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从“输血”到“造血”精准扶贫“拔穷根”

皖江晚报 2017-08-25 13:42 大字

本报消息记者赵天彪通讯员方辉利报道连续6年任村挂职干部,带领扶贫工作队和乡村干部一起,入户走访座谈,访贫问苦,帮助积极争取项目和资金,为贫困群众拔掉“穷根”,得到了广大村民高度赞赏。他就是歙县昌溪乡万二村村民信赖的好村官,黄山市歙县教育局干部胡朔明。8月23日,记者采访了这位村民心目中的好村官胡朔明。

万二村位于黄山市歙县昌溪乡政府东南5公里处,辖区有8个村民组,585户,1597人,是省级贫困村之一。胡朔明到万二村挂职后第一件事,面对该村交通、交易、生活与经济发展存在的困难,积极向上级有关部门反映客观事实,实施到户增收项目,落实项目资金30万元,加宽昌前桥和石际新村2处桥梁,抢修昌前组道路塌方等五项扶贫项目工程。为帮助万二村发展种植业,胡朔明四处筹集青梅种植费6万元,项目资金3万元;为方便村民出行和生产生活,胡朔明带领村民拓宽硬化道路4000米,建起5个晒场;为维修水毁项目、河道整治和乡村公路拓宽维修,争取资金32万元。据悉,2017年,胡朔明再次争取和筹集资金50万元,在村里建一个千余平方米的农副产品交易市场,既方便村民交易自产自销,又便于村民停车。

胡朔明坚持改“输血式”扶贫为“造血式”扶贫的新路子,带领村“两委”干部,在充分尊重贫困户意愿的基础上,确立了发展种养植业,制定脱贫致富计划。

2016年底,胡朔明通过与“致富能人”吴顺林协商,来村里流转土地440余亩发展青梅种植,使万二村贫困户在获得土地租金的同时,带动贫困户就业增加收入。如患有精神病的贫困户杨永琴一家有四口人,其丈夫汪友仁由于受传统观念影响,始终抱着几亩耕地不肯放手。胡朔明通过反复与他算经济账,汪友仁终于同意将自家土地流转出去。汪友仁除了可以获得每亩500元的土地流转费,还可以在基地务工,每天获得100元的劳动报酬,年收入达1万元左右,同时还照顾了两个孩子。汪友仁自信地说:“2017年,我就能光荣脱贫了”!

目前,胡朔明正带领村“两委”班子实施新的脱贫规划。他表示,未来两年,将重点实施两个项目,一是依托美丽乡村建设和扶贫产业示范村项目,进一步改善基础设施;二是实施扶贫项目,发展村级集体经济为突破口,帮助贫困户“拔穷根”,将万二村打造成为古民居、古街道的特古村落保护型村庄,开发民俗民宿、旅游休闲、农家乐等项目,通过城乡互助资金,专业协会和农民专业合作社来带动农民致富增收,带动村级集体经济稳步创收,确保今后每年可递增10%以上,让万二村踏上致富的康庄大道。

新闻推荐

学深悟透 笃行实干 加快发展 ——全市乡镇党委书记乡镇长集中培训“充电”侧记

夏秋之交,从安徽黄山到浙江杭州、湖州,青山秀水间涌动着学习的热潮。日前,黄山市分别组织101个乡镇的党委书记、乡镇长进行集中专题培训,并赴桐庐县、临安区与安吉县、杭州信息港小镇实地考察学...

歙县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歙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