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美城乡展新颜立体交通助腾飞

黄山日报 2018-12-21 07:54 大字

绿色公交便出行 江城新姿入画来 多彩田园如诗画 高速公路绕山村纵横交错的高速公路、整洁干净的乡村道路在休宁大地穿山越水,高铁列车风驰电掣穿梭其中,繁华的品质县城与各具特色的城镇、美丽的乡村连成一体,均衡化服务让城乡差别逐渐消失。改革开放40年来尤其是近年来,休宁县加快完善立体交通格局,打造品质县城,统筹推进特色小镇和美丽乡村建设,城乡面貌焕然一新,正浓墨重彩地铺陈出一幅协调发展的和谐新画卷。

“小县城”初现“都市范”

不足1平方公里,这是改革开放之初休宁县城的全部版图。2018年,这个数字已经跃升至10平方公里。不止是县城建成区面积增长了10余倍,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也从17%提高到了48.8%。城市道路总里程达80公里,城市绿化面积364.2公顷,建成各类公园、绿地、广场12个,建成区绿化覆盖率、绿地率、人均公园绿地分别达36.42%、32.03%和14.91平方米;城市供水管网达106.7公里,供水覆盖率100%;城市污水管网总长100.52公里,城市污水处理率达95%……从落后的“一条街”一跃为现代化山水园林宜居宜业宜游城市,40年砥砺奋进,县城变大了、长高了、更美了,并相继荣膺“全国生态文明先进县、中国休闲小城、安徽省森林城市、安徽省文明县城”等殊荣。

基础设施建设是城市发展的重中之重。该县突出“同城、产城、景城、新城”四城联动建设,持续拉开城市框架,优化城市功能分区,形成了环滨江路、老城区、新城区、工业区、滨江新区(含水南板块)、景城区“一环五区”的县城架构。积极推动园林县城创建,实施城市品质提升三年行动计划,大力实施“城市双修”工程,紧盯城区断头路、地下管网、绿化亮化等短板,滚动推进品牌争创、路网通畅、空间拓展等“八大工程”120个重点项目,共完成投资6.5亿元,贯通断头路3条,提升改造主干道6条,新植补植行道树1300余株,新增绿地2.5万平方米、停车位2240个、生态停车场3个。

民生城建惠民生。该县从解决群众最关心的问题入手,加快实施城镇规划区内和“三线三边”的违法建设、违法用地治理和改造棚户区、“城中村”、老旧小区为主要内容的“两治三改”三年专项行动,相继完成24个城区“三小”改造项目和8个老旧小区整治,惠及城区群众3万余人;建成各类保障性住房3272套,总建筑面积26.86万平方米,惠及困难群众7000余人。

以美丽、生态、宜居、和谐为目标,描纵横大路之交错、添灯火辉煌于阑珊、筑高楼广厦于旧城、襄城市繁荣之盛举,休宁人民正孜孜以求,精雕细琢。

乡村如画勾留乡愁

冬日的暖阳下,位于205国道边的蓝田镇鹤舍村,田园、民居、远山相映成景,村口观景亭里,自驾游客们在休憩、拍照。

到城市去,曾一度是农村人的梦想。如今,在休宁,越来越多的人却心往乡村。每到周末节假,板桥乡的梓溪、徐源,汪村镇的石屋坑、田里,鹤城乡的樟源里等美丽乡村都会迎来一批批“城里人”,他们或休闲小憩、或赏花品鱼,享受自然田园风光。

休宁县不断推进美丽乡村和特色小镇建设,全面加强村庄环境整治、基础设施、公共服务、产业发展、乡风文明“五大工程”建设,一体化推进农村垃圾、污水、厕所专项整治“三大革命”。截至目前,37个省级美丽乡村建设中心村、10个乡镇政府驻地建成区通过省级考核验收,205个自然村得到治理改造,累计完成农村危房改造10183户、完成农村改厕4428座。建成省级生态村23个,盐铺村跻身全国“美丽乡村”创建试点,徐源、田里成为黄山市仅有的两个国家级“美丽宜居村庄”。

该县还加快打造特色小镇,溪口镇列入全国新一轮重点镇,齐云山镇成为“全省十佳宜居宜业乡镇、第二批全国特色小镇、中国美丽宜居小镇”,海阳镇、五城镇、溪口镇、商山镇分别获评省高新电子、茶干、汽配、茶叶产业集群专业镇。着力保护传统村落,共有33个村落列入中国传统村落保护名录。

