洒脱汪廷讷纠结汤显祖

黄山日报 2018-08-24 01:02 大字

□ 钟海军

明万历三十六年(1608年),有着“东方莎士比亚”之称的大戏剧家、十年前声称“无梦到徽州”的汤显祖到徽州休宁来了。此时的他,已经步入了晚年,时年59岁。八年之后,他便去世了。与他同来的还有一个叫程伯书的人,也是个戏剧家。

汤显祖来休宁是应汪廷讷之邀。

汪廷讷,人称坐隐先生。是休宁城北松萝山麓的汪村人,现属海阳镇。汪廷讷有两个字,一是昌朝、一是无如。他还有四个号:坐隐、全一真人、清痴叟。字、号不仅多,还有点怪,可见这个人甚为率性。他比汤显祖要小二十三岁,但却成了莫逆至交。若非感情甚笃,汤显祖断不会在花甲之年,从临川跋山涉水,一路舟车劳顿,不辞辛苦地来到休宁与汪廷讷晤面。

纵观两个挚友的一生,汪廷讷与汤显祖可以说,一个真洒脱,一个挺纠结。

汪廷讷出生于贫贱之家,少时读书,为一介书生。但因从小就心地善良,待人以诚,被宗室中一无后的富商认作了义子。从而得以继承了这个富商的所有财产,成了富甲一方的大财主。这为他的率性、洒脱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万历二十二年(1594年)汪廷讷从学于休宁县令祝世禄,开始属意科举,想藉此得到一官半职。于是万历二十五年(1597年)他毫不犹豫踏进了考场。但当他拿到考题,觉得无望,又决定弃考,随便找了个由头便离开了考场。这表示汪廷讷不仅有自知之明,而且是个有决断的人。科举之路不通,他干脆捐钱买了个七品盐课副提举,走上了仕途。其实这也是一条正道,依法合规,但说起来不那么好听,但汪廷讷却全然不顾。

其实,汪廷讷的官瘾并不很重。之后他虽然又得到了盐运使一职,但到万历二十八年(1600年)卸任后,便脱离了官场回到了家乡。

汪廷讷辞官后,因不愁钱,他开始在家乡修建一座大型的私家园林,以自己的号,名为“坐隐园”。 万历三十年园子建成。园子以松箩山为主景,园内有人工开凿的昌公湖。园内置景点多达120多处。亭台楼阁、假山池沼、小桥流水、曲径回廊比比皆是,十分壮观而又精巧,真是美不胜收。而环翠堂正是园中最主要的建筑。修成后东南名流纷至沓来。其中就有董其昌、陈继儒、李贽等大家巨儒。更有许多文人骚客对坐隐园简直是趋之若鹜。这许多人为坐隐园写下了大量诗文,很多至今还在流传。

汪廷讷辞官隐退后,便寓居南京。开始钟情于文学和戏剧的创作。在万历三十三年到万历三十六年,他撰写了大量诗文和剧作,一时名贯金陵。很快成了著名的文学家和戏剧家。他创作的剧本《狮吼记》极为有名,至今稿本还藏于日本东京大学的图书馆。由于文学艺术上的成就,他结交了当时许多文化名人,其中就有比他大23岁的汤显祖,还有一个戏剧家陈所闻,也比他大13岁。

汪廷讷真是个精力非常旺盛之人。他在热衷于创作之际,竟然又干起了出版印刷。他在南京和家乡都开设了环翠堂书坊,专门刻印图书。他做此事不为谋利,只为兴致。所以总是不计成本,只求精绝。他刻印的书,几乎“无书不图”,插图基本是版画。所有版画必找高手绘图,名匠雕镂制版,所以非常精致。有的还用套色印刷,一时很受欢迎,当时一些大都市的藏书楼都争先收藏。因他出的图书插画都是精美的版画,这也将我国古代版画艺术的水平,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度。环翠堂书坊最宏伟的巨制是《环翠堂园景图》版画长卷。它的蓝本就是坐隐园。此图全卷长1488厘米,高24厘米。后人公认它代表了明代刊刻山水版画的最高水平。为《环翠堂园景图》篆额者是当时的大书法家李登,时年已是83岁。这个版画一问世便好评如潮。汪廷讷因之名声大振。《环翠堂园景图》是我国万历年间徽州版画的代表作,现今还有不少出版社多次翻印出版这套画图。

