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民国二十六年《徽州报》创刊号

黄山晨刊 2017-11-08 14:16 大字

□晨欣

近现代徽州报刊发行情况,以《黄山市报业志》一书记载最详。关于民国时期《徽州报》,该志“大事记”中有一行字:“26年(1937年)10月10日,《徽州报》在歙县县城创刊。”其余皆无记载,笔者藏有一张此报“创刊号”,或可拾遗补缺。

此报发行于“中华民国二十六年十月十日”,第一版右上方有《徽州报》三字,下刊有“创刊号,自2001号起。今日本报一张,附送增刊一张。零售铜元六枚。”紧靠左边有“本报业于今日正式出版并于上午九时举行开幕典礼,敬备茶点恭请各界莅临指导。徽州报社邵痴公、汪毓仙谨订。十月十日。”再左边有“本报启事”,“本报成立各地分社暨分销处公告”等广告。

第二版内容较多,有“写在创刊号前”“徽师女生冒雨募捐”“前方战士需要用品”“歙县各界抗敌后援会收到捐款物品总数报告”等,有的颇可一读。如写在创刊号前:“本报同人,一个报纸的创刊,照例有一番轰轰烈烈的举动,什么宣言、发刊词,这一类文字,点缀得震天价响,锦簇花团。本报在此国难期中发刊,又值倭寇侵凌的严重关头,对于这种无谓的文字,不愿多说,静待着读者的批评。现在,谨把本报创刊的意义,约略说上几句。报纸,是民众的喉舌,舆论的准绳,这是大家都知道的,然而,一个报纸的发刊以后,能够照着这两句话去做的,委实不多。本报同人,对于这一点,虽不敢说完全做到,但至少当本此逐渐的进展,这是可以断言的!此外,有人问我们的立场怎样?现在我们谨把大公报长江(范希天)先生说的,摘录一段:‘新闻记者,应该摈除私交,站在一个公正的立场上说话,谁也知道,民族解放,是现代中国每个人的任务。一个新闻记者,是应该站在民族解放立场上说话的。\’诚然,我们的立场正和长江先生说的一样。”

由此我们可知,《徽州报》创刊的口号是为民族解放、宣传抗战等而创立的。负责人为邵痴公、江毓仙。有趣的是,同年3月1日《徽州晚报》在屯溪下街创刊,主持晚报编务的第二发行人也是邵痴公。而且在6月16日,邵痴公登报声明:“本人有京沪之行,对于晚报之主干势难兼顾,6月18日暂停刊,商由社长妥切整理继续发行。”据说后来也就停刊矣。谁料未过四个月,其又至歙县创刊编辑了《徽州报》,而至于《徽州报》当时编辑发行了多久,也无法确定。

抗战期间,当时徽州作为后方重地,异常繁荣,仅报刊就有百余种,《徽州报》仅属其中之一。虽然时间不长,影响不大,但也是当时徽州喉舌之一,从中可了解当时的一些真实情况,仍有保存价值。

新闻推荐

“走遍中国前列县(腺)”公益活动进歙县

□张路吴崇娟程立晨刊讯“我们在自己家门口就能得到省级专家的手术,真是感谢他们不辞劳苦,也感谢县人民医院医护人员为我们搭建了这样一个好的医疗平台。”患者王进(化名)如是说。日前,“走遍中国前列...

歙县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歙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