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大建设喜获“累累硕果” 合肥市一大批重点项目陆续竣工建成

合肥晚报 2021-09-25 05:24 大字

○南二环主线高架桥建成通车

○滨湖合肥一中西大门改造完工

○三十五中老校区实现品质提升

“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重大项目、重点工程,就是拉动经济社会发展的“火车头”。

今年以来,全市重大工程建设已成燎原之势,金秋时节迎来满满收获季。一大批项目陆续建成,竣工收尾,它们或促民生、或兴产业、或补短板,助推合肥在新时代征途上奋勇向前。

【科技创新】 铸“重器”为发展注入活力

重大工程建设,就是要铸“重器”。

时代车轮滚滚向前,如今的合肥是一座“科里科气”的城市。科技创新作为合肥最闪亮的金字招牌,其中离不开重大项目的落地生根。

新站高新区少荃湖北岸,合肥北航科学城正按照新的“985”高校的标准、世界一流大学的要求,融合基础前沿研究、核心技术攻关、高新成果转化、创新人才培养、国际交流合作、和谐宜居生活6大功能体系,努力打造成一个满足国家战略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顶级开放型、创新型的科学城。

合肥北航科学城创新研究院主楼北临魏武路、西接文忠路、南接荃湖北路。主楼用地115.62亩,于2017年10月末开工建设。主楼建筑面积181000平方米,其中地上建筑面积139500平方米,地下建筑面积41500平方米,绿化率35.3%。目前,该项目已经竣工,作为先行建设工程,创新研究院延续校园景观序列,突出空间主轴,将少荃湖最大化引入校园,与未来校园的空间发展融为一体。

经开区锦绣大道与清潭路交口西南角,中德教育合作示范基地项目迎来重大突破,1、2、4、6、7、8号楼率先完工。工程规划用地面积约151.5亩,总建筑面积约33.1万平方米。包含合肥学院中德校企协同创新中心、北京外国语大学合肥国际学院、天津大学合肥创新发展研究院及3校共享共用的公共配套设施等,推动技术创新、成果转化、产业孵化和人才聚集,为中德新兴战略产业协同创新提供服务。

身为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获批后首个大科学装置,聚变堆主机关键系统综合研究设施园区也顺利竣工。建成后,将推动打造国际磁约束聚变领域参数最高、功能最完备的综合性平台,对于服务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布局,增强原始创新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随着这些响当当的大项目逐步建设完成,无疑将有助于培养和汇聚高端人才,集聚高端科研项目,为合肥的产业升级、经济发展和人才的培养注入崭新活力。

【交通出行】

高质量路网助高品质发展

道路通,百业兴。合肥大建设注重综合施策、动静结合,完善提升城区路网结构,不断满足市民对便捷出行的需求,以高质量路网项目,助力城市高品质发展。

在G206连接线一期工程(原三国城路)施工现场,一条崭新宽阔的公路已然展现在眼前。以大建设“合肥速度” 服务国家重大科研项目,G206连接线一期工程主车道实现提前贯通,只用四个多月完成了原本需要9个月才能完成的任务。改扩建后的道路,将全面改善大科学装置集中区的交通条件,有力保障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建设。

G206连接线一期工程是大科学装置集中区交通和水电气配套的主干道,这条道路全长7.65公里,双向4车道,路宽40米。G206连接线一期工程作为大科学装置集中区主要配套道路建设工程,属省、市重点工程。项目东至合淮路,西至古城路,兼具市政功能,设计时速50km。

作为连接合肥市区与大科学装置集中区的主要通道,G206连接线一期工程(原三国城路)建设也是打造最美科研圣地的关键一环。项目建成后,提高了合长淮运输走廊的通行能力,完善区域路网布局,与合淮高速形成功能性互补,进一步带动沿线地区经济发展,是合肥市一条重要的科技之路、生态之路和民生之路。下一步,主车道拟于十一期间放行,力争在今年12月底全面完工。

12.6公里南二环,是合肥市东西向交通要道,一脉承接牵动多个区域,关注度之高不言而喻。中秋假期,南二环主线高架正式建成放行后,凭借“忠心”换“民心”的拼搏,创纪录用短短九个多月时间,将一座谋划了七年之久的为民工程,从图纸一步步最终变为现实,如今,沿着南二环从政务区驱车前往高铁南站仅需十分钟,迎来市民一片赞誉,很多车主纷纷表示开车的心情舒爽多了。

此外,在注重产城融合的东部新中心,广德路(和平路-乐水路)、甘棠路(上海路-平塘王路)、王岗路(新安江路-长临河路)等11个项目已完工;在“一河清泉水、一道风景线、一条经济带”的运河新城,西城大道等14条道路已建成。

