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州多高行奇节之人(外一章)
□陈平民
徽州的山,挺拔廉厉;徽州的水,清激悍洁。历史上的徽州人,不论为学为官,还是为商为技艺,大多清勤廉洁,高风亮节。正如朱熹所说“新安山峭厉而水清洁,其人务为高行奇节”。
宋以前,入传国史的徽人不多。从宋以降,情况发生很大变化,仅宋一代入传国史的徽州人达38位之多,他们当中很多人为“御史谏官”,如歙县人余献卿、张秉、谢泌、吕午、吕溱、程元凤,休宁人金安节、程大昌、凌唐佐,黟县人黃葆光,绩溪人胡舜陟,婺源人朱弁,等等,还有虽未入传《宋史》,但在宋廷任过监察御史、官至相位参知政事的黟县人汪勃也名震朝野,堪称名臣。
元代,尽管徽州人多不愿入仕拜官,但名臣究竟也是出了,任过侍御史的程钜夫就是一个,其高祖由休宁闵口迁郢州京山,后家建昌,是梁陈名将忠壮公程灵洗的后人。对柄国政的奸相桑哥,多少大臣敢怒不敢言,而程钜夫却敢于上章弹劾。
明清两朝,徽州所出名臣就更多,朱升、胡宗宪、汪道昆、许国、汪由敦、潘世恩、王茂荫等人,都是名播中外的名臣。
秦桧是中国历史上臭名昭著的奸相。当年,敢对秦桧说不的官员不多,而出在徽州的金安节、汪勃、胡舜陟却对他不屑一顾,不仅不与其为伍,而且敢于上章弹劾。
宋高宗朝,奸相秦桧的哥哥秦梓任台州知州,倚权仗势,卖官鬻爵,欺压百姓,朝中大臣多三缄其口,而时任殿中侍御史的休宁峡东人金安节,却敢于上章弹劾秦梓与宦官梁师成内外勾结、横行霸道、为非作歹。他据理力争,直至高宗罢免秦梓为止。秦桧自此忌恨金安节,处处排挤打击,金安节愤然辞官,隐居不出。秦桧死后,金安节复起为官,官至给事中,疾恶如仇,直言敢谏品性依然,丞相张浚对他敬佩不已,他对人称“金给事真金石人也”!
南宋黟县黄陂(今碧山)人汪勃与大学士张九成为同榜进士,刚直敢言,为官廉俭。高宗朝任谏议大夫兼侍讲时,宫中内侍赵辙侍宠骄横,恣意霸占他人房产,汪勃上奏高宗,赵辙被斥逐出宫。汪勃调升签书枢密院事兼权参知政事时,秦桧结党营私,排斥异己,汪勃与其保持距离,不与其同流合污,招致忌恨,汪勃遂辞官归田,直至秦桧死后方复起为湖州知州,被百姓称为“贤哲太守”。死后,孝宗追赐为龙图阁学士。
名臣胡舜陟,是两宋间绩溪人,是个主战派。靖康初年,他在监察御史任上上书二十余次,弹劾误国权臣宦官十余人。绍兴元年(1131),奸相秦桧力主和议,胡舜陟被迫辞官,次年复出。八年上疏弹劾秦桧十大罪状,遭秦桧及党羽打击,被革职为民。十年,因高宗诏任再次起,在广西任地方官。绍兴十一年,秦桧陷害岳飞入狱,胡舜陟上疏为岳飞辩诬,再次触怒秦桧,秦桧遂唆使党羽搜集胡舜陟“罪状”。十三年,胡舜陟被逮下狱,冤死静江狱中。其夫人汪氏申诉于朝,宋高宗派员勘实,予以昭雪,赠封少师。
朱熹、戴震、胡适,是中国历史上学术界教育界的巨擘,思想史上的三座丰碑。陶行知是中国近现代伟大的人民教育家。他们都是有高行奇节之人,深受后世景仰。
钟灵毓秀说二孙
汉语词汇“钟灵毓秀”,意指凝聚天地灵气之地总会孕育优秀人才。
黄山市首府所在地屯溪,山水青幽,灵气十足。这里古属休宁东乡,人才辈出的一大渊薮。明末清初,客寓扬州,交游甚广,在诗苑词坛享有盛名的孙默(字无言,号桴庵),就是屯溪人。清诗宗王士祯称他“一穷老布衣,而名闻天下”。这里,暂不说他,先说说比他早些时候的宗人孙吴会与孙嵩。
孙吴会(1210—1270),字楚望,号斋窗,晚号牧隋翁,南宋末年休宁雷溪人,是一个工诗擅词,直言时政的耿介之士。
雷溪,是今屯溪区屯光镇草市的古名,旧时属徽州府休宁县。旧时雷溪主姓孙,称“草市孙”。“草市孙”代有闻人。孙吴会父亲叫孙玠,曾经商皖西六安州霍山县,吴会随父迁居,后寓居京口(镇江)。有关记载称其“淮安人”,或“六安人居京口”,殊不知其故里是休宁雷溪。
