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为源头活水来——休宁县新安江生态文明实践的“六变”之路(下)

黄山日报 2018-08-02 01:02 大字

□ 陈佳

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内在要求,更是坚持以人为本、改善民生的现实要求。近年来,休宁县围绕试点工作的开展,着力打好生态环境修复、保护、开发“组合拳”,通过顶层设计与基层探索良性互动,在全县上下凝聚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的共识,从而让保护生态成为一场全民的自觉行动。在保护好优美生态环境的同时,有力推动了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有机统一,让老百姓的钱袋子也一天天鼓了起来。

观念变新:内化于心的绿色生产生活方式

“从推动顶层设计与基层探索良性互动,在全县上下凝聚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的共识,从而让保护生态成为一场全民的自觉行动。”休宁县委主要负责同志表示。

该县始终坚持把生态建设摆在与经济建设同等重要的位置,厚植生态文化根基、引导生态文明行为,着力培育生态特色文化。成立由县委、县政府主要负责同志担任双组长的县环境保护工作领导小组,统筹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和新安江流域综合治理。将生态文明建设纳入县委中心组理论学习内容和全县干部教育培训计划,在全县开展以“守护青山、守护碧水、守护净土、守护蓝天、美化乡村、创建文明”为主题的生态文明建设六大行动。将新安江流域综合治理和生态补偿机制试点工作列为重点工作督查内容,定期通报情况,层层传导压实责任。开展生态文明普法工作,党政机关带头落实绿色采购和绿色办公。

新安江流域是个“大家庭”,保护它,就须“总动员”。鹤城乡新安源村党支部书记李发权个人设立环保基金,累计捐资1万元;溪口镇商品材经营大户熊良斌主动放弃47亩林木采伐权;山斗乡山斗村的程红福听闻村里有人抓到了一条2公斤重的娃娃鱼,当即以3600元的价格买下放生……保护生态已成为全县人民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的绿色生活理念。

40个烟盒换1包酱油,50个塑料袋兑换1支牙刷……璜尖乡璜尖村村民李文顺拿着兑换来的牙刷和肥皂乐呵呵地说,“以前这些废瓶子、塑料袋都随手丢了,还污染环境,现在好了,既能换生活用品,也保护了我们的家园。”垃圾兑换超市不仅让“放错位置的资源”重新分类归位,更在全县掀起了一场呵护生态的环境“大革命”。2016年7月,首家垃圾兑换超市在流口镇流口村诞生。如今,这一在全省率先创新推出的“垃圾兑物”模式,已在全县16个乡镇及其他区县落地开花,不仅让乡村发生着“村民变主体、垃圾变物品、乡风变文明、农村变美丽”的华丽蜕变,更引领着绿色健康新生活。

机制变活:创新带来的叠加效应

围绕试点工作的开展,该县着力打好生态环境修复、保护、开发“组合拳”,推动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有机统一。

为构建生态文明建设“人人抓、抓人人,人人管、管人人”的长效机制,休宁县创新推广了献计、捐钱、捐物、捐地、捐工的“一献四捐”群众参与模式,秉持群众主体、共创共享的理念,全县共献计献策256条、主动让出土地348块、捐款287万元、捐物520余件、投工投劳24360余人次。而这,不仅让群众真正认识到自己才是改善生态环境、建设美丽家园的主人翁,也为源头生态保护赋予了更多传统道德价值的内涵,为源头地区乡村振兴注入了更多动力和活力。

山水本一体。休宁山水相连,有海拔千米以上山峰26座、大小河流237条,休宁县创新生态保护工作体制,在全县实行河长制林长制一体化管理,着力解决生态保护工作中系统性、协同性、集约性问题,实现既护山又护水的目标。目前,全县306名村级林长有203名由河长兼任,绿水“无恙”、青山“安好”、林水相依的叠加效应正在放大。

百姓变富:好山好水带来好收益

张金开是鹤城乡右龙村民,种了一辈子茶的他算了一笔账,“2011年,我每采摘一斤鲜叶只能卖到40元,今年一斤鲜叶收购价是150元,价格翻了三倍还要多。”在他看来,收入的倍增要归功于家乡的生态环境好。

茶农得实惠,企业也获利。在这片充满绿色的土地上,新安源有机茶开发有限公司既是好山好水的受益者,也是好山好水的守护者。作为中国有机绿茶中欧盟茶叶市场最大的供货商,公司经受住欧盟有机标准的层层历练,连续20年获得欧盟有机茶认证。说起畅销海外的秘诀,企业负责人方国强说,“我们做的是对环境友好、食用安全的有机茶,严禁剧毒农药、化学肥料、除草剂进入基地,推广茶园施用有机肥、实行人工除草和机械除草,从源头上控制面源污染。”方国强还告诉笔者,试点工作给公司带来的变化是显而易见的,2011年,公司的销售额为7000万元,而2017年则上升到1.5亿元。

不独于新安源有机茶,全县的茶产业发展也是风生水起,依托良好的生态环境发展茶叶基地20万亩,其中无公害产地认证茶园14.3万亩,带动16万人从事茶业生产经营;2017年,全县茶农人均收入5362元,比2012年增长了50%。茶叶绿色发展经验还在央视新闻联播头条播出,松萝茶被列入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

好生态不仅孕育了好茶叶,也促进了乡村旅游事业的发展。目前全县有A级景区8个、省级旅游乡镇5个、百佳摄影点29处、县级以上农家乐430家、民宿项目5个;2017年接待游客530万人次、总收入41.9亿元,比2012年增加了170万人次和14.6亿元;被评为“全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示范县”,齐云旅游小镇入选“第二批全国特色小镇”,蓝田养生旅游小镇入选省级旅游小镇。与此同时,通过旅游产业扶贫增收方式,已辐射带动源芳等乡镇63户、180人脱贫。

好生态带来的直接收益是鼓起了群众的腰包。2017年,休宁县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13855元,而五年前,农民的人均收入仅有8854元。

“源头活水出新安,百转千回下钱塘。”六年探索之路,休宁人民以前所未有的勇气和力量,亲近这片水、保护这片水,让源头碧水长清、蓝天长在,这,既是对子孙后代最好的交代,也是对历史最好的回答。

新闻推荐

只为源头活水来——休宁县新安江生态文明实践的“六变”之路(上)

□陈佳“一源两水三百河,七十水库五千塘”。发源于休宁县鹤城乡的六股尖是新安江的源头,新安江在黄山市干流长242....

休宁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休宁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