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录机里的光景
木丁
今年元旦,哪里也没去,宅在家里,静静地看看书,在看书间隙,听听歌。当童安格的“午夜的收音机,轻轻传来一首歌,那是你我都已熟悉的旋律。在你遗忘的时候,我依然还记得……”弥漫在书房里,童安格那磁性的空旷的嗓音,久违的熟悉的歌词,深深地打动了我,不禁让我回想起和收录机相伴的光景。
上世纪80年代初,我奶奶一人生活在休宁一个小山村,为了不让奶奶寂寞,远在北京的姑姑给奶奶买了一台收音机,这可成了我奶奶的宝贝,也是我们兄妹们假期的好陪伴。收音机一头连接着北京,一头连接着家乡休宁的声音。收音机不仅可以收听新闻,还可以收到相声、歌曲等文艺节目,是当时人们的精神享受。在那小乡村,我收听过广播剧《夜幕下的哈尔滨》,姜昆、唐杰忠的相声,还有好听的歌曲。曾经在一个大年三十晚上,一家人围炉而坐,在收音机旁,收听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春节联欢节目,成了当时最好的享受。
步入中学时期,大家都为振兴中华而读书,那时俗一点叫“跳农门”。当时寒门学子挑灯夜战,勤耕苦读,课余时间都在努力学习备战高考。同学们学习压力比较重,我们的班主任赵泽奇老师为了缓解紧张的学习气氛,每过一段时间,他就拿自己的收录机教我们学唱歌,我们跟着他还学会了当时不少流行歌曲,《外婆的澎湖湾》《小草》,至今我们还会传唱。试想,教室里,当一阵悦耳的歌声打破了教室的寂静,紧张忙碌的同学们开始停下手中的作业,这时,歌曲也就显得格外动听。或者因为歌声,或者因为心情改变,从此学习不再厌烦,歌声显示着坚强与力量。当时,我感觉在这个班学习是自豪与快乐的。现在每当高中同学聚会时,这几首歌都是我们的保留曲目。
进入大学,和我住在同一宿舍的一位同学,因学习英语需要,父母给他买了一台双卡收录机。开始,他也正儿八经学了一阵子,后来就作为我们宿舍共用产品。周末或下了晚自习,大家就围着它学歌、听歌。那时,正是港台歌曲大流行,听着这些风格迥异的歌曲,如痴如醉。后来在校园又风行迪斯科,这下这台收录机大派用场,放着疯狂的迪斯科舞曲,舞着跳着。周末,我们宿舍同学,拎着它去郊游,放着流行歌曲,有时和着节拍,在大自然里尽情欢唱,多么美好的幸福时光。
再后来,收录机逐渐被电视、智能手机等其他电子产品所取代,完成了历史赋予它的使命。收录机,一来一去,就是一个时代,它承载着那个时代人们的记忆,留下了那个时代深深的烙印,不仅印在历史的书页上,而且烙在我们的心头上。
新闻推荐
我要说休宁县居民吴先生:慈张线休宁段兰渡路口处红绿灯设置不合理。建议相关部门开展现场调研,结合数据分析,科学设...
休宁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休宁县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