随着一大批重点路桥项目的建成和推进,合肥强攻城市快速路,加快构建“南北通达、东西贯通”的“环+放射+方格网”路网结构,区域之间、组团之间的联系不断加强,一座出行通畅发达、生活服务完备的现代化大都市,正冉冉升起。

【公益服务】

文教卫等多领域“百花齐放”

站在历史潮头,合肥既追求经济实力的争先进位,更在意城市综合承载能力及功能的提升。放眼全市,文教卫各类民生重点工程百花齐放。

今年9月开学季,合肥一六八中学(陶冲湖校区)一期维修改造、市三十五中学老校区维修和品质提升、市一中校园品质提升等工程陆续竣工投用,为广大师生们送上一份开学大礼。

滨湖新区,红色与浅灰色交相呼应的合肥一中新大门已经向学生敞开,改造之后的合肥一中校园功能与品质得到了再提升。新建校园西大门的设计以厚实、质朴作为设计出发点,映衬“怀天下抱负、做未来主人”的一中校训。设计提取新老校区元素,传承一中历史与文化。西大门的按期完工,消除了原西大门的安全隐患,保障了学校按期开学。教学楼、宿舍楼室内环境、教学区西广场及生活区广场的提升则改善了学校的校园环境,给学子们创造优质的学习和生活环境。

在合肥东北部,合肥九中新校区首次迎来众多学子就读。合肥九中办学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清康熙年间的“横渠书院”,至今已有300多年。九中新校区项目位于新站高新区淮海大道以南、大众路以东,占地面积约214亩,设计规模为99个教学班,可容纳学生约6000人,今秋投用后能缓解九中办学规模不足的现状问题,并为区域增加优质高中教学资源。

此外,南艳小学改扩建、云谷路小学、云谷路幼儿园等项目也都按计划建成投入使用,为周边居民解决了家门口的上学难题。

除了教育事业红红火火,事关健康的重大项目也在快马加鞭。目前,合肥市公共卫生管理中心拔地而起,即将迎来整体竣工。该工程总建筑面积72400平方米,主楼包含合肥市疾控中心、合肥市卫生监督所、合肥市卫生信息中心、合肥市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指挥中心等。

截至目前,该工程外立面、内装、景观已基本完工,已进入最后收尾阶段,预计下个月很快就能完工。项目建成后,能全面提升合肥市乃至周边地区的公共卫生综合服务能力,应对新冠肺炎等重大传染病疫情的防控能力也将大幅增加。

【为民解忧】

补缺补差治理痛点难点

重大项目并不是高高在上,而是要把老百姓的身边事放心上,把为民服务落实到每一处细节中,让增进民生福祉融进城市建设的一砖一瓦中。

停车难、出行堵、路不通……这些都和市民生活息息相关,针对痛点难点,合肥加大投入建设一批重点项目,让人们的烦恼减少,笑容变多。

皖能大厦智能立体停车场项目位于包河区马鞍山路皖能大厦北侧,新建建筑面积约7800㎡,建筑总高26.8m,为地上七层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停车楼内设置210个停车位,且配套不低于20%的新能源充电车位。

该停车场采用目前国内先进的带有自动对中装置的伸缩梳齿搬运器来运送车辆,实现智能管理及综合调度,无人化操控,只需通过手机APP、微信公众号、小程序等方式就可以完成存取车、预约车位、线上支付、车库导航等一系列操作。随着该项目竣工,这座新的公共智能停车场即将全面投入使用,马鞍山路及芜湖路繁华商圈停车难的问题会得到有效缓解。

合肥回应关切,补强城区停车设施建设短板。以市民反映集中的停车难区域为突破口,科学谋划、统筹安排市区公共停车场建设项目并强力推进。今年1~8月份,市区共建成畅园新村、周谷堆农产品国际物流园等公共停车泊位超过4300个。

破除城市交通梗阻,缓解百姓心头堵。在打通断头路方面,煤场路、河北路、南屏路等12条道路已完工,过去因铁路、高速公路、水系等阻隔造成的断头路将一条条被打通,在消除城市交通梗阻的同时,解决了出行老大难。

问计于民,治堵于行。建设部门加快对社会各方关注的拥堵点进行改造,目前黄山路与合作化路交口、明光路与胜利路交口等9大热门堵点项目已完工,交通更顺畅,城市被激活。据统计,通过改造,已竣工的拥堵点交通压力有所缓解。其中,合作化路右转休宁路、休宁路左转合作化路的车辆通行效率提升60%。长江西路主线进入创新大道辅道的车辆排队等待时间下降25%。

合肥报业全媒体记者吴奇通讯员刘燕燕王世宝

新闻推荐

徐德书率队开展黄山茶业经济集中采访时要求讲好黄山茶业故事擦亮茶业金字招牌

本报讯9月1日,市委常委、宣传部长徐德书率队赴黄山区,开展黄山茶业经济集中采访,市内外多家媒体10余名记者参加。采...

休宁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休宁县这个家。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