漆艺传承花满园
□ 汪建国
我又一次来到位于屯溪九龙低碳工业园的徽州漆器工艺厂。我刚跨进大门,就看见奚建辉总经理微笑着走来。他比我早先见到的要健壮多了。那时是繁忙的改制工作刚刚稳定下来。古铜色的脸上两眼炯炯有神,配着浅蓝衬衫,他显得干练利落。上次来是在车间门口看到好多副楹联,这是替区县制作,更换损坏用的。省内就此一家漆艺工厂,也只有他们有这样大宗的生产能力。
漆艺花开更灿烂
奚经理径直带我上楼到他办公室去。楼梯折弯处,墙上挂着刻漆标牌“紫光轩”。下面整齐地排列着证书和奖状,奚建辉作为省漆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颁发的证书尤为显目。奚经理告诉我,那一排五张是他们的发明专利证书。有菠萝漆、仿竹木质楹联、冰裂纹等制作工艺,有如意桌和包装盒等。我陡地感觉到一种新境界,是现代企业科技意识和水平的象征。在上世纪70年代探索恢复菠萝漆时,人们申请发明专利意识非常淡泊,以至于最先的试制配料处方都没有保留下来。这样的事情再也不会发生了。
办公室除玻璃窗朝外的一面,其他三面都被漆艺作品包围住。我最先被斜对面那三对金黄竹面的楹联吸引住了,字迹看去眼熟,确认是本地书法家的作品。黄澍的“山抹微雲无墨画,竹敲秋雨有声诗。”张定友的“孝弟传家根本,诗书经世文章”。还有年轻的姬臣的“积水养鱼终不钓,深山喂鹿望长生”。淡蓝的色彩润泽着娴熟清秀的字迹,凸显出美感。每个竹节一个字体,整齐俊逸。奚经理问我:“你看这是什么材料做的?”“难道不是竹子做的?”我怀疑起来。我翻看楹联,背面竹节纹理和斑点都酷似竹子,一看中间,显示出木纹。我恍然大悟:“是木质的!”奚经理笑了笑,拿了最宽的楹联比划着说,这足足有20公分宽,三片合围成一根竹子,哪有60公分粗的竹子。这就是仿竹木质楹联的长处,同时竹节和纹路也美化了画面。
室内就像漆艺画廊。这里有镶嵌螺甸“红楼梦”屏风,有刻漆“松鹤延寿”画屏。在一幅一幅摆放好的漆画中,我眼光停留在线条明朗的那一幅。奚经理说,“这是漆艺版画,《月夜雁鸣》。”我心里惊叹道,这漆艺真是神奇,能创造出这么多种艺术品。经奚经理一提示,这画面就清晰起来了。茂密的森林掩映着一轮明月,月光映照下,幽暗的树干有明亮的轮廓光。枝叶柔和洁白,叶脉丝丝缕缕。银白的清泉欢快地流淌。森林上空几只大雁舒展身姿,我们仿佛听到那彼此呼应的叫鸣声。构图画意、线条和光影效果比我见到的木刻版画还要更胜一筹。
有两幅大画被众星烘月似地簇拥着,红绿各一种彩色。奚经理说,这两幅是菠萝漆画《酝春》《酿秋》。菠萝漆是当前漆艺中最顶尖的工艺,就像皇冠上的宝石。华美的纹理质感和图案效果“三分人造,七分天成。”没有两个一样的菠萝漆作品。《酝春》整个画面绿茸茸的,绿荫葱笼的色彩厚重深沉,但枝干层次分明,朦胧中有流动的光晕。《酝秋〉那幅画红红火火的色彩分外耀眼,满眼红叶灿烂,厚厚实实。枝干的黝黑融会在红黄紫色调之中,仍有种梦幻的感觉。在这两幅画中都有白鹭纷飞其间,是漆艺平磨螺甸镶出的银白亮点。这让我联想起在休宁万安坝江边所见的绿树丛中或斑斓秋色时白鹭翱翔的情景。这是奚建辉拥有菠萝漆知识产权所开出的漆艺花朵。
匠心传承永向前
奚建辉是时代的幸运儿。他凭着平时对绘画的兴趣和特长,1979考进了屯溪工艺厂。他四十年的漆艺生涯经历了改革开放的全过程。他说,感谢这个时代,如果没有和平安定、经济繁荣的社会环境,人们不可能静下心来欣赏和需求这样精美高雅的艺术品,也就激发不了我们漆艺人的创作热情和灵感。
奚建辉进厂后,被安排在设计室,跟着先辈知名的工艺美术大师汪羊、姚志新学习。他曾被派到上海工艺厂学习刻漆技艺,又经过党校培训。通过招干考试,录用为国家干部。他本可以从工艺厂集体单位调到国家机关工作,这在当时也是人们翘首盼望的事。他不忘初心,挚爱这门漆器工艺,留了下来。1993年,他接替了厂长职务。当时上海工艺品进出口公司外贸出口的漆器工艺品主要来自屯溪工艺厂,华东片工艺厂活动时屯溪都起召集作用。21世纪初工厂在改制阵痛时,奚建辉一个念头是工厂要继续办下去,传统漆艺要发扬光大,传承下去。他先是在飞机场附近租房子带领职工继续上工。接着筹集资金开办公司,建立新厂,开创漆艺新局面。
奚建辉心里默默坚守着漆艺悠久的优良传统,珍惜先辈的漆艺成果和经验。他说,从1958年屯溪飞机场发掘西周古墓所出土的“漆皮残迹”,表明3000多年前屯溪就有精美的漆器。奚经理还给我们揭开了屯溪篁墩以东,徽州区罗田村村名的奥妙。明朝万历、崇祯年间那里就设有“希浩堂”漆器作坊。400多年前就生产点螺漆器,“螺钿如发丝,薄如蝉衣,衬之黑漆之间,晶莹闪亮。”由于方言的关系,将螺甸(钿)喊成了村名罗田。明清时,徽商把漆艺带到了苏州、扬州,那时候的漆艺传承就使得这两地漆艺繁荣扬名。奚经理觉得自己应该有这份担当。
