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在乎挣钱多少而在乎多少人需要你!”

皖江晚报 2018-11-28 11:30 大字

▲黄六六师傅把这些年各家媒体的报道张贴在墙上。

黄山市休宁万安千年古街,黄六六师傅和他的理发店本身并不起眼,但随着国内各大知名网站相继作了专题报道后,他的老理发店成为了“网红”。11月27日,记者来到了这家理发店,拜访了黄师傅。

手艺人讲究的是技术力求精益求精

走进店里,记者发现店内陈设很简单,不足10平方米的店铺内,一张斑驳铁制理发椅、一把剃头刀、修面刀、一条荡刀布整齐、有序地摆放着,显示出十足的老字号。

黄师傅正在给客人剃头,长椅上还坐着几个等候的客人。黄六六师傅现年75岁,个头不高,性格温和,待人总是笑眯眯的。随着电推剪熟练地“上下翻飞”,不一会儿,一个干净利索的平头便理好了。接着,他将理发椅靠背放平,赤手从滚烫的铝锅内捞出热气腾腾的毛巾,拧上几把后便敷在顾客脸上。之后,他在客人的脸上涂满皂液,随即,一把锋利的剃须刀开始“游走”其上。做完这些,最后还有一项“打眼”工序,即用剃刀直接刮眼球和内眼皮,清理眼睛内的脏物,每一个过程都做得一丝不苟。理发完毕,黄师傅还给顾客打了照背镜,征求顾客意见。经他理过发的顾客都说:“黄师傅的手艺真是没话说,我一身舒服。”

记者注意到,客人只需花上几块钱就可以享受到剪发、修面、挖耳朵、清眼目等全套服务,传统剃头在这里依然保留着。

黄师傅告诉记者,他从19岁开始当学徒,入行已有56年。一开始,他是集体合作社的一名学徒,每月工资24元。1985年,合作社改制解散后,他就搬到万安老街中街路段开了这家理发店。“虽为毫末技艺,却是顶上功夫。”黄师傅认为,理发手艺最基本的技术就是剃头和刮脸,手法要干脆,手腕间辗转挪移要均衡,还要学会掏耳朵、剪鼻毛、清眼目、修整胡须以及头、面、颈肩部的按摩技术,只有都掌握了,才是一个合格的剃头匠。不在乎挣钱多少而在乎多少人需要你

记者采访获悉,这么多年来,黄师傅的剃头店始终坚持诚信为本,不管刮风下雨,不管有没有客人,每天早上6点半准时开门营业。黄六六的家离店里有5华里路程,前几年县城没有公交时,早上5点多就必须要出门了,期间步行40分钟才能赶到店里。而且坚持白天开门不打烊,偶尔有事也就顶多提前1个小时关门,正常情况下都要忙到下午6点,夏天要干到晚上7点。由于黄师傅理的都是老式发型,接待的大多是来自四乡八邻5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十多年来,他仍然坚持着以前的价格:老人理发8元,小孩5元,有时还会为困难不能行走的老人免费理发。由于技艺娴熟,一些老顾客即便搬了家,也会大老远赶过来找他剃头。对此,黄师傅总是自豪地笑着说:“我也有许多粉丝。”对于现在物价不断上涨,他剃头的项目又比别人多,为什么价格多年来一直没涨,而且还比别人低许多?黄师傅笑着说:“我服务的大多是农村老年人,他们一般也没有什么收入,我一个月能挣个吃饭钱就够了,人这一辈子,不能光顾着挣钱,有能力也要想想为他人做些事。”虽然黄师傅挣得不多,但他始终都保持着乐观心态,热心对待每一位来理发的客人,从而他也成了黄山市休宁万安老街一带的名人,一个大家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理发师傅。

近60年的坚守只为干一行爱一行

黄师傅告诉记者,在老街开剃头店这么多年,说实在的,他对老街上的街坊邻居特别有感情,如果一天没有来店里,总觉得心里空落落的。黄师傅有一个儿子、一个女儿,孩子们生活得都很好,也很孝顺,不愿意父亲再这样每天吃苦受累,都劝父亲在家颐养天年,但黄师傅心中却有一桩事令他难以放下。他说现在的年轻理发师对于传统老式理发技艺都比较陌生,会导致一些中老年顾客难以适应,特别是那些年龄大的老顾客。于是,只要自己身体允许,就会继续将这门传统理发手艺坚持下去。

黄师傅心底也有一些遗憾,现在年轻人总觉得老式剃头行业苦,又不来钱,不愿意学徒,等他们这一批剃头匠都退出时,当年他们学到的老手艺就可能失传了。面对现代理发的冲击,剃头这一老行当渐行渐远,黄师傅所坚持的匠心则显得更为可贵。文图/本报记者赵天彪通讯员汪朝晖

新闻推荐

促“绿水青山”变“金山银山”黄山市老科技工作者“智”助六股尖

□记者许晟晨刊讯11月20日,市老科协组织老科技工作者赴休宁县六股尖开展专项课题调研,通过实地走访、听取汇报、邀...

休宁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休宁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