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方惠其:朴拙于形工匠心

黄山晨刊 2017-12-06 14:14 大字

□江伟民

“朴拙于形,藏慧于心。”初识方惠其,见其讷于言,多缄口,倒是不由想起了这句古训。坐在面前的他,这一徽州四雕的后起之秀,是一个不懂显摆的人。37岁的方惠其有许多标签:他是一名80后的市非遗(砖雕)传承人;从业20年来,其砖雕作品陆续荣获中华工艺优秀作品奖铜奖、中国工艺美术“百花奖”银奖、安徽省工艺美术精品展“最高学术奖”银奖等诸多奖项。今年10月,其作品《琴棋书画》在合肥举办的文博会上荣获金奖。这是对他20年来任劳任怨、孜孜以求的最佳肯定和最高褒奖。

1980年12月,方惠其出生在歙县雄村镇浦口村一渔民家庭,初中还没毕业,就辍学回家了。随后就跟着当时在古建行颇有名望的汪尊杰当学徒,远赴黄山,参与慈光阁的修建。“我做的是杂活,抬石头、和水泥都干,干得最多的是安装飞檐翘角。”黄山海拔高,还没长开的小惠其,爬在高高的屋檐上,开启了自己的艺海之旅。“当时没感到危险,倒是旁人老在说,后来父母亲也听说了,硬是把我拽了回来。”那个时候,他的哥哥方惠雄学的就是砖雕,加上自己喜欢这一行,父母的担心算是帮了方惠其的“忙”,干脆跟着哥哥学起了砖雕。那一年他17岁。

原本就不爱说话的他,一坐在工作台上,可以半天不起身。一开始,学雕一些层次少,画面简单的小图案。“与当时的师兄弟相比,我弟弟算不得聪明,更不是领悟力高的人。但他最大的优点,就是执着。”方惠雄介绍起弟弟来,用8个字概括:笨鸟先飞,认真执着。别的同事完成了每日的“功课”,逛街的逛街,玩耍的玩耍,一个个不亦乐乎。方惠其只当没看见,只顾自己干,一遍不行两遍,两遍不行五遍……有的时候,大家都下班了,可他的工作台上还亮着灯。方惠其的努力,正应了“天道酬勤”四个字,仅用了半年时间,他成了师兄弟中持刀最稳健、刀力最雄浑、刀法最老辣的一个。

“我对弟弟很严格,也没少骂他。让我高兴的是,我带的多个徒弟中,弟弟是最先掌握多层浮雕技艺的人。”方惠雄介绍。方惠其用了三年时间,完成了一个砖雕艺人所必须掌握的所有技艺,他的作品,涵盖山水花鸟、亭台楼阁、屋舍桥梁、人物故事。方惠其认为,雕一幅作品,就是在创建一个生命。小小的砖块有了艺术的融入、人文的关怀,一枝一叶里都流淌着技师的血汗,有着技师的温度。

从业20年来,方惠其懂得知识的重要性,看得最多的书就是美术书籍。一个高级雕工,首先得懂得鉴赏,这就得不停地学习。“艺术是相通的,画家是用笔画出图案,我是用刀雕出图案。”在艺海中畅游的方惠其所雕作品,人物栩栩,花鸟精神,这都是从书籍中得来的,从学习中领悟的。方惠其还积极学习通读文学作品,不断提升自己的文学修养。

十年前的2007年,方惠其的砖雕作品,就可以去参加评奖了,可他却选择了放弃。他认为,在徽州府所在地的歙县,徽州四雕技艺人才济济,自己还远没有达到参评的水平。直到2014年,在哥哥及前辈的鼓励和劝说下,方惠其才同意参与到外面的世界之中。这一次,他的砖雕作品一举获得厦门举办的海峡两岸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中华工艺优秀作品奖”铜奖。最近三年里,方惠其获得多个银奖和一个金奖奖项。

藏慧于心惟勤奋,朴拙于形工匠心。历史再一次用事实证明了朴拙之人必藏慧心的道理,方惠其就是这样一个藏慧于心的砖雕艺人。方惠其有许多梦想,其中一个就是如何扩大砖雕的使用范围,把砖雕从单一的古建构件的功能中摆脱出来,融进每个家庭的现代生活。

新闻推荐

歙县:圆残疾人“健康梦”

本报讯今年以来,歙县残联积极促进残疾人事业协调发展,做好惠残民生工程工作,扎实推进残疾人精准康复进程。方满秀的孙子小鲍先天存在智力缺陷,24小时必须都有人照看,全家生活来源全靠小鲍的父...

歙县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歙县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