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特产品成了畅销品休宁县农村电商打开农民增收新渠道

黄山日报 2021-11-04 06:55 大字

本报讯连日来,休宁县汪村镇杨源村电子商务服务站负责人汪柏根忙个不停,发送货物,满足北京食品加工商张女士不断催要的订单,这已是张女士连续第六年发来订单。2016年,张女生从网上看到杨源村的农产品绿色纯天然、品质好,当即就采购了2500公斤芝麻。此后,她每年都发来订单,采购杨源村生产的农产品。

干豆角18块钱一斤,芝麻11块一斤,生姜8元一斤……杨源村电子商务服务站给农产品明码标价。“仅芝麻一项我就卖了50公斤,价格比市场高,加上红薯,今天我就收入了1600多元。”杨村组村民胡忠立高兴地说。过秤、记账、支付,在收购现场,村民背着大包小袋农产品等候交易,汪柏根忙得不亦乐乎。

“以前农户家的红薯卖不出去,只能喂猪,今年我按3元每斤的价格收购,只在左源组就收购了1500多公斤。”汪柏根笑容满面地介绍着他刚刚收购来的红薯。为满足客户订单需求,几天来,除了红薯,他在村里还收购了1000多公斤芝麻、100多公斤生姜、200公斤干豆角,支付给杨源村农户3万余元。

除了北京的客户,河北、浙江等地客户的订单如雪片飞来。看到乡亲们家里的普通山货成了客户抢手的香饽饽,连日忙碌的汪柏根虽很辛苦,却倍感欣慰。

汪柏根介绍,杨源村电子商务服务站收购的商品除了笋干、梅干菜、芝麻等各类农产品外,还有山里的野生猕猴桃等野果和野生药材。山上空气纯净,无任何污染,生态优良,农产品、野生水果和药材的品质都非常好,深受顾客青睐。这几年,村里的电子商务服务站每年商品交易额都逾30万元。

如今,通过农村电商,边远高山村落的农特产品成了畅销品,村民的家常菜“飞”到了城里人的餐桌上,成了人们钟爱的绿色健康食品。“现在,通过电子商务服务站,村民足不出村就能把农特产品卖出去,价格还能卖这么好。”说起电商给村里带来的变化,杨源村党支部书记黄金禄赞叹不已。·张天贺·

新闻推荐

七旬游子建凉亭 为美丽乡村添彩

七旬游子建凉亭为美丽乡村添彩本报消息记者赵天彪通讯员叶天寿报道10月11日,记者在黄山市休宁县榆村乡桃溪村看到,只见村口...

休宁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休宁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