在汤显祖到访汪村后,汪廷讷继续刻印出版图书,其中不乏精品。如《坐隐先生订棋谱》就是其一。前两年,北京图书出版社、山西科技出版社相继再版,网上亦有出售。

又过了几年,汪廷讷已近天命,觉得自己有点累了,身体状况也有点不佳,他竟极其潇洒地放下了他钟爱的一切,心无旁骛地遁入了空门。自此与青灯古佛相伴、在晨钟暮鼓声中消磨自己的光阴,直至去世。当朝廷擢升他为宁波府同知(从四品)的诏书传到休宁已找不到接诏的人。

汪廷讷一生受人非议不少。世人总质疑他的人品。他认富商为义父,被认为“有心机、有企图”;他写剧本诗文被以为是“沽名钓誉”;他结交名士大儒被说成是“巴结名流”“借名人自重”。甚至说他的一些作品根本不是本人所作,是用重金收买了陈所闻,陈所闻就是他的“枪手”。汪廷讷后来也说:“人多毁我、负我、中伤我。”可是,面对这些非议,汪廷讷全不介意。他不理睬、不辩白,只管埋头做自己想做的事,用全部的精力把自己喜欢的事情做好。可谓洒脱至极。

不管他人说短长,一生只做几件事,而且努力做成几件事、做好几件事,不正是现今所要提倡的吗?这是一种精神。现在在汪廷讷的家乡有家享誉世界的松萝茶业公司,公司的董事长叫王光熙,他有个口号就是“一生只做一壶茶”,就是这种精神的体现。

而汤显祖则不一样了。汤显祖名气比汪廷讷要大,成就比汪廷讷还要高。但他远没有汪廷讷那样洒脱,一生都在纠结之中。

他是文人,21岁就中了举。但是到34岁才考中进士,并非他才能不够,而是受到了权臣的打压。而后,他虽也走上了仕途,但为官一直不顺。在北京任职不久就被排挤到南京(明代留都)。七年间先后任太常寺博士等职,皆是些专管祭祀的虚职。到万历十八年(1591年)夏,更被贬到广东徐闻(雷州半岛)做了一名无品的典吏,专管衙门杂事。后遇赦调任遂昌县知县。但见解处事总与上司不合,心中时刻纠结不已。就这样,他也没有主动辞官。但也不甘于现状,于是采取离职的办法回到了临川,这年是万历二十六年(1598年)。三年后,万历二十九年(1601年),汤显祖终于被朝廷正式革职除名。其实,他在回乡后就萌发了弃官的念头。终因不果断、心有纠结才落得被革职除名的下场。到了此时,他还没有死心,总期盼有“起报知遇”的一天,对朝廷也还抱有很大的期望。过了很长一段时间,他才完全打消了仕进的念想,潜心于戏剧和诗文的创作。他闻名于世的《牡丹亭》等一系列著作都是家居之后完成的。

汤显祖对徽州的态度,更能充分表现他爱纠结的性格。

其实,汤显祖对徽州一直怀有深深的情感。他有个好友宣城人梅禹金多次游览过齐云山,并留下了两首赞诗。万历五年(1577年)汤读了梅的诗,尤其是《白岳》篇,便由羡慕而产生了到徽州一游的欲望。万历八年(1581年),在南京为官,汤结交了徽州书画家詹景风(休宁流塘人、号白岳山人),在詹氏“醉茶轩”中,品松萝、聊徽州、赞黄山,引得汤写下:“新安江水峻涟漪,白岳如君亦自奇”的诗句。万历十四年(1585年)汤因被排挤出京,心情很坏,逐渐产生了隐退求仙的情绪。他写给梅禹金一首《凌阳篇》更表达了他对徽州的强烈感情:“斜睨白岳白龙飞,直驾黄山黄鹤控。龙津鹤苑驾翩旋,地脉星台吐玉泉。”万历十九年(1591年)”被贬徐闻,汤显祖路过杭州受到好友杭州通判的盛情款待,席间巧遇杭州知府方扬(歙县人),交谈中又勾起他对徽州的念想,作诗:“市筑留还侠,舆歌接似狂。魂来多白岳,人去都沧浪。”至此,他的诗有多首都写到了白岳。他钟情于白岳,是因为白岳是道教胜地,此时的他已逐渐产生了逃避现实,隐退求仙的情绪。以为道教或许能给他带来精神上的满足。由此,可以推断他是很想到徽州来、到齐云山来,以求摆脱人世间的种种烦恼,在精神上得到慰藉。

