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文雅:“精细木工”女传人
□ 记者 汪悦
木雕是我国一项民间雕刻艺术,在众多的工种分类中被称为“精细木工”。在过去,木雕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房梁、门窗、橱柜等物件都处处彰显着木雕的独特魅力。这门流传了千余年的手艺,涌现出一批年轻的传承人,“85后”的汪文雅就是其中一位。
一头乌黑亮丽的长发,一脸温婉甜美的笑容,一身黑白相间的职业装,刚见到黄山休宁裕民徽派古建筑三雕文化产业有限公司总经理汪文雅时,你很难将她与一名木雕非遗传承人联系起来。谈起当初结缘木雕,汪文雅表示妙不可言。
汪文雅的父亲汪裕民是石雕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18岁就开始学习从事徽州三雕技艺。40年来,汪裕民一直从事徽派建筑相关构件的制作和修复工作,在木雕、石雕、砖雕等方面,都取得了不少成绩。汪文雅说,她从小就耳濡目染,所以对于徽州雕刻方面的知识了解也是近水楼台先得月。“木雕是一定要有绘画功底的,没有一定的美术基础,学不成木雕。”汪文雅由于具有一定的美术基础,渐渐对木雕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大学毕业之后,汪文雅开始跟着父亲学习木雕。“刚刚学习手艺的时候,手经常受伤。刻刀很锋利,拿刀的时候一不小心就会割破。用的木头很硬,很难刻,最开始学习那段时间,手上经常会有很多伤口,很多疤痕。”汪文雅说,在做木雕的时候必须全神贯注,刀很快,经常会被划伤,手上贴满了创可贴。同样,由于木头很硬,搬弄时难免会有磕磕碰碰,身上青一块紫一块也是常事。
万事开头难,最初入门的那几年是最艰苦的,但汪文雅说,她一点也不觉得苦,一点也不觉得累。“因为我打心眼喜欢木雕这门技艺,在创作木雕作品时,可以放下很多繁杂的事情,专注雕刻,甚至忘记了时间。”汪文雅说,虽然跟着父亲学习几年后已经出师了,但是手艺活是学不完的,只有不断钻研,才能让自己的手艺更好更精。
记者在现场看到,在汪文雅雕刻的冬瓜梁上,放置着各种各样的刻刀,共有十几把,有大有小。雕刻期间,汪文雅目光温和而专注,锤子和刻刀翻转其间,她手下的木料也逐渐鲜活起来。2016年,汪文雅被评定为黄山市木雕非遗传承人。之后,她又获得市级工艺美术师称号。被评定为非遗传承人后,汪文雅说,觉得肩上的担子越来越重了,不仅要让自己的手艺更进一步,还要思考如何将手艺传承下去。“今年,我们公司将投资3600万元,建设徽州三雕非遗博物馆和展示厅,展示徽州三雕。希望把徽州三雕能发扬光大。”汪文雅介绍说,目前公司有50多名员工,产值达1000多万元,业务除了涵盖市内的三区四县,还拓展到了贵州、上海、北京等全国各地。
新闻推荐
□记者樊成柱晨刊讯今年来,休宁县按照皖南国际文化旅游示范区和旅游强省“五个一批”建设部署,以“旅游+”带动,探...
休宁新闻,故乡情,家乡事!不思量,自难忘,梦里不知身是客,魂牵梦萦故乡情。休宁县,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