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走许村:洗尽铅华见雪肌

黄山日报 2017-10-13 14:52 大字

□江伟民文/摄

因了一条隋代古道,一座天险重开的隘口,一个乡村成了歙北要冲,成了通往沿江、中原地区的战略要道;

因了一个许氏家族的千年踞守,恪尽程朱理学的家风传承,一个乡村商贾云集,传下国保15处之多;

因了富资源头的升溪、昉溪两水的交融润泽,一个乡村在科举年月,有史可查之进士举人达24人之多……

——题记

告别丰乐河,我们来到了富资河。都是练江的支流。我们畅游在大山的怀抱,感受着一股股清泉带来的别样清凉,以及一条蜿蜒直上的箬岭古道所带来的厚重和人文。

再一次抵达箬岭古道,已历春之渲染,夏之重塑,一个山峦愈发苍翠。石头垒成的关隘,依旧原来模样,巍峨矗立。“天险重开”刻入石头,高悬隘口中央,穿之可北上太平、安庆,可南下歙县、杭城。隘口下紧邻汪公庙,1300年过去,今人依旧不能忘怀那段曾经的过往。丁酉春节期间,歙县及许村镇,会同汪氏宗亲,集众人之力,修复起了古道上的一处人文,捡拾岁月中的一段历史。

流水淙淙。这水便是富资河源头之一,升溪昉溪如两条玉带,至高阳桥下百米处汇合。许村源于东汉,古时名富资里,南朝梁时新安太守任昉爱其山水,于此垂钓,故又称昉溪、任公村,唐末许氏迁入并衍为大族,方改名许村。

我们和一条溪流成为莫逆,溪前探幽,蒿草遮出荫蔽,石斑鱼戏游无依,青蛙石鸡贴伏于石壁间,仰着头,气定神闲地等待一只飞虫的到来。升溪飞珠溅玉,更为炎炎夏日遮挡出一片清凉。靠山吃山,靠水吃水,箬岭村支书蒋承君带头经营起泉水养鱼。这源自休宁板桥乡徐源村。将流水截往池塘,又从下口排出,循环往复,流水不断,所养殖泉水鱼味道鲜美,能卖出山外池塘数倍价格,帮助当地村民走上致富之路。

在众多的有关许村的介绍中,众人皆知有昉溪,更将高阳桥下之水称为昉溪,却不知这是在以讹传讹。这一次的探访,我们厘清了本源。昉溪自村东绕行,升溪贯村自高阳桥下而过。细思之,之所以产生这样那样的误解,还是任昉的名头过大所致。任昉是清官廉吏之代表,49岁辞世时仅存桃花米20石,为时人所颂扬。许村村头升溪溪畔,立有巨石,村人称之为任公钓台。古亭翼然,垂柳依依,一番自然况味,洗尽人世铅尘。宋代诗人喻良能有诗颂之:任公垂钓古来称,千载危台尚可登。尺泽只今无处觅,悬知深谷解为陵。

许村保存有明、清及民国时期古建筑百余座。村中明代建筑数量多、品类齐全,且还有不少宋元建筑,是研究古代建筑史的重要实物资料。典型的建筑有高阳廊桥、五马坊、许社林宅等。1996年,许村整体申报成为省级历史文化保护区。2006年,许村古建筑群共15处,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在众多的国保中,观察第就是其中之一。现为许村历史博物馆的观察第,至今流传着一个感人传说。这传说的主人就是许天相的母亲。丈夫去世后,许母闭门守节,哺育幼儿长大成人。

观察第侧门上书“墙里门”三字,虽多处斑驳,尚可识辨。为伯昇公十三世孙许吉凤于清嘉庆十七年所立,详细记载了许母胡氏守贞一生的故事。碑文曰:墙里者,祥里也……其始奈何余二十祖伯昇公兄弟六人,其四弟曰周安公,年二十四病卒,弟媳胡孺人年二十,幸有遗腹。伯昇公为固其居室,更围以墙。凿井于内,名曰福泉,择二三老媪伺侍,米薪油盐,自外纳之……

从所传碑文上看,许天相母胡氏嬬人,20岁守寡,72岁辞世,52年未踏出家门一步,而当朝廷欲为之立坊时,许母却留下遗言不愿树坊。碑文聊聊数言,就将一含辛茹苦、青灯古佛的徽娘形象,呈现在众人眼前。至主人去世之后,这口凿于家中,方便不出家门就能汲水的福泉井,依旧发挥了重大作用。拆除围墙,把井的使用权归于左邻右邻的百姓人家,亦可看出许村许氏家风中的义举所在。

