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在这里——可以一睹自然的风采

黄山晨刊 2017-12-26 14:54 大字

□记者程向阳吴玉莲汪悦樊成柱文/摄

乡村旅游红火起来,让一些贫困山村看到发展机遇。歙县昌溪乡万二村,因为地偏人远,制约了当地经济发展。穷则思变,如何变劣势为优势?村里广开思路,积极推动旅游+扶贫的新模式,以此激活乡村经济发展的内在潜能……

A

建于明代的石头村

周末,一场雨后,记者一行来到歙县昌溪乡万二村。

鳞次栉比的徽派民居,耸立在用石头砌筑的山崖上,阡陌纵横的青石阶梯像血管一样连通了家家户户,烟波浩渺的云雾夹杂着袅袅的炊烟,古村幻化成天上的街市,如一幅水墨画,悬挂在高山的腰上。

万二村是一个建于明代的古村落,距今已有600多年历史。从地理位置来看,万二村距离歙县县城只有33公里,距离乡政府所在地也就5公里。但是交通问题一直是村民们最大的困扰。全村共678户、1652人。伴随着打工潮,全村大部分青壮年都在外务工,留在村里的多为老人,甚至连孩子都到城里或外地上学。有人这样描述万二村:天晴的时候,在村里转悠,连一根针落地的声音都能听见,万二是尘世间可以修身养性的地方。

据介绍,“万二村”村名的由来也十分有趣。相传,霞坑镇洪琴村王姓族人在万二搭建茅舍,后人丁兴旺,取名“王村”,后汪姓人迁到这里,想改为“汪村”,但为了两姓之间能彼此和谐相处,当时村中德高望重的王、汪两姓族人开会协商,一致同意将村名命名为谐音“万二”村,王、汪两大家族从此得以和睦相处。当时两姓家族都有在外经商的富贾,颇有势力,因此即便是在石头山建房,成本极高,运输极难,却也把房子建得宏伟气派,高的有三层、四层,可见万二村人确是旺族。其中建于清朝雍正年间的王氏祠堂永庆堂经过村民的世代维修,依然保存完整。

即便经历了百年以上的风雨洗礼,今天的万二,依然流传着这样一句顺口溜:“万二十八街,除了屯溪街,就是万二街。”旧时人们讲万二不叫万二村而叫万二街,据说那时屯溪有位富家闺女看中了万二村的帅小伙,娶亲时新娘坐花轿,被村人捉弄在万二村里来来回回颠闹了几个圈,新娘子尴尬地说,你们万二还真大,我看除了屯溪街就是万二街了。如今,这些民间故事传说被出自该村的画家画在了村口的照壁上,成为游客进村的导游图,以图画故事的形式述说着万二村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村容村貌,谐趣并生。

B

收入单一的贫困村

如今的万二村,是个行政村,由原万二村、昌联村两村合并而成,有8个村民小组,人口数1741。现万二本村常住人口不过百十号人,前些年村民的收入主要靠茶、桑等山地作物,人均才三千余元,是市级贫困村。

走在万二村,极少看见人,大多都在外面。见到王少林时,吸引记者的是收音机中传来的凤凰传奇组合演唱的《最炫民族风》,动感的音乐给了寂静的村庄一种向上的力量。王少林是贫困户,自己身体不好,老伴患有老年痴呆症,当天下雨,在家无聊,听听收音机,一位63岁的老人,同样需要音乐的熏陶。

王善辉算是留守在村中较年轻的村民,今年也已经五十有二了。由于自幼因血友病引起类风湿性关节炎,不能从事体力劳动,因此从小到大,除了去杭州看过病,几乎没走出过村子。他说,年轻的时候,父母亲带他去县城看病,要走10里路到昌溪才能搭到公共汽车。从2005年以后,村子的青壮年陆续外出务工,一个带着一个,在大城市干着这样那样的工作,虽然大多是体力活,但是对于世代为农的家庭来说,是一个不错的出路。只有到了过年,村子才会热闹起来。2010年,昌溪通往万二的公路开通,村民们这才告别了肩挑背扛走山路的历史,汽车可以开到村口。

