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牛气冲天终有时

黄山晨刊 2017-08-16 14:53 大字

□江伟民

“这小鬼又野哪去了?”母亲问。

“还能在哪,不就水边草地上看牛嘛。”父亲答。

父亲是名教师,喜欢画画,从5岁起,就带着儿子四处写生了……多年以后,那个喜欢“看牛”的孩子成了画牛的画家。他就是歙县霞坑镇霞坑村村民、省美协会员方来明——

“从小就喜欢牛,喜欢它的韧劲、勤劳,喜欢它不怕吃苦、任劳任怨。”方来明个头不高,头发蓬松,显得削瘦。但在绘画创作时,却是劲道十足,挥毫泼洒时,力透纸背。深勾浅擦,寥寥几纸,一头牛或奔跑,或悠闲,或凫水,便跃然纸上了。

自古柳山多国手

霞坑镇地处歙南山区,是徽杭线上远近闻名的文化之乡、安徽省民间书画之乡。生于斯长于斯、以画牛见长的方来明就是其中的一个。

受文化环境的熏陶,方来明从小就对书画产生了浓厚兴趣。1976年,红极一时的“革命样板戏”不断地在霞坑城乡演出,当着老师、有着绘画功底的父亲,都要帮着绘画舞台布景。12岁那年,方来明就开始帮着父亲画布景了。

方来明的童年时代还没有互联网,所有的学习除了父亲教授之外,只能依靠有限的书本,为了解惑,方来明参加了函授学习,特别是人物肖像,达到了一定水平。中学毕业后,方来明学了油漆的手艺养家糊口。自然选择油漆,还在于这门手艺也要有一定的绘画功底。“那个时候,农家的床上都要画一些图案,我画得好,自然请我去上工的就多,这也算是一种既能赚钱,又能练笔的好行当了。”

踏遍城乡访名师

上世纪80年代中后期,有了手艺的方来明像其他的打工者一样,一个行囊肩上一背,往城市里一钻,闯荡世界去了。

“在苏州打工的时候,结识了当地工艺美术学院的一个校长,他在苏州有一栋别墅,叫我们去搞装潢。我看到他是画画的,就特别兴奋,马上去拜访他。他看了我的画后说,你现在已经达到大学一年级的水平了。”与其他的打工者不同的是,方来明一直没有放弃心中的梦想。就算在外打工,一到晚上依旧坚持创作。美术学院校长的鼓励,增添了他走绘画之路的信心和决心。

后来,方来明又去了上海打工,他依旧不忘投师访友。正是有了对艺术的执着和追求,方来明用自己的努力赢得了人生的转机,在打工的十几年时间里,他先后拜访了扬州工艺美术学院张俊秋教授、刘海粟的弟子赵德华画家等。为了画出更多的作品好让老师点评指教,又不耽误正常上班,他每天早晨四点就起床创作。功夫不负有心人,在多年的勤耕下,方来明画艺大长。既要工作又要绘画,人特别苦,也瘦得厉害,但他毫无怨言,并以“不悔”作为笔名,表达着自己追求艺术的决心。

画牛幸识汪观清

方来明坦言,他画牛,更在于自己就像一头牛,和牛一样能吃苦,肯吃苦,有干劲。牛的吃苦耐劳、坚韧不拔、宠辱不惊、默默奉献的品质正是方来明最渴望用画笔表达的内心情感。而这一切,都与他在一个不经意的时间点上,结识了歙籍旅沪画牛名家汪观清有关。

“有一次,我们镇上搞了个笔会,邀请到了大画家汪观清,我特别高兴,因为我画了很长时间的牛,总觉得墨用不好,我一看到汪老,心里一下亮堂起来。”

汪观清名望高,人却特别和蔼,面对小老乡的提问,总是知无不言,言无不尽。还现场作画,讲解画牛的技法。在这次书画交流中,汪观清不仅与方来明合作完成了《五牛图》,并对方来明作出了中肯的评价和鼓励。

2012年,半百之年的方来明不再从事手艺,成了一名职业画家,画室就设在霞坑的家中,他要腾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来实现儿时的画家梦。

为了识得“牛”脾气,画了不下千张“牛画”的方来明,即便现在,依旧像孩提时代一样,近距离地观察牛,观察它的步态,揣摩它的性情。因为他深知要想画牛,就要识牛,除此无他。

俯首耕耘不言悔,牛气冲天终有时。认定一个目标,一生追求的方来明,正如他所画的牛一样,质朴中透着坚韧,勤奋中不忘初心。

新闻推荐

为做大做强医养结合品牌支招

“市三院医养结合特色老年科成立才两年,就出现了床位爆满,一床难求的发展势头,让我们看到了创新的力量,希望卫生、民政、医保等部门通力协作,支持市三院把医养结合品牌做大做响!”“老龄化趋...

歙县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歙县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