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棠樾鲍氏累世业盐乐善好施

黄山晨刊 2017-08-02 19:04 大字

棠樾牌坊(资料图)□陈平民

从明中叶至清道光的三百多年间,业盐一直是徽商经营致富的强宗。民国《歙县志·风土篇》中说:“邑中商业以盐典茶木为最著,在昔盐业尤业兴盛焉。两淮八总商,邑人恒占其四,各姓代兴,如江村之江,丰溪、澄塘之吴,潭渡之黄,岑山之程,稠墅、潜口之汪,傅溪之徐,郑村之郑,唐模之许,雄村之曹,上丰之宋,棠樾之鲍,蓝田之叶,皆是也。彼时盐业集中淮扬,全国金融几可操纵,致富较易,故多以此起家。”

棠樾是“新安鲍氏”聚居最古老的村落之一,闻名于世的牌坊群坐落于此。据《新安大族志》记载,“新安鲍氏”先祖为山东青州人,迁新安始祖为西晋太康间(280—289)镇守新安的鲍伸(一作仲)和东晋咸和间(326—334)为新安郡牧的鲍弘。

清乾隆间任过两淮八总商的棠樾人鲍志道(1743—1801),是人们耳熟能详的徽商。他的家族就是一个累世业盐,乐善好施的典型。鲍志道属棠樾鲍氏“宣忠堂”支派,明成化弘治年间弃儒经商的大孝子鲍灿,是他十世祖。鲍灿的儿子鲍光祖曾官监察御史,鲍灿因子贵被追封兵部右侍郎,如今棠樾牌坊群中刻有“旌表孝行赠兵部右侍郎鲍灿”的四柱三间三楼石坊,是明嘉靖十三年(1534)立坊旌表他的。明弘治嘉靖年间仕至兵部左侍郎,卒赠工部尚书的鲍象贤(1496—1568),是鲍灿的孙子即鲍志道的八世祖。棠樾牌坊群中的第七座坊(忠字坊),是为旌表鲍象贤镇守云南、山东有功而建,始建于明天启二年(1622),乾隆六十年(1795)重修。

鲍灿九世孙鲍宜瑗(1715—1779),字景玉,号竹溪,即鲍志道之父。他幼时就抄录族人所辑《世孝录》,请人讲解。长大后商于外,年关必归家探视父母。父亲年老,他便不复远游。疏通里中塘堨,重修族祖鲍宗岩、鲍寿孙慈孝坊及鲍灿孝子坊,复修宋建七星墩。力所不及,命儿子鲍志道、鲍启运助成。

鲍志道为鲍宜瑗长子,谱名廷道,字诚一,号肯园。十一岁因家道中落,弃学往鄱阳习会计。后相继商游浙江金华、江苏扬州,又南游及楚,二十七岁到扬州帮助邑人经营盐业。后独资为盐运商,以“资重引多”出任两淮盐业总商二十年。虽巨富,但生活节俭,重礼好义,乐善好施。在扬州铺设钞关北抵小东门石板路,建十二门义学,在北京建扬州会馆。在家乡捐银八千两,增置紫阳书院膏火,又偕同曹文埴一起倡议复建古紫阳书院,独自捐银三千两。还出资建鲍氏世孝祠,增置祀田,修筑城东古虹桥等,又筹男女两惠济堂经费,置义冢义学等等。

鲍志道胞弟鲍启运,谱名廷运,字方陶,乾嘉年间做过盐法道员,以鹺业致富。今棠樾村的鲍家花园原为他的私家园林。乾隆四十三至五十三年(1778—1788),他先后捐资购置义田1211.16亩,地20.14亩,塘18.14亩,分立体源、敦本两个税户,两个税户每年分别可收租谷13708.75斗和9127.76斗,分别存入义仓。体源户的租谷用于赡济鳏寡孤独“四穷”及废残、孀居等人,敦本户的租谷在青黄不接时粜于族人,也属济穷,但面较宽。这种仿效范仲淹创义田的做法,很值得研究。鲍启运还奉母遗命建女祠,为国内绝无仅有。

鲍志道长子鲍漱芳(1763—1807),原名钟芳,字席芬,一字惜分。少时随父业盐扬州,稳操胜算,商场闻名。父殁后,公推为两淮盐纲总商。他富而不奢,豪而不吝,以义举卓著闻名。嘉庆八年(1803),清廷平定川楚陕三省叛乱,鲍漱芳集众商捐输军饷,因功授盐运使。嘉庆十年夏,洪泽湖水暴涨,冲垮车逻、五里等地堤坝,灾民嗷嗷待食,潄芳集议公捐大米助赈。同年,黄河、淮河大水漫溢邵伯镇荷花塘,漱芳倡设粥厂赈济,力请公捐小麦展赈两个月,救活灾民十万,召众商捐柴料400斤抢险决水堤坝。黄河改由六塘河从开山归海,又集众输银300万两以佐工需。疏浚芒稻河,他独捐银六万两以济工用,另捐银五千两助浚沙河闸。清廷以其屡次捐资,从优议叙加十级。在故里,修里社、筑水堨、办义学,修新岭、丛山关等处道路,置义冢、助婚葬,累族巨万无所吝。

鲍志道次子鲍勋茂,字树堂,也是个盐商。由举人官内阁中书,历通政司通政使。曾捐淮北运本,助江南防守费,堵筑淮扬千里河堤。仿河工旧制,造混江龙铁筏子百余具,供海口浚治之用。捐银千两,为故里紫阳书院学子增卷烛费。又特立“崇义堂”以资诸生课读,设“集英堂”以教贫寒子弟。对“恤颐堂”、“普济堂”诸义举,亦竭力而为。

鲍漱芳的儿子鲍均,字虞卿,号冶亭,是一个英年早逝的商界精英。他克承祖、父之业,自奉俭约,见义必为。凡族中祠墓修造,他出资从无少吝,经常周济戚友贫寒,为计长久,多过所望。父亲鲍漱芳整修徽州府学文庙,重建忠义祠还未竣工就去世了,他继承父志继续克成,并重修尊经阁、两学署、斗山文昌祠及魁杓亭,督抚请赐建乐善好施坊,得旨恩准。鲍均还出资修歙县县学文庙,捐银五千两存两淮生息以增紫阳书院膏火,为同县应乡试会试者提供路费。鲍均卒年三十五,时论大惜。

新闻推荐

走绍村:逢人更问向前程

□江伟民徽州村落大多可归属于“隐士”,却又在探寻者深感山穷水尽之时,突现柳暗花明之喜。村人逐水而居,村庄逐水而建,我们也总能在一次次逐水而寻中,探得它们的真颜。沿贤源河西下,便来到了渐...

歙县新闻,故乡情,家乡事!不思量,自难忘,梦里不知身是客,魂牵梦萦故乡情。歙县,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