”...

歙县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歙县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