他打算建一座徽漆博物馆,搜集展出各个时代的漆艺精品。陈列室里,我见到两大幅民国时期的贴金刻漆《红楼梦》屏风,每幅八片,高约1.8米,5米宽,有70多位人物,人物特征鲜明,栩栩如生。还有50年代中期,屯溪漆艺工人甘金元恢复失传的螺甸技法,留有两幅红木平磨螺甸《唐代彩女》。人称“楚漆国手”的屯溪俞金海探索“漆砂砚”“菠萝漆”的成果珍品“坤龙”也珍藏在这里,使明朝兴盛、清末失传的这两项技艺重放光彩。这类展品都给漆艺传承以莫大的鼓舞。
创新是传承的生命,在创新中传承。漆艺用自己的语言说话,那是最美的。我们这次看到用流淌漆制成的花瓶,自然的漆面花纹像是绿叶掩映着黄花,清新淡雅。我们上次来在描金中看到的裂纹效应,显示出年代感。这次来已上升为冰裂纹制作工艺知识产权,结出了创新成果。奚经理告诉我,冰裂纹不仅有黑色的,还有五彩的,用的是物理手法,比起外地用的化学方法更加绿色环保,受人欢迎。奚经理常年带着几位员工进行科研,适应新产品制作需要。他们去年送展的菠萝漆“金饭碗”,获得“2017年特色旅游商品大赛”金奖。展品碗内金光闪耀,外观紫红艳丽的底色上金线迴转,如流光溢彩的涟漪。制作金饭碗必须要调试一种粘合剂,增强对金属胚胎的附着力,否则油漆就会脱落。这种粘合剂通过反复实验才能取得理想效果。
奚经理又拿出银杯,手镯和紫砂缸,这都是精美的菠萝漆工艺品。每一件制品材质不同,粘合剂也就不一样,只有在不断科研的创新中才能获得成功。
自信漆艺乐万家
我通过接触,觉得奚建辉是个有创意有想法的人,思维缜密。他着眼于厂外来改进工厂生产、符合群众的需要。他说,我现在做的主要工作是怎样使漆艺真正让平民百姓买得起,用得起。他还有个打算,要使漆艺成为屯溪的特色。就像人们说起黟县,就想到古民居;讲到祁门,就想到红茶那样;讲到屯溪,就想到漆器。他说,以前屯溪特色产品是屯绿,但绿茶不产在屯溪,屯溪只是加工、销售地。我们要变“屯绿”为“屯漆”,我钦佩这种自信力。
漆艺除一般生活用品,大多价格不菲,有些就是奢侈品。漆艺不像家具刷漆那么简单,而是要匠心独具。菠萝漆要刷漆,打磨反反复复数十遍。用漆考究,温度、湿度有讲究。一件菠萝漆工艺品工期少则数月,多则一二年,费工费时。我在一次参观漆艺时,看到新加坡一个商人定制的菠萝漆台桌,确实光彩夺目,华丽精美,但我一问价格,要100多万,不觉伸了伸舌头。
让平民百姓买得起,用得起,如何把价格降下来呢?奚经理听我这么问,神态自若,看来他是满有把握的。菠萝漆工期长,主要原因是土漆要等一个星期才干,才能进行下一道工序,而别的漆无法代替。他说,我们可以让它快干,把一星期缩短为一天。每次刷漆是以天计算,再不是以星期计算。这样大大缩短了工期,降低了工时成本。如果是批量生产,就更加经济了。正好奚经理用的是菠萝漆办公桌,也就是他拥有知识产权的“如意桌”。桌面粉红、棕红伴莹莹绿色,淡雅清秀。我冒昧地问了一句:“这张桌多少钱?”他的问答也让我吃了一惊:价格只是先前参观点那张菠萝漆桌的零头,小康人家完全买得起,用得起。
不仅菠萝漆,其他工艺品,奚经理也为消费者着想,做到经济实惠。如刻漆屏风和画作,他把电脑刻漆和人工操作结合起来,发挥两者特长,既提高质量又节省工时,价格自然令人满意。
奚经理觉得漆艺一旦走到人民群众生活中去,就活起来了。他们注重产品的系列化、多样化,而且是多层次的。漆画、日用品、办公用品、装饰品、首饰、家具等等。消费者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和经济能力选择。最近他们在开发漆艺文房四宝,有墨盒、毛笔等。奚经理拿了一个笔盒给我,打开一看,是一支华丽的菠萝漆毛笔,细长的笔杆是红红的菠萝漆肌理图案,笔端系着红绳,这就是一件艺术品。既是书写工具,又可细细玩味,谁能不喜爱?
改革开放的四十年,一路传承创新使漆艺越加精彩纷呈,繁花似锦,而且会越来越得到平民百姓的青睐,美化着千家万户的生活。
新闻推荐
罗盘,也称罗经,取包罗万象、经天纬地之意,其广泛运用于天文、地理、军事、航海和居屋、墓葬选址等,是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
休宁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休宁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