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启华:坚守在白云生处
休宁县白际乡海拔较高,被称为“蓝天与白云交际的地方”。2011年,年近五旬的李启华再次远离家乡,来到大山中的白际中心小学。今年,他获评黄山市最美教师。
去白际前,他在汊口初级中学任教,为何“偏向虎山行”?他坦言,是终生从事乡村教育的种子早已生根、发芽。“出生于60年代的我生长在大山深处,懂事起就觉得学校是乐园,老师最了不起。入学后尝到知识快乐的我更是对老师无比尊敬,灵魂深处有了长大当老师的念头。”80年代初,李启华从歙县辗转到休宁,当了一名代课教师。现实是骨感的,受工资低、远离家乡等因素困扰,他迷惘、彷徨过,甚至有了弃教从商的行动。或许教师梦剪不断、理还乱,他重走代课路,从此心无旁骛,一干就是十年。1992年,李启华被徽州师范录取,是学校行知学社的主要发起人之一,大家都有甘愿终生从事乡村教育的理想。毕业后,李启华被派往榆村中心小学任教,在出色完成教育教学任务的同时,用5年时间自考汉语言文学,取得专科和本科文凭。听说汊口初级中学缺语文和政治老师,他顾不上与家人商量,急匆匆赶去应聘,事后无法面对妻子埋怨的目光,毕竟家中上有两位老人要赡养,下有两孩子读书要辅导。9年中,学校领导关怀,教学团队团结,教育教学成绩斐然,尤其是2009年的中考成绩亮眼,李启华被临溪镇授予优秀共产党员称号。
从离家四华里的榆村中心小学到离家四十华里的汊口初级中学,再到离家120华里白际中心小学,李启华一次次挑战自己。孤独、寂寞在大山里生长,作为校负责人,他和其他教师一道默默把对家人的思念化为对学生的爱。生活上,他们与住校生同吃、同住,给孩子盛饭、洗衣,深夜起来给孩子盖被。课间,他们是立德树人的教师。课外,他们是“准家长”。难得离校回家一次,返校时他和同事都习惯性带些零食和学习用品给孩子。
学生多是留守儿童,出身单亲家庭,监护人是爷爷奶奶,安全管理存在隐患。为此,经常性、常态化家访成学校铁律,要求老师非常熟悉每位学生的家庭住址、家庭成员及主要亲戚,以备不测。他发现,总有几名学生不能按时到校,电话不通。遇恶劣天气,老师只得上门了解情况,更多时候他成了接送员。前几年,有个住校生是单亲留守儿童,住在离校十里外的高山上,基本上每周日傍晚由爷爷送到校。那天下大雨,电话不通。老师以为不会来了,也没向他报告。第二天,孩子快到上课时间仍未到。知情后,他感觉不对,赶紧沿山路寻找,结果在山沟里找到祖孙俩。原来二人昨天傍晚不小心跌入山沟,整整呆了一晚。家访辛苦,教师全凭两条腿,但他身体力行,总说跟学生安全健康比,这点累算什么?
为保障学校正常运转,他呕心沥血。乡村学校教师短缺是难题,兼之白际小学的特殊性,教师更缺,尤为音体美等学科教师。作为师范生的他发挥一专多能优势,哪个学科缺就顶替,各学科课时基本开齐开足;经争取,学校教师获批车费津贴,解决乘车难;鉴于白际毗邻浙江省淳安县,学校主动对接淳安县汾口片学校,派年轻教师前去观摩交流,做到常态化、有针对性、有计划;适时为青年教师搭建专业平台,入职仅两年的汪蜜蜜老师语文视频课获省三等奖,有教师获县农村学校语文公开课大赛一等奖,方晓月老师参加信息化课件制作赛也成绩不俗;与安徽电视台牵手,使学校信息化教育步入快车道。
谈及最美教师殊誉,他感言,送给孩子的最好礼物就是教育,他愿同所有乡村教师一道一生从教。
记者黎小强文/摄
新闻推荐
我要说市民赵先生:梅林大道碧桂园交叉口红绿灯处早晚高峰通行缓慢,从这里沿齐云大道一直到火车站的整条路几乎都是...
休宁新闻,故乡情,家乡事!不思量,自难忘,梦里不知身是客,魂牵梦萦故乡情。休宁县,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