据史志记载,孙吴会26岁中进士,从监无为军昆山镇开始,在多地为官,后寓居京口。晚年。任常州知州。知州相当于当今副市长,这是他一生中最高官职。他生性狷介耿直,对时事利弊直言快语。景定五年(1264),在常州知州任上,吴会因直言时政利病而遭罢官。
对民瘼民隐与时政利病,对关乎国计民生的大事,孙吴会是知无不言,言无不尽,坚持兴利除弊。封建社会最高统治者皇帝和一些“高级干部”,也鼓励下官直言时弊,兴利除弊,但他们只是讲在口头上,而实际执行又是一回事。孙吴会在任时,敢于直陈时政利病,置丢乌纱帽于不顾。康熙《休宁县志》有这样的记载:“吴会襟度恢廓,外粹内刚,诗文不尚绮靡……当世利病,莫不练核”。
孙吴会身寓外地,但对桑梓地雷溪一往情深。淳祐九年(1249),他回休宁原籍展省先茔,滞留半个多月,作有《雷溪记》。孙吴会离世的前一年(1269)还曾来过徽州,游览了“审坑庵”古迹。审坑地名尚在,庵早已荡然无存。
孙吴会嗜于问学,工诗擅词,且不事雕琢,原汁原味,隽永无穷。他著有《煮石吟稿》,可惜已佚。1999年1月,中华书局出版唐圭璋编纂的《全宋词》,从元至顺《镇江志》中辑录孙吴会词《摸鱼儿·题甘露寺多景楼》一首,全词为:
八窗空、展宽秋影,长江流入尊俎。天围绀碧群岫,斜日去鸿堪数。沉别浦。但目断、烟芜莽苍连平楚。晨钟暮鼓。算触景多愁,关人底事,倚槛听鸣橹。
英雄恨,赢得名存北府。寄奴今寄何所。西风依旧潮来去,山海颉颃吞吐。霜月古。直耐冷、相随燕我瑶芝圃。掀髯起舞。看羱伏苍苔,龙吟翠葆,天籁奏韶舞。
孙嵩(1238—1292),字元京,号艮山,宋末元初人,以风节名世,长于诗。孙嵩的故里叫“野山”,又叫“野山渠”。“野山”是一个自然村,旧属休宁黎阳东乡21都。旧《休宁县志》将“野山”作“埜山”,“埜”是“野”的异体字。不知从何时候起,“野(埜)山”,又被人们写作“兖山”。新中国诞生后,“野山”隶属屯溪阳湖,位于屯溪南郊。
杜甫有诗云“天上浮云似白衣,斯须改变如苍狗”。的确,世事无常,沧海桑田。二十世纪九十年代,随着城市化和户籍制度改革的推进,不少城郊开始出现“城中村”,而且越来越多。所谓“城中村”,也就是原先位于城郊的农村户口改为城市户口,村民委员会相应地改为居民委员会或社区委员会。如今屯溪区阳湖镇兖山社区,有人口好几百。该兖山社区,就是由原兖山大队、兖山村委会一步步演变过来的。
780多年前的宋理宗嘉熙二年,孙嵩诞生的村落就是屯溪城郊野山村。他在世仅55年,英年早逝。其高行奇节,在元代典籍和文人的笔下可能有记载,但至今没有发现。笔者所见文字记载,比较早和比较详细的,是明初大学士朱升儿子朱同所作的《孙上舍元京传》。朱同的文字简洁洗练,他将“野山”写作“崊山”:
孙上舍嵩,字元京,崊山人,状貌怪奇,趣向幽洁,以荐入太学。宋亡,归隐海宁山中,自号艮山,示不复仕,杜门赋詠,凄断沦绝,以寄其没世无涯之悲。时婺源有制干许月卿先生者亦宋进士,宋亡归隐制斋衰服之以居。月卿婿江凯及婺源人汪炎昶皆绝意当世,俱从嵩游。其诗多悲壮激烈,读者可知其为人。方回得嵩诗叹曰:持此以见朱文公可无愧矣。嵩弟岩,字次皋,亦以诗名。
都说“奇人有异相”,这可能是真的。孙嵩就是一个像貌奇特,志趣幽洁之人。因为学粹品优,他被有关部门推荐入国立最高学府太学(也称国子监)深造,本有望成为国家栋梁之才,但时运不济,他42岁那年,南宋灭国,政权嬗递于元朝。
不愿为贰臣的孙嵩从此绝意仕途,回到故乡,隐居休宁山中,自号“艮山”。据《易》经,“艮”为“北”,艮山,为城北小山。旧时汴京有“艮岳”,南宋取名艮山,有故国之思。孙嵩隐居,杜门谢客,赋诗抒怀,其诗“凄断沦绝”,寄托“没世无涯之悲”。
新闻推荐
我要说金先生:骑车被撞后,事故交警一直拖延,还让车主提走车子,这样做合法吗?我来办市公安局交警支队:交通事故...
休宁新闻,故乡情,家乡事!不思量,自难忘,梦里不知身是客,魂牵梦萦故乡情。休宁县,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