该村扶贫干部吴清健介绍:“由于经济落后,万二被列为省级贫困村,2014年建档立卡贫困户92户252人,至2016年年底建档立卡户33户101人,低保贫困户49户150人。经过多方努力,几年来许多贫困户摆脱了贫困,今年的动态调整后,万二村2016-2018年贫困户为59户,188人,今年将有29户,104人摆脱贫困。”

初到万二,感受良好,雨后初霁的古村落,像一幅水墨画悬挂在半山腰上,保护完好的清一色的石阶,几十上百幢以石头地基垒盖起来的房子,数百个建在房前屋后的石头猪圈,还有山泉古井等,真是一个还处在未开发的原生态的古村落。但是长期以来,村民一直固守着以茶叶为主的传统农业,除此就是打工,没有特色产业、没有工业,增收渠道单一,农民生活始终处于贫困线下。

C

新时代唱响美丽歌

“利用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发展旅游业或可是万二村的脱贫路径。”吴清健大胆设想,并邀请上海及市里的专家前来“会诊”,当他听到市建筑设计院院长陈继腾自信满满地说出“若将万二申报中国传统古村落,肯定是一报一个准”的话后,更加坚定了的他文旅创意。

很快,万二村扶贫工作队与万二村“两委”班子理清了万二村今后的发展思路,即采取“旅游+扶贫”的发展模式,在巩固传统产业基础上,大力发展以民宿、摄影、艺术写生为主的多元化的乡村旅游,力争走出一条旅游扶贫的新路子,形成特色产业上的新突破!

恰逢万二村致力于打造“安徽省美丽乡村”机遇,在乡党委政府的领导下,万二村“两委”带领村民全力投入美丽乡村建设中。投资200余万元,先后实施了旅游公厕、村民晒场硬化、污水治理、绿化亮化、街巷脏乱治理等项目。通过全域环境整治与基础设施的提升,并已于今年9月以满分通过了省美丽乡村验收组的考评验收。同时,万二村的对外宣传力度不断加大,并获得了“黄山市百家摄影点”称号,目前正积极申报冲刺“中国传统古村落”。通过乡村两级的共同努力,万二村的基础设施和环境治理也在抓紧进行中,投资50万元的万二村农产品贸易市场(停车场)正在加紧施工中,昌溪至万二的村级道路改造工程也即将动工,万二村口养猪场的搬迁已进入倒计时。

东风吹来满眼春,万二迎来了历史上最好的发展新时代。村庄的巨大变化不仅让村民看到了希望,同时也引来大都市里的高校目光。上个月4日,上海师范大学天华学院正式与万二村签订协议。上海师范大学天华学院将利用该院旅游教研以及同上海有关旅游企业的关系,把万二村列入旅游扶贫合作基地,通过对万二贫困村在发展规划、乡村旅游培训、营销推广方面的无偿帮扶,力争让万二村乡村旅游尽快启动并快速发展起来;同时万二村也被列入该学院旅游专业的实训基地。

就在记者在万二采访的当天,村里得到消息,12月6日天华学院的第一个近20人的旅游团队将来万二,这将是万二历史上首个进村住宿的旅游团队。

面对发展新机遇,乡、村两级干部干劲十足、有想法、有精气神。最难能可贵的是他们在新农村建设时,没有一味地刷白求新,较少使用外来工匠与不协调材料,以最小化破坏保留了万二的原始风貌。

要将万二乡村旅游全面推进公共视野,还有很多事要做。首先进山的公路要拓宽,多搞几个错车道;村口停车场要科学规划,就势扩容;农家乐办起来,摄影点搞起来,网站开起来……石潭至昌溪的循环公路全线开通后,万二村完全可以承接昌溪旅游的溢出效应,让万二成为歙南山区摄影旅游金项链中闪亮的一环。

新闻推荐

美哉万二村

群山环抱□记者程向阳樊成柱文/摄万二村,是一个颇有一定名气的深山石头村。它坐落在离歙县昌溪约十里地的一个深山坳中,百来户人家,居住的大多是王、汪姓的后裔。万二街像是镶嵌在歙南的一颗明珠,散...

歙县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歙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