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许承尧《清孝廉方正姚君墓表》

黄山晨刊 2017-07-26 16:15 大字

碑刻长廊□李可贵

清末翰林许承尧是徽州歙县唐模人。他知识渊博,是民国时期大名鼎鼎的方志学家、诗人、书法家、文物鉴赏家。二十一岁中光绪甲午科举人,光绪三十年(1904)中进士,入翰林。第二年,许承尧告假回归故里,创办新安中学堂、紫阳师范学堂,任监督。辛亥革命后,应皖督柏文蔚聘,任全省铁路督办等职。民国二年(1913),随甘肃督军张广建入陇,先后任甘肃省府秘书长,补甘凉道尹、兰州道尹、省政务厅长、渭川道尹等职。1924年辞官回京,同年由京返歙,从此绝迹仕途,在家乡以著述终老,著有《歙县志》、《歙故》等。

作为方志学家,《歙县志》、《歙故》早已蜚声中外;作为诗人,许承尧有《疑庵诗》问世;作为鉴藏家,他收藏的大量文物是安徽省博物馆的亮点。许承尧还是民国时期徽州一位重要的书法家。论书法成就,许承尧对雄浑、古拙、质朴的书法风格情有独钟,以隶书造诣为高。他在《学书偶作》中云:“学书尚气势,恣汝力屈铁。十年黑池水,不解汉人拙……”诗中的“拙”字,即是他悟到了汉人的精髓之处。我们从许承尧的隶书中可以看出更多的朴拙意味。

徽州“徽商大宅院”,气势宏伟,飞檐翘首,亭阁桥榭、牌坊宅第浑然一体,“三雕”精品比比皆是。走进“徽商大宅院”大门右转,穿过东边房宅,有一座“双寿承恩”牌坊,走过玉山桥,便是“茶轩”楼。其右侧便是一条20米长的碑刻长廊。长廊入口呈高大的花瓶状,上方嵌砌了“瑞蔼”二字。长廊有点狭窄,宽仅1.5米。左边6根木柱将长廊分成5间。一排高约47厘米、宽约32厘米的长木板凳安装其中。长木板凳背后是一条长长的水沟,沟宽也是1.5米。水沟里有清清的流水,活泼可爱的游鱼。长廊右边是墙壁,墙壁上嵌镶了高度相差无几的14块碑刻。一进门第二块便是许承尧生于民国二十八年(1939年)撰文并书写的《清孝廉方正姚君墓表》。

许承尧的《清孝廉方正姚君墓表》刻在“黟县青”石碑上。石碑高178厘米,宽81厘米。表名与表文均为大小相同、雄浑厚重的隶书字体。表文行满40字,15满行另加小半行15字,一共615字,阴刻直书。表首隶刻“清孝廉方正姚君墓表”9字,落款17字,墓碑左下角有略小些的楷书“凤山江昌刻石”6字。连同表文共计647字。这件《墓表》碑刻,文字隽永,考证严谨,书法拙朴,布局恰当,字迹完好,书刻俱精,是件不可多得的艺术精品。

《清孝廉方正姚君墓表》铭文如下:君讳志含,字毓芳,世为歙县南乡昌富里人,今深渡镇也。少孤。咸丰十一年太平军至歙,君奉母李孺人暨兄志全匿桥亭山,食罄,采野蕨供母兄,偶得粮食宁自忍饥以奉,如是者阅月。太平军迹至,猝戕君兄,扬刃将及母,君惧且泣,径前蔽母,刃伤君颈,血流至胸不少顾,惟呼号告,哀求以身代,以是与母俱获全。母以悲悸得疾,医药不愈,君两次刲臂肉进乃疗。至老而臂创痕累累犹在。乱平,奉母归。祀兄密室,秘不欲母知,恐益悲也。及母亡,哀毁尤逾。恒中岁始,刻苦治商业。君明敏蒂,知营商得失,孱且涣必无以自树,乃创建茶业公所以通情。为茶商之有集合自君始。由是茶业日兴,君益渐裕,遂上资重建初祖墓祠,稽谱牒,立祀会,推锡类之义,有断支悉为之立嗣。光绪二十四年水灾,歙南受祸烈,君捐银币数千,振饥溺全活无算。其他置义渡,修桥梁,兴义学,设义冢,矜孤寡,息争讼,视力所及阅不尽。清季衰危,朝野皇皇,谋濬发民智,立自治基础,只有兴作,君辄力替之。宣统元年,群举君孝廉方正以状,闻三年被旌,君已前卒。君生于道光二十四年三月十六日,卒于宣统三年闰六月二十七日,年六十八。妻吴氏,石潭人。子一,新泽兼祧君兄。孙二,长民康仍兼祧,次民俊。民康能率祖训、扩君遗、谋溉德于宗族乡里。将于里之南山上坦规地建公园,兼设学校、医院、图书馆,荦荦盛业,待观厥成。族之人感恩君德兼多,民康谋筑君墓园中,以章芬烈立观感,而请承尧为表墓文。承尧与君曾同舟游吴淞,订交甚笃,以为君之行谊,诚足砺厉凉薄,为闾党型式,而勇于卫母尤卓绝,是时君年仅十八,临大难死生呼吸间,知有母不知有身,卒致顽敦感格。庶几古人所谓孝通神明者。吾歙唐贞元年间有黄芮,元至元间有鲍寿孙,俱以纯孝焜耀史乘,君视之无愧色矣。爰系辞而书之石。中华民国二十有八年歙县许承尧撰并书