万历二十六年(1598年)汤显祖离职回到临川,准备全身心投入《牡丹亭》的创作。但此时汤已是“贫不能具三月粮”。而第二年,他23岁的长子又因带病应试而死于南京。就在这时,徽人吴序劝说他到徽州去,寻求徽商的一些帮助。吴序是商人,本是好心,但或许是不善言辞,说话中竟伤了汤显祖的自尊。汤诗有一句前言:“吴序怜予乏绝,劝为黄山、白岳之游,未果。”明白表明,正是这一个“怜”字为汤所厌恶。一怒之下,写下了:“欲识金银气,多从黄白游。一生痴绝处,无梦到徽州。”这首诗。汤显祖的名气毕竟太大,这首诗便很快流传开来。

这首诗无论后人如何向好的方向辩析,意思绝对明白无误。他反映了汤显祖对徽州存有一定的偏见。徽州山水文化虽好,但徽州多有金银之气,是个金钱至上的所在。这是自诩清高的汤显祖所不能接受的。他不希望自己成为别人怜悯同情的对象。这或许就是他对徽州的纠结之处。后面两句显然有点情绪化。意思是想去的地方很多,但即便是做梦也不想到徽州去。这与他之前写的许多诗表明对徽州的好感和向往大相径庭。

这首诗当然为徽州人所反感。清康熙著名文学家赵吉士(休宁人)写文:“实在令我徽人学士好笑好恼。”到乾隆年间又一徽州名士程读山以为汤诗是贬徽州市侩气重,其实“哪里如汤先生那样说,遍地金银之气,实不敢当此虚名也。”其实汤后来也为此感到纠结,于是为自己辩解说,写此诗只是不愿做金钱的奴隶、徽商的附庸。并无贬损徽州之意。所以只能说,汤写这首诗纯粹是一时兴起,情绪使然。最能说明问题的是,十年后他来了,他到徽州、到休宁来了。当然,这时的他心境早有了变化,对金钱的认识也有了不同。他的《牡丹亭》就是由徽商首先刊刻问世。他来休宁,也是企图用自己的行为消除“无梦到徽州”所造成的不良影响。

然而,不管怎么说,无意之中,因名人效应,他的诗实际成了一个无与伦比的广告,万历之后很多人就是从这首诗中知道了徽州。徽州对外的知名度也从此越来越大。时至今日,黄山市的许多地方依然把汤显祖这首诗的后两句:“一生痴绝处,无梦到徽州”当作宣传徽州的广告。让人有点哭笑不得。这或许也是徽州人心中的纠结。想弃之又想用之,毕竟名人效应不可低估。总以为诗意会被忽略,“徽州”会被突显。其实,这样一来,黄山人真的是贬低了自己,被说成没文化也没好辩驳的。倘若汤诗后面一句能改动一个字,改为“无梦不徽州”该有多好。但再好总不是出自汤之手,没人会理会的。

对汤显祖这次到来,汪廷讷也是极尽地主之谊,陪他游览了徽州很多地方。最后还一路陪伴他到了芜湖。在芜湖同登清风楼,汤显祖、程伯书、汪廷讷三人一起吟诗联句。

杰阁中天起(汤)

横波大地流(汪)

旋题山月映(程)

飞阶海云留(汤)

水际成高市(汪)

江关镇帝州(程)

人烟槛外合(汤)

帆影席间收(汪)

红日明津树(程)

清风满画楼(汤)

登临多感慨(汪)

一局而悠游(程)

可以想象当时的场景,是多么的高雅,多么的令人羡慕。这段佳话至今还在原徽州地界为人所传说。

汤显祖这次休宁之行显然很高兴,也给他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回去后他写了《坐乩笔记》,刻意写明“临川汤显祖为友人汪昌朝先生记。”文中写道:“予尝闻海阳之地,松萝奇秀,不让匡庐、九嶷、巫峡,心窃慕之。”老先生是太高兴了,所以有此过誉之笔。他对坐隐园、对汪廷讷更是心生羡慕。他写道:“先生(指汪廷讷)浇竹之暇参释味玄、雅好静坐——予奇其事而且爱慕不已!”并写了一首《千秋岁引》词。词中有“叹古今,争人我,分强弱!高士(指汪廷讷)洞知先一着。坎止流行心活泼,日把闲情付丘壑。”到此时,他心中的纠结恐已是荡然无存矣!

新闻推荐

王洪秀:义卖4000个烧饼捐资助学

□记者汪悦“洪姐家皖南花猪肉烧饼,又一年开启8月义卖助学活动,义卖4000个皖南花猪肉烧饼,所得款项用于捐助孤儿和...

休宁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休宁县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