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疫者你们睡得还好吗?

黄山日报 2020-03-25 00:45 大字

睡眠是人体的一种主动过程,可恢复精神和解除疲劳,充足的睡眠、均衡的饮食和适当的运动是国际社会公认的三项健康标准。为唤起全民对睡眠重要性的认识,3月21日被定为“世界睡眠日”。近日,记者走访驰援武汉医疗队员、社区工作者、新闻工作者等,了解抗疫背景下的睡眠情况,听取专家建议。

出征武汉勇士:

深夜要鏖战

吴翔、杨勇进是黄山市首批驰援武汉医疗队员,谈及抗疫期间的睡眠,他们表示,国家对医疗队员很关心,能充分保障大家休息。前期因收治患者增多,他们常早起晚睡,后期治疗情况稳定后睡眠进入正轨。

黄山首康医院呼吸内科副主任医师吴翔介绍,有关方面非常爱护医疗队员,表示可加派人手,尽量不使他们劳累,一般晚上九十点就能返回酒店休息。他被分在东西湖医院,前期每晚要收治大量病人,常忙到晚上10点多钟,上夜班时就要坚持到下半夜。2月初,他开始负责呼吸9病区。有天晚上来了10多位重症患者,他们奋力抢救,直到次日凌晨三四点。

市人民医院感染科副主任医师杨勇进说,他一般在晚上11点左右休息,次日6∶30起床,轮到夜班,就从下午5点值班到第二天上午9点。作为东西湖医院呼吸6病区负责人,他夜里不仅要照顾患者,白天还要承担其它工作,但上夜班与在家时一样,不感到特别累。只要调节好心态,休息好能得到保障。

社区工作者:

经常加班加点

社区工作者身处防疫一线,承担摸排、值守、帮扶等大量工作,加班加点成了常态。

屯溪区柏树街社区负责人毕鸣告诉记者,他一般在晚上12点休息,次日6点起床,有任务时就要拖到晚上12点后。比如近期开始复工,他要去大润发商业街巡查,查看有无赌博现象等;外地返回人员2小时内到社区报备,约好后要等待。2月18日,8人从浙江温州返回。因温州当时属中风险地区,该8人须接受隔离。为此,他和同事上门做思想工作,从下午6点半直到晚上10多钟,送到酒店,办好手续,回家时已到次日凌晨;2月22日,为宣传安通码,他们连夜将扫码流程牌安置到小区、路口等处,忙到晚11时许,“直到现在,我们中午也不能休息。晚上,社区安排5人值守,基本到10点。”

黄山区平东社区负责人余蓝说,白天随访、统计报表等,很忙,晚上回家工作电话不断,还要处理家务,照顾读高三的孩子,一般是晚上11点后才有属于自己的时间,思考问题,撰写材料,有时到凌晨一两点才能休息,早上6点半又要起床,7∶50赶到单位。前几天,为撰写志愿服务队申报材料,她颈椎病犯了,一边吊水一边伏案工作,直到凌晨。

新闻工作者:

多在采写路上

记录故事,讴歌典型,在忙碌的战“疫”一线,新闻工作者的身影在闪亮,无论白天、黑夜。

黄山日报社摄影记者樊成柱说,为留下更多战“疫”素材,他常晚上出门拍摄,10点多钟回家,整理好片子已是12点后。“2月10日0时,从外地返回的江先生正在高速公路屯溪2号口处,通过手机APP填写《返(来)黄山人员健康登记表》......”2月11日,他的一则图片新闻刊登在《黄山日报》一版。为做好这条报道,他9日晚上11∶30就在高速公路屯溪2号口蹲点,10日凌晨1∶30才回家。

休宁县退休老人、黄山日报社通讯员汪士奇说,2月以来,他骑电动车,赴海阳镇川湖、盐铺,万安镇吴田村,齐云山镇典口村,渭桥乡资村等地,采写战“疫”新闻,并参与社区网格普查,晚上也难休息。为采写“一家三口共战‘疫’”稿件,他先后3次晚上到卡口看他们值勤。为采访一对夫妻志愿者,他第一次晚上冒雨骑车去拍照,不清晰,第二天晚上又去。

专家建议:

综合施策保睡眠

如何在战“疫”期间保持较好睡眠?市人民医院神经内科副主任医师王龙飞认为,要多措并举。

他说,最重要的是有关方面要为抗疫一线人员提供充分的后勤保障和心理疏导,只有心无牵挂,才能全身心投入工作、休息;其次,每个人要合理安排作息时间,该休息时休息,改掉熬夜习惯;第三,善于利用零碎时间休息,比如医护人员穿防护服眯一会儿,也会有效恢复体力。对睡眠质量不高的人,不建议服用药物,而是采用别的疗法,比如睡前听一段柔和的音乐,而非刺激的图文、影像等;用温水泡脚20分钟。另外,膳食要保持营养、均衡。·黎小强·

新闻推荐

刘孝华赴休宁县督查企业复工复产和特色小镇建设工作

本报讯3月16日,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刘孝华赴休宁县督查企业复工复产和特色小镇建设工作。刘孝华首先来到休宁凯...

休宁新闻,故乡情,家乡事!不思量,自难忘,梦里不知身是客,魂牵梦萦故乡情。休宁县,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