璜尖的浅秋

黄山日报 2021-11-07 23:46 大字

焦水奇

翻过了一座山,还是一座山,一条青亮的柏油路在山间回环盘旋。车窗外的山色随着海拔的抬升,从葱绿变成了浅浅的斑斓,山林中夹杂的枫叶已透露出微黄。空气也更加清新了,吸入鼻翼的微微带了点甜香。

隔开一道岭的风光,显出别样新鲜而迷离的神光。杉木林渐变成漫山遍野婆娑的竹海,山峦为清雾所洗,层层叠叠摇曳着翠绿。风里夹杂清绿的芳香,露珠也在草尖跳荡。几户人家散落在路边,我心喜悦起来,璜尖到了。答曰:柱棒堀,还只到璜尖乡桥头堡。我心更充满了期待。阳光在山坞间穿梭,八点多光景,有的地方阳光已经朗照,有的地方阳光还没到,绛皓驳色,像一件缎裁的花衣。

到了,璜尖地方不大,谷底溪水潺潺,两岸人家鳞次栉比地紧挨在河的两岸,像古折扇般,一折一折地延伸着。公路在两旁房屋的夹缝里向前伸展着。不大的璜尖,以河流为界,左岸徐家村,右岸程家村,泾渭分明各占半壁江山。其余的村组都散落在山坞纵深的怀抱中了。抬望眼,有的山脊上,还卧着些土楼房子,崎岖的小径,弯弯折折地沟通着往来,像是独立遗世的世外桃源一般。

第二日清晨我是被公鸡的报晓声惊醒的,这样的感触似乎已远离而去多年,没想到在璜尖偶遇了。璜尖的早晨已有些微凉,穿件外套才能抵住出门的那一拨凉意。阳光从西面的山尖迤逦而来,河面上升腾些薄纱的轻烟。璜尖人似乎都是早起的,烧饭洗衣都有着乡村的律动。门外柴火灶轻烟袅袅,水壶在咕咕咕地冒着热气,腌菜佐着稀粥,呼啦啦地两碗下肚,浑身暖意洋洋。

沿着璜尖清溪村山石铺就的古道,一路拾级而上。参天耸立的苦槠、甜槠、枫杨、槭树等古树有几十株之多,树围需2人合抱,遮天蔽日,树龄都在200年以上。秋日里林木愈发显出秀颀与挺拔的身韵,与往日相比,更多了几许不需要任何东西来装饰的洒脱和孤傲。清溪村几十余户人家,都是汪姓,是越国公汪华后裔,定居于此,据说算来已有千年历史。清溪人爱音乐,有过乡村演出团队,至今采茶小调、样板戏、黄梅戏仍是滋养着不少村民的文化生活,有着独有的乡村文化和民俗风情。1960年出生的文化能人徐细红就为我们唱起了采茶曲,“春风吹绿满山坡,雄鸡啼叫分茶天,欢声笑语分茶忙,采茶姑娘满山岗……”婉转甜润的嗓音,微带羞涩紧张的腔调,充满了乡土的味道,让人醉耳醉心醉在秋风里。

午后的阳光从山对面铺射下来,落在周家源的那片土楼群上,土楼立马就活色生香了起来。似仙人挂画,又似一幅迷人的水彩。在青竹连山的翠海里,土楼无疑是画的核心。一座座土楼鳞次栉比,错落有致,从坡下依山就势地镶嵌在翠蔓的坡腰。土灰的昏黄和青绿的翠竹、远山近树构成一幅五彩斑斓的浅秋山色图。这里是周家源,休宁县璜尖乡清溪村的一个村民小组所在地,距乡政府所在地2.8公里。村内现有村民200余人,几乎全姓杨,为安庆移民,民居大多为上世纪70年代,这里风景优美,空气洁净,秋风习习中,丰收的果实点缀其中,不时有丹桂飘香,如诗如画。

我喜欢春的繁华,夏的灿烂,冬的萧杀,但我更爱秋的丰美。璜尖的浅秋似一部鸿篇巨制,让你从从容容地把每一个章节翻阅。

新闻推荐

《秋林读书图》中的白岳秋色

□李军2018年1月17日,大英博物馆在Facebook上发布了一段短视频。该视频以3D技术立体呈现了中国明代项圣谟创作的...

休宁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休宁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