一个个环境整洁、风光旖旎的秀美村庄镶嵌在休宁大地上,成为游人慕名而来的旅游景点,实现了由“外在美”向“内在美”和由“环境美”到“产业美”的有效转变。

泽润城乡保安澜

月潭水库是国家“十三五”规划重大水利工程之一,是休宁人乃至全市人民孜孜以求的大型水利枢纽工程。早在1959年,省水利院就规划设计了月潭水电站建设工程,由于诸多因素被暂时搁浅。2006年,月潭水库项目被省政府列入“861”行动计划;2012年,国家发展改革委批复月潭水库工程项目建议书;2014年5月,国务院第48次常务会议确定了月潭水库为“十二五”和“十三五”期间分步建设纳入规划的172项重大水利工程之一。2015年12月26日,月潭水库工程正式动工。

月潭水库距休宁县城18.5公里,总投资29.9亿元,水面10平方公里、流域面积908平方公里,总库容1.57亿立方米,是一座以城市防洪为主,结合城镇供水、生态基流调节、农业灌溉补水和发电等综合开发利用功能的水利枢纽工程。工程建成后,可使黄山市中心城区防洪能力由25年一遇提高到100年一遇。

“建水库必然要移民搬迁,搬迁安置的关键是让群众安下心、能发展、可致富。”休宁县主要负责同志说,月潭水库建设涉及该县海阳镇、陈霞乡和溪口镇6个行政村,占用土地16627亩,拆迁各类房屋46.17万平方米,搬迁群众1717户7418人。

四年来,为了支持国家重点工程建设,数以千计的党员干部及建设者们日夜奋战在工程征迁、项目建设一线。在休宁县月潭水库建设的“战场”上,有一种精神叫“敢于争先、勇争一流”,有一种工作法叫“7+14”,有一项机制叫“县领导包保”。

水儿清,月儿明,最是故土难离。四年来,库区群众为了工程建设离开了生养他们的故土,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却无怨无悔。65岁的朱成兆是陈霞乡回溪村毕村二组村民,也是一名普通的党员。对于月潭水库建设,他很是支持,不仅带头签订了搬迁安置协议,还主动帮助乡村两级干部做工作。今年春节前夕,他专门买来红纸,写下“喜今朝月潭水库大建设,望未来移民生活更美好”的春联贴在家门口。

据了解,月潭水库移民搬迁采用前期补偿、补助与后期扶持相结合的方式,以集中安置为主,同时辅之以分散安置和城镇购房安置。

伴随着水库工程的建设,规划面积114平方公里、水域面积10平方公里的月潭湖旅游度假区也正呼之欲出,如同一轮明月点缀在青山之间。届时,美丽的月潭湖将为游人呈现出一席集渔港码头、豪华游船、生态农庄、汽车自驾露营地等一体的水上旅游盛宴。

截止目前,月潭水库工程已累计完成投资26.38亿元,项目主体工程结构封顶,移民安置点、生态公墓、库区道路等建设有序推进。

缚住苍龙保安澜,润泽城乡惠民生。湖光山色中,休宁人民正朝着更加幸福安康的新生活出发!

去哪儿都方便

从黄山高铁北站出来,市民李平生先坐高铁专线至市经开区首康医院门口,再转乘休宁城际公交105路车回休宁县城,一路便捷舒适。“再过段时间,我就能乘坐高铁回家了,这比自驾更快更安全。”在杭州工作的沈笑,对即将通车的黄杭高铁很是期待。

“八山一水半分田,半分道路和庄园”是休宁县情的真实写照。改革开放40年来特别是近年来,休宁县抢抓交通运输大发展的历史机遇,统筹城乡路网建设,构建立体交通网络,区位优势得到进一步彰显,也为经济社会各项发展打通了“血脉”。截至2018年上半年,县域内公路总里程达1396.059公里,其中高速公路97公里、国道173.758公里、省道88.299公里、县道207.963公里、乡道135.487公里、村道693.552公里。高速公路与国道里程位居全市首位。

该县还加快城市公共交通事业发展,实现了公交车从无到有的变化,现有公交公司1家、新能源公交车26辆,开通公交营运线路4条、线路总长53.9公里,年营运里程达150万公里、年客运量约80万人次。

航班空中飞驰、高速公路四通八达、国省干线宽阔平稳、农村公路干净整洁,座座桥梁、飞架而起,车辆往来、川流不息,一幅幅繁忙的交通场景,映射出改革开放40年来休宁交通事业的发展和变化。

当前,休宁县作为皖浙赣地区重要交通枢纽的区位优势正日益凸显,而去哪儿都方便,已成为休宁人民出行的最大“福利”。

新闻推荐

女子寒冬跳河轻生民警合力成功救援

本报消息记者赵天彪通讯员吴垠报道12月16日,黄山市休宁县公安局万安派出所民警奋不顾身跳入水中,成功将一轻生女子救起,在当...

休宁新闻,有家乡事,有故乡情!连家乡都没有了,我们跟野人也没什么区别。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休宁县一直在这里为你守候。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