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歙县:农业产业扶贫路宽广

黄山日报 2017-10-09 14:15 大字

本报讯今年来,歙县在脱贫攻坚过程中,注重发挥农业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业基地、家庭农场等新型经营主体的示范带动作用,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有力促进了农业农村发展,增强了脱贫攻坚实效。

产业扶贫是脱贫攻坚的有效载体,而在资金、资源、经营等方面兼具优势的农业龙头企业更是“一马当先”。通过组织引导,歙县一批农业龙头企业正一步步带领贫困群众脱贫摘帽奔富路。

黄山茶业集团有限公司是一家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集茶叶种植、加工、销售等为一体,现拥有优质茶园基地1.8万亩,年加工能力达6000吨。多年来,黄山茶业集团积极开展农技推广和培训,向贫困户免费发放无性系良种茶苗,以高出市场价5%-10%的保护价收购贫困户的鲜叶,吸收贫困户从事茶园管理、鲜叶采摘等农事劳动,较大程度地带动了村民增收。方春梅是杞梓里镇唐里村的一名贫困户,以前一家四口靠着一亩老茶园艰难度日,如今茶园改种了新品种,还能到基地打工挣钱。“现在心里踏实了,有了经济来源,生活就不愁了,以前是老茶棵,鲜叶就几毛钱一斤,新品种一斤鲜叶就50多元了,现在收入增加了不少。”方春梅告诉笔者。

据介绍,黄山茶业集团有限公司带动农户种植的良种早茶亩均效益高达七八千元,在唐里村共有16户贫困村民在茶叶基地务工,人均年工资约7000元。“公司+基地+农户”的产业化经营模式实现了企业和贫困户的共同发展。“每一年,我们公司都会召集贫困户还有其他一些茶农开展培训,他们采摘的标准高一点,价格会卖得更高,对于企业来说,我们企业的效益也会提高,达到双赢。”黄山茶业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郑绍东如是说。

近年来,一些农业大户和致富能人通过流转土地建立家庭农场,在提高土地效益的同时,也成为脱贫攻坚的生力军。

歙县华美家庭农场位于郑村镇向杲村,2016年3月份以来共租赁流转当地村民土地100多亩,建成高标准蔬菜基地,今年还发展了几十亩菊花。基地长期雇工25人,其中贫困户4人,年人均务工收入达15000元以上,农忙季节临时雇工需求量达2万多人次,仅周边村庄就有142名贫困村民受益。

据统计,歙县全县有46家省市级农业龙头企业、650多家农业专业合作社、200多个特色种养业基地、150多家家庭农场,合计1000多个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通过订单农业、土地流转、居家就业、贷款分红等方式带动了8000多户贫困户增收。

歙县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已然成为农村发展、农民致富的新引擎,成为脱贫攻坚的主力军,在“政府引导、企业运作、大户带动、千家万户联动”的思路指导下,脱贫之路正越走越宽广。·汪龙京·

新闻推荐

“守护安全”进村小

9月29日,安徽省红十字“守护安全”项目携手淮北矿业有限责任公司,向歙县郑村中心学校捐赠200套安全防护书包、少年儿童安全教育手册系列丛书等物品,合计价值近6万元。该项目旨在帮助少年儿童提高安...

歙县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歙县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