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制美食——徽州小吃之三
歙县南乡人,一听到黄豆,就会夸赞和自得他们的豆油。
他们说的豆油,是南乡山坡地里六月黄的小豆子,可不是八月白的大豆子,因为他们觉得不一样的季节,所产豆子的营养价值大有差别,六月黄的豆子榨出的油喷香浓稠,蛋白质含量高,各种微量元素也最适宜产妇和病弱之人进补,当然,价格也很高,是菜油的四五倍。可是,我对这所谓大补的油却是捂着鼻子地嫌弃,避不开的一股豆腥味,虽非刺鼻,但也难闻。我嫂子却喜欢,不仅煎鸡蛋,还用来煎来自于新安江里的土鲫鱼,然后烧成浓浓的白汤,观感不错,味道也极鲜美。
有一个“徽州豆”的故事,无关美食,却动人心扉。徽州男人长年外出经商,身为徽商妇的徽州女性,独守空房,以刺绣为生,无限情思,几多心愁,渐渐都被沉淀。稍有才情的女子,会将心事付诸词曲。而不会作诗的女子,面对深宅大院,或独赏孤月,或顾影自怜,忘却这长夜漫漫;最不济的,便撒上一地黄豆,再一一捡起,再撒开,再拾起……如此往复,直到累得精疲力竭,直到东方鱼肚白,直到青春少妇熬成白发老妪……寂寞和激情,皆付诸春水向东流。
还是说豆制美食吧,最值得记忆的,是徽州豆豉。
出梅入伏的日子,主妇们挑选成色好的饱满的黄豆,把坏掉的挑择干净,淘好的豆子加水煮,水宜刚没过豆为好,也可以边煮边加水,时间依豆子的熟度而定,总之要煮到用手捏豆子时,豆子可以轻易地被捏碎成泥的状态,有经验的主妇,可以依据颜色辨别出来。放入适当的盐、辣椒面、姜、蒜、花椒粉、陈皮、香樟叶之类,徽州人还会加入笋块和紫苏,用以提鲜,煮时热气腾腾,香味四溢,飘在梁柱坊间。煮好的豆子滤掉水分,铺在竹匾搁在太阳地里,尽情地暴晒几天,晒成大半干的豆豉呈黑褐色,一粒一粒的,有皱纹和花纹,装在封闭的坛子里,想吃时抓一把,装碟,下稀饭最好,当零食做茶点亦可。
我的巢湖老家做豆豉,有个发酵的过程,需将豆豉草铺在盆底,趁热将煮好的豆子铺在豆豉草上面,最后再铺上豆豉草盖上盖子等其发酵即可。大约三四天左右,不可太久,久了就会发酸。发酵好的豆子盖子是热的,豆子上面是白色的一层,用筷子翻动,你会发现像藕一样牵丝似的。记忆里的徽州豆豉没有这道程序。
豆子做成的更好吃的美食是豆黄馃!
徽州豆黄馃是徽州地区的传统小吃,一种味美可口、风味独特的传统珍馐食品,也叫石头馃。它采用山泉与素油和面,包上各种配料独特的馅,其中黄豆粉,也就是俗称的豆黄,是重要的配料,这里需用炒沙炒熟黄豆后用料理机打碎,颗粒要大一点,不要用市售的黄豆面,那种太细,不香,还可能掺了其他面,不纯。加进肥肉丁,少许腌菜,姜、蒜、盐调成的馅,做成两面厚薄均匀并撒上黑芝麻的馃,放在平底铁锅中,用木炭文火烤烘时,馃上面放一块圆形青石头,烤制而成。集香、黄、酥、脆为一体,非常好吃。
徽州豆腐、豆腐脑、豆浆、豆腐干、豆腐油、豆腐角或者煎豆腐,味道上佳。至于毛豆腐、臭豆腐、豆腐乳,更是特色鲜明,食界标杆。
至于徽州的黄豆酱,也是美味。
做豆酱,需先用面粉和煮熟的黄豆拍成饼,放在锅里加热做成酱豆脯,搁在竹匾中放在阁楼上,待到轻度腐败,长出白毛,就清洗钵头,剥蒜剥姜切成细丝,一层酱豆脯一层姜蒜一层盐,如此往复,最后在表面撒上盐,早晨捧出去,夜晚捧进来,在夏日的骄阳下暴晒,直至发红、变软、冒油,有时放进一两条小黄瓜或刀豆扁豆,不几天就成了酱黄瓜酱刀豆酱扁豆。一盆辣酱的用途是很多的,炒豆腐干炒笋干炒辣椒丝,分外鲜美,作为佐料,可以代替酱油,甚至味精。若是舍不得用黄豆,做酱豆脯时用蚕豆,鲜味则会差很多。酱豆脯也可做冬酱,把酱豆脯、盐、辣椒丝、姜、蒜及大块冬瓜,一并拌了,置于陶缸,封口,腌至四五十天,开缸,撇去表层,隐约飘浮有油花,便是黄澄澄的酱了。冬酱和辣酱一样,可以用作佐料,保存的时间也更长。
新闻推荐
本报讯今年以来,歙县经济开发区进一步深化园区管理体制改革,在对企帮扶、要素保障等多个领域因企施策,当好园区“店小二”,助力园区企业转型升级、发展壮大。日前,记者走进博盛纺织项目的施工...
歙县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歙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