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文明铸新颜 文化拓新篇 ——写在《歙县徽州古城保护条例》实施一周年之际

黄山日报 2017-11-21 19:23 大字

因为工作原因,江苏淮安的戴先生几乎每个季节都要来到歙县。位于徽州古城核心街区——打箍井街上的民宿,常是他首选的落脚地,“每次过来都有新的感触,特别是这一年来,感觉徽州味、文化味更多了,老百姓自觉保护古城的意识更强了,明显的秩序感!”

歙县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徽州古城与四川阆中、云南丽江、山西平遥并列全国四大历史古城。2016年11月21日,《歙县徽州古城保护条例》正式施行,这是黄山市获得立法权后制定颁布的首部地方性法规,标志着徽州古城保护工作走上了法制化轨道。一年来,这部法规悄然影响着这座古城,更以润物细无声的力量,改变着人们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

粉墙黛瓦,徽州人家。穿行在徽州古城的街巷中,雨滴浸润着脚下石板,耳畔飘过门厅里的家长里短。一件门饰、一个摆设,随处可见徽元素的跳跃,而这些并不妨碍来访者去感知古城的现代气息。

《条例》的颁布施行,让具有徽州文化特色的产业得到进一步鼓励和支持。目前,歙县已初步形成了以徽州府衙衙署博物馆为主体,陶行知纪念馆、黄宾虹纪念馆、徽州故事馆、四宝堂、徽剧馆等互为补充的博物馆群;西街一号、素舍、九月徽州、徽州井观、江南得月楼等为亮点的民宿一条街已具规模。“身边的文化气息越来越浓,这是我们创业之初最期待看到的。”90后民宿经营者表示自己创业的信心更足了。

《条例》施行一年来,古城风貌更加“原汁原味”。依照《条例》规定,歙县古城办对古城保护范围内的房屋修缮、店招门牌、餐饮环保等审批工作进行前期审核,中和街、打箍井街140多个卷闸门改成了传统的格子门格子窗,鸿基商贸城沿江建筑外立面整治正在进行中。已启动石头屋、老黄梅剧团、老茶厂等五大片棚户区改造项目,拆除不协调建筑,进一步恢复徽州古城历史街巷传统风貌。

守法意识提高,环境质量提升,“一禁一限”中,市民的文明素质经受住考验。徽州古城核心保护区春节元宵“两节”期间禁燃烟花爆竹,和本月实行的核心保护区主要路段车辆禁(限)行的工作落实中,群众积极响应,交上了完美的文明答卷。“生活在古城里,就是她的一份子。人家上你们家来做客,我们可不能给自家脸上抹黑”,张大爷坦言。“通过宣传普法进社区进校园进企业,徽州古城保护深入人心,得到市民认同和支持。在徽州古城核心区,禁放烟花爆竹,车辆禁(限)行,已成为常态。”古城办主任吴鹏介绍。

今年9月,歙县与开封、正定等六个城市,入选拟加入申遗预备名单,正式步入“8+6”中国明清城墙联合申遗模式。目前,按照“先行保护、全面展示、分期实施”的原则,已编制《歙县徽州古城城墙修缮和展示工作计划》,并完成德胜门、潮水门闵雨楼和徽州路沿线城墙修缮。与此同时,市县“十三五规划”文化设施建设重点项目徽州历史博物馆的建设正在有条不紊推进中,其统筹房屋征收工作已完成86%,展陈文本已通过专家评审。

文明铸新颜,文化拓新篇,古老又充满生机的徽州古城,现已成为徽州文化生态保护试验区综合性传习中心、安徽省理论宣讲基地、安徽省廉政教育基地、中国华侨国际文化交流基地、中央美术学院教学实践基地,成为海内外游客向往的旅游目的地。今年1-10月,徽州古城景区门票收入1500余万元,增长近30%。·汪政宣汪碧云方日菲·

新闻推荐

歙县:让贫困残疾人享有获得感

今年以来,歙县残联系统立足本职,创新服务,突出亮点,重点围绕早、协、实,力求在工作机制上有新突破,在协调推进上有新作为,在惠残利残上有新成果。“早”字上做文章。县残联对各项残疾人民生工程工作...

歙县新闻,故乡情,家乡事!不思量,自难忘,梦里不知身是客,魂牵梦萦故乡情。歙县,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