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曙:为抗日救国而歌咏
本报记者 柳文人物档案:
张曙,1908年出生于安徽歙县。 1926年,考入上海艺术大学音乐系,加入田汉领导的“南国社”。 1932年1月,同田汉等成立上海剧联音乐小组。之后,与聂耳、吕骥、任光等共同组织“中国新兴音乐研究会”“歌曲研究会”等。 1933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1934年,赴长沙任教,秘密开展抗日救国宣传工作。 1938年2月,到武汉参加郭沫若领导的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政治部第三厅文艺宣传处的工作,与田汉、冼星海等一起组织了武汉十万人抗战歌咏大会和火矩游行。武汉失守后,赴广西桂林,于1938年12月在日机轰炸中壮烈牺牲。张曙一生创作了200多首歌曲,代表作有《还我山河》《洪波曲》《日落西山》《打射狼》等。
日前,由黄山市委宣传部打造的大型黄梅戏音乐剧《曙光曲》隆重上演。短短1小时50分钟的表演,一个栩栩如生、令人热血沸腾的英雄人物呈现在观众眼前。音乐剧以人民革命音乐家张曙为原型,讲述了民族危亡时刻,作为热血青年代表人物的张曙的抗战故事,颂扬了在大时代背景下,张曙等英雄人物对国家民族命运的责任心、使命感和献身精神。
张曙,1908年6月出生于歙县坑口乡柔川村。他童年在风景秀丽的新安江畔度过,自幼受母亲及村中采茶歌、船夫曲等动人歌谣的熏陶,四五岁时即对音乐产生浓厚兴趣。八岁时,吹拉弹唱已得心应手,表现出过人的音乐天赋。其中,“独弦伴奏”在当地传为佳话。
1923年,张曙随父亲到浙江衢州省立第八中学求学。毕业后,他考入上海艺术大学音乐系,同时加入田汉领导的“南国社”,发出对帝国主义操纵下的军阀混战和封建势力的抗议、控诉及改革社会的呼声。
在风起云涌的革命洪流中,张曙以音乐为武器,“高呼口号,疾呼救国”。 1928年,他考入上海国立音乐学院。期间,因积极参加进步学生运动,两次被捕入狱,后于1932年在田汉等同志营救下出狱。1933年,张曙与聂耳、任光等组织了左翼音乐团体“苏联之友社”音乐小组,研究探讨了中国歌曲创作的发展道路,并积极投入革命音乐活动。同年,张曙加入中国共产党。1934年,赴长沙任教,秘密开展抗日救国宣传工作。
1936年,张曙在上海积极投身于抗日救亡歌咏运动和群众爱国斗争,与冼星海、吕骥等共同开展“歌曲研究会”活动。全面抗战爆发后,张曙满怀炽烈的爱国热情,为宣传抗日、鼓舞士气努力创作、热情歌唱。他多次上前线慰问抗日官兵,还专门为抗战歌曲《卢沟桥》作曲。 1938年1月,张曙在长沙和田汉办《抗战日报》。 2月,他来到武汉,与冼星海等人发起组织中华全国歌咏协会,并加入到郭沫若主持的国民党军事委员会政治部第三厅工作,任三厅第六处一科(戏曲音乐科)中校主任科员,负责音乐工作。
他们组织抗日歌咏运动并创作抗日歌曲,在武汉举行了抗战扩大宣传周、七七抗战周年纪念歌咏火炬游行、抗战献金音乐大会等大规模群众性音乐歌咏活动,并很快影响到全国,让抗日的歌声响遍敌后,远及海外。作为群众歌咏活动的主将,张曙一面作曲,一面教歌,亲任指挥、伴奏,还兼做大量繁杂的组织工作。抗战期间,张曙创作了上百首充满爱国主义精神的革命抗战歌曲,歌声传唱大江南北。
1938年12月,张曙赴广西桂林,继续坚持抗日救亡音乐活动。 12月24日,日军空袭桂林,张曙和爱女在日军飞机轰炸中不幸遇难,他年仅30岁。1940年9月,田汉、老舍等人在重庆发起悼念张曙的大会。周恩来在会上作了长达两个小时的讲话,对张曙给予高度评价,指出“张曙先生之可贵,在于他和聂耳同为文化战线上的两员猛将”。
新闻推荐
□为民晨刊讯2018年5月1日是人民法院立案登记制实行三周年。歙县法院以“六化”推进此项工作,3年来共登记立案15667件。诉前释明全面化。安排业务能力强、善于做群众思想工作的法官做...
歙县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歙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