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陆空联动送光明 深山抢修涌暖流

黄山日报 2018-02-08 14:16 大字

2月6日,歙县溪头镇大谷运村一处高压线路抢修施工现场,电力工人正在利用无人机进行高压线路抢修布线作业。郑宏 汪龙京/摄受1月底连续的低温雨雪冰冻天气影响,歙县溪头镇大谷运电力设施设备损毁严重,造成部分高海拔电力用户停电,严重影响群众生产生活。灾情发生后,歙县电力部门及时组织应急抢修队伍300余人奋战在抢修一线,让寒冬的山乡涌起阵阵暖流。

2月6日上午11点,在海拔600多米的大谷运黄音坑抢修点,抢修队员蔡兵波正在和同事讨论如何在新立起的电杆上布线。由于山高路远、交通不便,为电力抢险带来极大挑战,抢修工人每天的劳动强度都在12个小时以上,中午也只是用泡面、饼干等食物充饥。“早上5点半从家里出门,晚上到家将近8点半了,中午也不休息,就相当于一天能干两天的活,为了当地老百姓早日能用上电,辛苦一点也值得。”蔡兵波说。

笔者在采访中得知,当天是蔡兵波42岁的生日。他风趣地说:“兵波,冰波,在冰雪里奔波。我在山上吃方便面,把这方便面当成长寿面,今年的生日是特别有意义的,以后回忆起来也会很有感觉。”

据介绍,此次雨雪冰冻天气对山区电网的破坏力实属罕见,冻雨、雨夹雪的交替出现,造成歙县大谷运10千伏112线部分设备线路覆冰过载,导致多条支线倒杆、断线超过50处,抢修任务艰巨。国网歙县供电公司安全总监张峻林说,当地老百姓也反映,有几十年都没有遇见这种天气,覆冰厚度达到了30多毫米,远超正常线路设计的覆冰标准。

针对实际情况,供电部门在这次抢修中调集了30多根聚氨酯复合材料电杆,并及时安排人员调运到各个故障点。复合材料电杆的重量是传统水泥电杆的三分之一,在运输和立杆工作中更能省时省力,而且坚韧度也要高不少层级。

(下转第二版)(上接第一版)抢修队员左慧飞表示,原来的杆子有700多公斤,运输过程中需要十五六个人,而新型复合杆,四五个人就能运到位,立杆的时候也比较方便,只要1个多小时就够了,水泥杆则要花费半天时间。

与此同时,抢修中还动用了无人机,实现了“陆空联合作战”,既提高了工作效率,又克服了人工布线需要穿越丛林、翻山越岭、砍伐树木、清理通道等困难。“人工几天都放不了一道线,砍通道太麻烦了,现在用无人机飞过去,快多了,而且更安全。”无人机小组的徐金道一边调试一边告诉笔者。

据悉,歙县大谷运10千伏112线主线已于1月29日恢复送电,目前,各支线的抢修复电工作也已完成95%以上,“光明使者们”也正加班加点做着最后的冲刺,力争早日全面完工,恢复正常供电。“接下来还有几天的歼灭战,我们将尽全力加快施工进度,给当地村民送来光明。”张峻林说。

·汪龙京郑宏·

新闻推荐

小川乡:护好舌尖安全

□谢桢晨刊讯春节临近,歙县小川乡多措并举,把牢农产品质量安全关,确保村民开心过大年。该乡及时调整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领导小组,召开节前农产品安全部署会议,要求各单位、各村要提高认识,确保舌尖安全...

歙县新闻,故乡情,家乡事!不思量,自难忘,梦里不知身是客,魂牵梦萦故乡情。歙县,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