许村的发展同样离不开徽商的兴起。在当时的大背景下,许村人父带子,兄带弟,亲带亲,友带友四出谋生,凭借诚信经营,童叟无欺,甚至以德报怨的大义情怀,一个千年村落里,走出了许多名噪一时的儒商巨贾。其中双寿承恩坊的主人许世积夫妇就是其中的典范。

许世积在扬州做生意开米行,闹荒灾不少粮店大斗进,小斗出,抓住机会赚一笔,许世积却认为赚这种昧心钱是伤天害理的,不但不屑为之,反而开仓放粮,布粥施饭,为时人所重。相传,大学士许国、薇省坊彰表者许琯,都曾受过许世积资助。至许世积101岁,夫人103岁辞世后,许国奏请朝廷下旨,兴建双寿承恩坊以纪之。

升溪河上高阳桥,始建于元。说到“高阳”二字,前不久就曾在唐模见识过同名的廊桥。而跨立在升溪水上的高阳桥,虽建筑风格类似,却建筑规模上远胜唐模的。并且,流传在当地的有关古桥的故事传说,无不让每一位前来探寻的人为之动容:“有一天,很多村民在廊桥上看到一个老妇人,走过来走过去的,口中喃喃自语,‘保得了自身保不了他身,保得了他身保不了自身,如何是好?\’当时人们都很诧异,过了一段时间,这里山洪暴发,很多东西都冲掉了,但是高阳桥岿然不动,后来才知道,是观音菩萨以自身保住了廊桥……”

故事或许虚构,情感却足真实。高阳桥与双寿承恩坊相邻,其侧即为大观亭、五马坊。这里也是许村景致最佳、国保单位林立的核心地段。逢年过节,大观亭、五马坊所围成的空地,就是当地舞大刀、舞龙民俗表演的首站。

唐朝“安史叛乱”,许氏先祖许远与张巡一起在睢阳抗击叛军,经多日浴血抗战,杀敌无数,宁死不屈,为唐王朝的反攻平叛和最后胜利赢得了时机,立下了大功。他们同被朝廷追封为“大都督”、被誉为“天下双忠”,并立庙祭祀。许村大刀舞就为纪念其先祖许远而创,一代忠臣名将,必将为历史和后人所铭记。

我们在“歙北首富”许仲修宅,再次邂逅了前来投资民宿产业的北岸村民凌福明。一年多的时间,一座接近荒芜、颓败的古宅,在凌福明的精心打造下,重新焕发了生机。

许仲修(1889-1960),系中国同盟会会员,安徽省省议会议员,歙县县参议员。青年时期加入同盟会,参与辛亥革命,结识了陈独秀,还曾做过柯庆施的老师。许仲修一生乐善好施,抗战前夕,凭借其雄厚的经济实力,架通了歙县至许村的电话线,同时开始兴建“城许公路”,后因抗战爆发而停止。民国二十三年(1934),天大旱,许仲修采购柴油机械抽水机抗旱。由于水碓无水舂米,他又购置机械加工大米,一时传为美谈。

高阳桥下百米许,便是昉溪水与升溪水交汇之处,从空中俯瞰,两条水流如两条蛟龙,一个村落呈倒水葫芦、二龙戏珠的景观。在昉溪、升溪二水的哺育下,许村人才辈出,人才荟萃,史上共出进士7人,举人17人。

传承千年,许村之荣耀光环一刻也没有停歇过。除科举制度下功名外,在现当代,依旧有着“一族四院士”的传奇。传家有道惟存厚,处世无奇但率真。许氏家族,孝悌忠信、礼义廉耻的儒家传世格言,早已浸入骨髓。一个个善举、义举,在村民们带着自豪的交流中,如汩汩清泉,涤荡你我。

洗尽铅华见雪肌,要将真色斗生枝。檀心已作龙涎吐,玉颊何劳獭髓医。我们以东坡名句,概括探源富资河许村时的感受,无非取其清水芙蓉、返朴归真的本色。这也是我们看待万事万物的基本方法,只要沿着这样的方法,我们就能看得更清,听得更明,走得更远。

新闻推荐

“牛人”叶青田

46岁的叶青田生活在一个重度残疾人家庭,家境非常困难。不久前,叶青田养的黄牛顺利产下一头小牛,这则喜讯加速了他脱贫的步伐,让原本贫弱的家庭看到了新希望,叶青田成了村里的“牛人”。叶青田...

歙县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歙县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