凤山江昌刻石

(注:原文无标点符号。)

歙县南乡昌富村,今属深渡镇。桥亭山今属小川乡。两地相距大约30里山路,早有姻亲往来。桥亭山建村400年之久,基本上都是李姓人家。墓表中提到的李孺人,应该是桥亭山出嫁到深渡去的姑娘,为避战祸躲藏到桥亭山娘家理所当然。

孝廉方正科乃清代特设的制科之一。自雍正时起,新帝嗣位,诏直省府、州、县、卫各举“孝廉方正”,赐六品章服,备召用。乾隆以后,定荐举后送吏部考察,授以知县等官。细读以上墓表铭文便知:姚君“偶得粮食宁自忍饥以奉”,大难临头仍“径前蔽母”,“血流至胸”乃奋不顾身“哀求以身代”。而后“母以悲悸得疾,医药不愈”,姚君又“两次刲臂肉进乃疗”,孝心实在可嘉。后来他刻苦经商,带头创建茶叶公所,日益显现了他的徽商才能。富裕之后,“遂上资重建初祖墓祠,稽谱牒,立祀会,推锡类之义,有断支悉为之立嗣”。光绪二十四年水灾,姚君“捐银币数千,振饥溺全活无算。其他置义渡,修桥梁,兴义学,设义冢,矜孤寡,息争讼,视力所及阅不尽”,充分体现出徽商富而又仁的可贵品质。姚志含恩德无限的事迹,让族人感激不尽,因而被群举为清朝末代的“孝廉方正”是当之无愧的。乃至许承尧在墓表中盛赞其“歙唐贞元年间有黄芮,元至元间有鲍寿孙,俱以纯孝焜耀史乘,君视之无愧色”。

墓表,是用以表述死者生前行谊的文章,刻于石碑之上,犹墓碑,但是它结合了墓碑和墓志的两种功能。因其立于墓前,故称。西汉时期的墓表是木质的,用来标识墓域。墓表自东汉开始采用石刻,用以表述墓主的生卒、世系、功德业绩。墓碑常见而墓表难得一见,所以这座墓表论其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都是弥足珍贵的了。

现今留存下来的这块碑刻,表文的书法亦有特色。许承尧的隶书直追汉隶,用笔以方笔直势为主,兼以圆笔曲势,隶意极浓。蚕头燕尾,全承汉隶笔致。因此,这块碑刻是书法艺术中一件不可多得的艺术珍品。

虽然我们从许承尧的著作《歙事闲谈》和其主编的民国版《歙县志》,均查不到有关姚志含的资料,但根据墓表上“承尧与君曾同舟游吴淞,订交甚笃”的文字记载,我们可以知道,许承尧与姚君两人的关系是不同寻常的。

许承尧绝大部分书法作品是不署纪年的,这块《墓表》算是一个例外吧。

新闻推荐

歙县:产业就业两手抓 稳扎稳打促脱贫

本报讯歙县在脱贫攻坚工作中,结合实际,一手以扶贫产业为依托,实现贫困户到户产业项目扶持全覆盖;一手以经济园区为平台,大力建设扶贫基地,实现稳定就业促脱贫,走出了一条产业、就业齐头并进,助力脱贫...

歙县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歙县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